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1963 ̄1992年期间昆明地区平流层臭氧,温度以及降水量等观测资料,分析及计算了该地区的臭氧演变趋势,冷暖和旱涝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臭氧总量的变化包含着气候异常的信号,臭氧长期变化趋势与气候变化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卫星遥感监测大气臭氧总量分布和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紫外仪器TOMS、OMI和TOU的臭氧总量数据(1979-2014年),研究了全球及关键地区臭氧总量的分布及变化。讨论了南北半球臭氧总量分布和变化的差异,探讨了影响臭氧分布和变化的可能因子。重点分析了中国区域、青藏高原和极地的臭氧变化,并利用FY-3数据对南极臭氧洞和北极臭氧低值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臭氧总量的分布和变化在中高纬度地区具有很强的不均匀性,极地臭氧损耗依然明显,青藏高原的臭氧增长大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机制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臭氧总量的纬度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OAA卫星的SBUV/2(SBUV:太阳反向散射紫外辐射测量仪)观测仪资料来分析大气臭氧总量多年(1989~2000年)在不同纬度带的趋势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各纬度带臭氧总量都是下降的,但下降幅度和速率各不相同。南北纬度带具有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各纬度带臭氧总量在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夏冬两季处于中间,对于不同纬度带,臭氧总量季节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地处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宜昌是响应大尺度环流变化的敏感区域,能灵敏捕捉到大气臭氧的纬向输送过程。从近80年宜昌地表温度和Arosa大气臭氧总量相似的季节性变化发现前者较后者提前3个月反相变化,其本质是臭氧运输的季节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将因子分析和谱分析方法运用于大气臭氧与气温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中,通过计算得到了影响昆明地区臭氧总量和气温状态变化的主因子,揭示了臭氧总量与气温各自存在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位相关系,其结果为认识大气臭氧和气温这间变化的气候效应关系提供了一些事实。  相似文献   

6.
利用因子分析和谱分析方法,探讨昆明地区臭氧总量变化与降水的关系,揭示了臭氧和降水间各自存在的变化周期的相互联系,分析了影响降水、臭氧总量状态变化的主因子及这些主因子的周期,为认识昆明地区氧总量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些事实。  相似文献   

7.
 将卫星观测的TOMS臭氧总量资料应用于区域气候模拟中,在不同纬度的地区采用随季节变化的臭氧总量.以中国地区为例,对比模拟了考虑臭氧随季节、纬度变化和模式原有的固定臭氧值对气候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2而言,用于研究中国地区时,模式中的臭氧总量比实际状况偏大,利用实测臭氧资料后能产生负的晴空辐射强迫,并引起云量变化,导致地表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压等离子体产生臭氧,处理感光行业中的显影废水,建立以臭氧氧化处理显影剂及其氧化物总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实验中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初始浓度、pH值、臭氧通入量等因素对显影剂及其氧化物总量降解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及经济性分析得出本方法的优化条件。该条件下,显影剂及其氧化物总量降解率为96.9%。  相似文献   

9.
将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应用于昆明地区13a臭氧总量逐月平均距平值与云南省地区32个测站逐月降水量矩平场,探讨昆明月平均臭氧总量距平与云南地区月平均降水量距平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大气污染过程中,化学物质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是外因,影响着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化学转化、干湿沉降等过程。综述了中国近几年关于天气和气候条件对PM2.5和臭氧污染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和相关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结果发现,目前关于天气和气候条件影响PM2.5的研究较为系统,能识别气候因子、区域环流、局地静稳天气的配置关系,但对天气和气候影响臭氧污染的研究还较少。  相似文献   

