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翔  金元 《应用声学》1983,2(3):23-27
超声双功能显象仪是把超声切面显象和脉冲多普勒血流仪有机组合的新型超声诊断仪.它可以同时提供心脏二维实时显象和心血管内血流的脉冲多普勒实时频谱.取样容积可在二维图象监视下调节,定位准确;采集所需点血流的脉冲多普勒信号,经计算机作快速富里叶变换(FFT)分析处理,以频谱形式显示,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血流动力学资料.本文介绍了双功能显象仪的工作原理,讨论了脉冲多普勒频谱中各项参数的意义及临床用途,简述了这种仪器在心脏分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无损检测血流信息来诊断心血管疾病,在临床诊断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和武汉电子仪器厂共同研制成了JTC-10型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并已通过技术鉴定投入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翔  金元 《应用声学》1984,3(2):19-22
用超声多普勒实时频谱分析新技术,可以无损伤诊断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并估测其严重程度.对30例临床怀疑有室缺的病人作了检查,超声多普勒检查的准确率达93.3%.本方法无损伤、病人无痛苦、定位准确、重复性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查心血管疾病的无损伤技术.  相似文献   

4.
虽然脉冲多普勒系统测量血流速度时,能够确定距离,但可测速度范围受频率混淆限制,同时多普勒信号的信噪比差.连续波多普勒系统提供了较高的多普勒信号的信噪比,并没有可测速度限制,但无法提供距离信息.线性调频及正弦调频连续波测量系统,能够提供拥有距离信息的高信噪比多普勒信号,同时杂波功率低,但由于多普勒信号频谱具有周期性,存在一定的距离模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混沌调频连续波的超声多普勒血流速度测量方法,它不仅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而且由于多普勒信号频谱无周期性,因此不存在距离模糊.经过原理分析及仿真实验,验证了混沌调频连续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宽带多普勒声纳信号频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雄飞  苑秉成  陈喜 《应用声学》2009,28(4):278-282
宽带多普勒声纳采用重复相位编码技术和脉冲-脉冲相关技术,解决了窄带技术存在的距离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的矛盾。本文主要研究了重复相位编码信号的频谱特性,并与矩形正弦填充脉冲的频谱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回波信号的频谱特性,推导出频域上的测速公式,并根据回波的频谱特性分析了宽带多普勒声纳产生测速模糊的原因,并提出一种解决测速模糊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流速度的精确测量对于研究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至关重要,传统的彩色多普勒方法局限于获得沿超声束的速度分量,难以描绘复杂的血流运动.本文提出了一种多角度复合的超声多普勒方法,结合多角度复合技术来提升速度估算的准确度.该方法可以获取复杂血管内较为精确的二维速度矢量,实现血管内动态矢量血流成像.仿真结果表明,多角度复合有效地减小了速度估算的误差,提升图像的质量.颈动脉分叉仿体成像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较为清楚的血管内速度矢量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5个角度复合方案能够准确估算血管内流量.本文提出的多角度复合的矢量多普勒具有可视化复杂血流和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能力,在矢量血流成像方法中有重要潜力.  相似文献   

7.
三维超声微血管成像可直观呈现血流信息,对于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将超快超声成像技术、超快超声功率多普勒技术和机械扫描相结合,实现脑血管三维成像和脑缺血区域评价。通过工程实现,完成了可同步控制微型线性位移平台移动和超声阵列超快发射、高速采集与压缩存储的三维扫描数据采集序列与系统。利用GPU并行运算,高效实现了超声图像波束合成方法,对原始射频超声数据完成重建。进而,基于SVD杂波滤除技术,从重建三维超声数据中提取了脑部的动态小血管信号,并获得了各切面的功率多普勒成像和冠状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小血管成像。最后,采用体素方法对三维脑血管进行重建。大鼠在体实验结果表明,该成像系统可用于三维脑血管网络在体成像,以及脑血管损伤区域定位与量化评价。本工作对脑病检测技术发展与诊断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相关检测系统和成像算法具有一定普适性,对其他富含微血流血管的组织检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Doppler技术测量血流速度,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手段,深受被检者的欢迎。T-2A型超声多普勒血流速度计,利用极小值和准补偿双超声束Doppler效应原理,定量地测定人体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并,记录血流的速度和加速度,是诊断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型医疗仪器。  相似文献   

9.
甄彦 《应用声学》2006,25(2):68-68
该项目自1991年起进行了三维超声成像研究,立足国际前沿,取得较好的成绩。(1)1991年自行开发三维成像装置,国内最早重建静态薄壳型心脏三维图像;1994年率先研制出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软件,首次建立肝脏静脉系统的三维灰阶及血管树图像。(2)1995年引进TomTec三维工作站,最先提出动态三维心脏多普勒血流灰阶成像方法;1996年研制了室壁运动三维定性和定量分析软件;1999年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3)在国内率先对实时彩色三维超声成像在多种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验证和评价。(4)确立了三维超声成像的最佳技术参数和基准参考切面,提出新的诊断标准。(5)参与制定《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始终与国外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0.
频谱分析型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信号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量精度,提出对激光多普勒信号先进行跟踪滤波,再进行频谱细化和频谱校正的信号处理方法,并利用信号处理系统对实测的多普勒信号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跟踪滤波器在滤除基底信号及系统的部分噪声的基础上,实时跟踪多普勒信号的频率,信噪比明显提高,所得结果与多普勒频率的真实值相一致;频谱细化技术大大提高了频谱分辨力,频谱校正技术使校正后的频率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多普勒法的血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逸菁 《大学物理》1997,16(2):37-39
介绍了直发声多普勒法的应用原理,用多普勒法测定血液的关键是检测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通过多普勒频移信号的频谱分析,从而求得其振幅谱、功率谱、相位谱以及得到血流速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陶仲裔 《应用声学》1985,4(1):45-46
根据医学仪器的发展,超声多普勒血流测量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超声诊断中.但由于声束和血流间夹角的影响,引起速度测量的误差. 江苏省太仓县超声仪器厂生产的T-2A型血流速度计,采用了双超声束多普勒效应,消除了测量时因θ角引起的误差,能定量测定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是一项无损伤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技术.目前国内尚无同类产品. T-2A型血流速度计技术性能 发射频率为4.75  相似文献   

13.
超声频谱分析是把频谱分析用于超声检验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超声频谱分析系统和研究开发的对频谱与缺陷作出相关分析的计算机程序,超声频谱分析系统中,研制了超声频谱探伤装置,以微机作为基本工具,利用步进采样技术对缺陷回波进行采样,通过软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频谱信号,然后,应用非线性自动增长的自适应学习网络技术,实现了对缺陷的自动鉴别,对有尖锐边缘与平滑边缘的两类人工缺陷所作的定性分析与横孔直径的定量分析都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超声动态向量血流成像的产品化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超声彩色多普勒成像测量的是血流沿超声传播方向上的速度分量,故无法得到垂直于超声传播方向的血流。向量血流成像是一种更加先进的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它不受角度限制,可以直接计算出血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本文总结了现有多种超声向量血流成像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并从产品化实现的角度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从超声系统发射接收、血流成像、向量速度方向合成、显示等几个方面详述了迈瑞超声向量血流成像技术产品化实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实验采用了中科院声学所研制的超声多普勒仿血流体模,通过向量血流成像和脉冲多普勒成像分别测量体模的仿血流速度。将向量血流成像直接计算出来的速度值与脉冲多普勒经过角度校正得到的速度进行对比。在不同条件下,经过多次测量,二者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5.
陈龙 《物理》1992,21(10):609-613
超声医学的重大进展之一是成功地将多普勒效应用于显现人体的血流运动状况,并以彩色加以显示,使之成为对血管类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进行无损伤诊断的理想途径.本文对彩色血流显象原理、系统实现方法及其重要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仪器的多普勒频谱加宽效应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能实现多普勒频谱加宽效应的简单实验装置,用虚拟仪器实时采集观察者相对于声源做简谐振动时的波形图、频谱图.通过对这些图形的分析,可以研究简谐振动的振动周期、多普勒频谱加宽效应等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三维超快成像是超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二维全采样阵列的传统三维成像方法需要较多成像阵元和采样通道,其紧密的阵元排列设计也客观上限制了阵列孔径大小和成像分辨率.行列寻址(row-column addressing, RCA)探头以行列检索的方式将通道数自N×N减少为N+N,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阵列的硬件实现成本.本文仿真了中心频率为6MHz的128行+128列的RCA阵列,结合多角度平面波正交复合成像方法,通过延时叠加(delay and sum, DAS)波束合成、基于特征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的杂波滤除和自相关多普勒速度求解算法,实现了血流仿体的多普勒成像,并分析了不同复合角度序列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定量分析表明,当角度数从5个增至33个时,–6 dB分辨率从0.986 mm提升至0.493 mm;当复合角度为17个时,功率多普勒图像的SNR可达30 dB,彩色多普勒沿直径方向的速度分布和真实值的平均误差约为26.0%.以上结果表明,基于RCA阵列的三维成像技术能够获得三维B-mode、功率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图像,增大复合平面波角度...  相似文献   

18.
余尚言 《应用声学》1983,2(4):51-52
美国加州大学威兼姆·J·波默博士所领导的研制小组,研制成一种新型断层多普勒血流成象装置.该装置由连续取样而获得64×156取样点的回波平面,组成一幅完整的二维图象;由于其显示速度为场/s,所以可对多普勒血流图象进行实时观察.经过模拟血流系统实验和临床试用,证明该仪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 三维成像 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可以获取组织器官的立体结构和病理特点的信息,这对于病变的诊断和定位是十分有用的.自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全数字化技术以来,在10多年期间,该技术已成为现今超声诊断系统最先进的平台.目前三维超声成像主要采用适合于二维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的体元成像.因为体元成像有表面成像和透明成像两种形式,还可加入旋转方式显示,更增强立体感.  相似文献   

20.
崔波  高博  龚敏 《光散射学报》2011,23(4):406-410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血氧饱和度和血糖浓度的无损伤在体测量中得到了应用。本文利用基于反射式原理的红外光容积脉搏波对指尖和桡动脉进行了血管阻力等血流参数检测的研究。通过将提取到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中峰峰值和特征K值参数与超声多普勒所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发现两者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将扩展光电容积脉搏波在血流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