11.
南极臭氧总量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exico草帽子波对南极臭氧总量月平均资料进行了子波分析,墨西哥草帽子波所揭示的不同尺度下的突变点均表现为过零点(零距平)的拐点。通过对南极O3总量的子波分析,不仅得到了用其它方法已经验证过的结论,而且还能得到该系统在不同层次上更精细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大气臭氧层变化与南亚高压活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亚洲地区 10 0hPa位势高度场及臭氧观测站的臭氧总量资料中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南亚高压移动与大气臭氧总量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当臭氧总量由最大距平值开始下降 1个月后 ,南亚高压在 10°N以北 ,15 0°E以西的范围内建立 .臭氧总量继续下降 3~ 4个月后 ,南亚高压出现北跳 ,其中 2 5°~ 33°N ,85°~ 95°E是北跳的一个关键区 .10 0hPa位势高度距平与臭氧距平呈反相关关系 ,且位势高度距平的最大振幅较臭氧距平的最大振幅超前 2~ 3个月出现 .  相似文献   

13.
采用TOMS、HALOE和SAGEⅡ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的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以及伊朗高原臭氧低值中心做了相应的研究,并且对两个高原臭氧低值中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夏季伊朗高原同青藏高原一样存在臭氧低值中心;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空臭氧含量的变化与同纬度带其他地区相比,在12~22km或120~30 hPa这个气层中减少最明显,在此气层中伊朗高原上臭氧的减少比青藏高原上的更厉害.进一步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亚洲上空位势场和位温的变化及其与臭氧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空臭氧含量的变化和南亚高压有着密切的关系.南亚高压正好处在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空,夏季当南亚高压中心偏伊朗高原时,伊朗高原上空臭氧总量比多年平均值低,6、7月份随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的变化,伊朗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变化明显,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变化不是很明显.利用此区域夏季等位温面的变化对上述关系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兰州城区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依据兰州市环境监测站1985-1996年大气O3的监测资料,对兰州城区O3浓度的年际变化,年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等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分析了其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城区大气O3浓度存在着较明显的年际变化,最近几年有准两年的变化周期,且其年平均浓度值有波动式升高的趋势;年变化与日变化为单周期,浓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午后,空间分布以兰州西固区O3浓度最高;O3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15.
Retrieval experiment was made for global total column ozone using the first year measurements of Total Ozone Unit (TOU) on board the second generation polar orbit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of China, FY-3/A. The retriev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validated by comparison with AURA/OMI, Meteop/GOME-2 global ozone products and ground-based ozone measurement data. The qualititative comparisons over the globe especially over Antarctic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show 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istent with OMI and GOME-2 products. T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with 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and AURA/OMI ozone product were made over 74 stations, the TOU total ozone retrieval has a 3% rms relative error compared with AURA/OMI ozone product and 4.2% rms relative error with 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The maximum difference between satellite retrieval and 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was found in the Antarctica ozone hole. The TOU global ozone product is operational and distributed to all users.  相似文献   

16.
设计关联矩阵与发动机设计过程再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需要合理规划设计过程,作者针对发动机设计过程提出了一种简单、灵活的设计规划工具-设计关联矩阵,该矩阵直观反映了发动机主要零部件与功能间的关系,可保证设计过程中设计信息的有效、可靠传递,作者结合某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动机开发项目,分析了现有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运用设计关联矩阵对其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7.
平流层大气中HCl分布特征及其与臭氧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卤素掩星试验(HALOE)提供的卫星数据,论文研究了平流层微量气体HCl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臭氧分布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HCl混合比垂直方向随高度增加,并在平流层稳定在10^-9的量级;在10hPa以下的气层中,在同一等压面上,高纬地区的HCl混合比明显大于低纬地区,且南北半球相对赤道近似对称分布;而HCl在10hPa以上的分布就比较均匀.此外HCl的分布还随季节变化,相对于赤道有南北回归的移动.HCl混合比的年际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在1992-1996年间,是整个大气中HCl含量增长相对较快的阶段;在1997~2001年间,大气中HCl相对稳定并保持着较高的含量.此外,平流层HCl混合比分布与其臭氧混合比分布也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将N2、O2、NO、SO2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模拟工业烟气,将混合气体与0,同时通入反应器中。实验中,考察03/NO物质的量之比、温度以及不同的吸收液对脱硫脱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相中O3对NO能有效氧化,然而S02的存在对NO的去除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当O3/NO=1时,NO的去除率达到93.12%;Na2CO3溶液替代蒸馏水作为吸收液时,有利于NO和S02的去除;当温度在20~60℃范围内,NO和s02的去除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