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光学》2006,27(4):F0002-F0002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光纤通信与互联网络研究所”、“激光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及“光电子技术教学实验中心”;拥有“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共建“激光科学与技术”和“光电器件与集成”2个研究部。学院 拥有“物理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光学工程”湖北省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博士点、硕士点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及“光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学院拥有“光电信息工程”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激光脉冲频谱的相位、振幅或偏振进行调制,可以获得不同时域分布的激光脉冲。这些特性不同的激光脉冲在物理过程和光学器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随着光发射电子显微镜、超灵敏探测光谱仪、扫描近场显微等技术的发展,激光脉冲整形技术在微纳米光学中的应用日益深入。总结了近年来激光脉冲整形与测量技术的发展,综述了激光脉冲整形在近场光学、光发射电子显微镜、单分子光谱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余重秀 《物理与工程》2003,13(2):F003-F003
近几十年来 ,由于激光器和光导纤维的发明 ,使传统的电信息处理逐渐让位于现代光信息处理 ,世界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对应此巨大转变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一崭新的学科专业也应运而生 ,并获得了很大发展 .作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学科 ,导波光学 (包括集成光学和纤维光学两个分支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佘守宪教授编著的《导波光学物理基础》(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8月出版 )一书 ,是他从事“导波光学”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总结 ,凝聚了他在集成光学、纤维光学等学科上 2 0余年的心血 .该书从经典电磁场理论和近代光学基础出…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光学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建立在对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光速不变性等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光通讯、显示、存储和计算等光信息技术,光伏和LED等光能源技术,激光诊断和治疗等光医疗技术,以及激光加工和制造技术等先进光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纳米科学和光学器件小型化的发展,光学进入了微纳时代.比如紫外到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  相似文献   

5.
余重秀 《大学物理》2003,22(2):48-48
近几十年来 ,由于激光器和光导纤维的发明 ,使传统的电信息处理逐渐让位于现代光信息处理 ,世界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对应这一巨大转变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一崭新的学科也应运而生 ,并获得了很大发展 .作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学科 ,导波光学 (包括集成光学和纤维光学两个分支 )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佘守宪教授编著的《导波光学物理基础》(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8月出版 )一书 ,是他从事“导波光学”教学和科研的经验成果的总结 ,凝聚了他在集成光学、纤维光学等学科二十余年的研究心血 .该书从经典电磁场理论和近代…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由美国、英国和西德一些从事微微秒激光物理和技术研究中的主要科学家撰写的。主要反映了1977年以前微微秒激光物理和技术的成就。现已译成俄文,莫斯科大学的C.A.Aхманов为俄文版写了绪言,在绪言中介绍了1977年到1980年超短光脉冲的成就。并补充了1977年以来的文献。“超短光脉冲”一书中,大多数作者都是超短光脉冲研究中的先驱者。因而,可以从这本书得到第一手材料,不仅可以了解这个领域的现状,对于了解微微秒激光发展史和远景也是有所裨益的。全书除第一章绪言外,主要内客分六章。绪言是由本书的主编、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S.L.Shapiro撰写的。他从事超短脉冲测量和微微秒非线性光学的研究。现正根据美国能源计划对光合作用的原初过  相似文献   

7.
《光子学报》2021,50(8)
随着超快超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强激光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光场调控技术在经典光学领域中的快速发展为光学操控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由度。近年来,这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结合——具有空间结构的强激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成为了强场物理前沿研究的热点之一。光电离和高次谐波是传统强场科学中两个十分基本又非常重要的物理过程。本文总结和综述了涡旋强激光场对光电离过程的影响和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涡旋光束或者柱矢量光束驱动气体高次谐波产生等方面的最新工作,最后展望了具有空间结构强激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物理和光场调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84-84
卡斯特勒出生时,阿尔萨斯是德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地区划给法国。他在阿尔萨斯开始了教学生涯,在法国的许多省份任过教,1941年成为巴黎大学的教授。1950年,他发展了光泵理论:用能被原子吸收的光照射原子。顷刻之间,原子进入高能级状态,然后再发射出光。卡斯特勒既用可见光,又用无线电波照射原子,并根据再发射的情况推断出原子的结构,这比以前拉比等人所采用的繁复技术巧妙得多。  相似文献   

9.
陆怀南 《物理》1992,21(1):17-24
一、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的实质 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简称AMO物理学)旨在阐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物质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的演变,认识光所有的表现形式以及发明新技术新设备等.AMO物理学向其邻近学科如化学、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表面科学、生物学、医学等提供了理论、实验方法及基本数据.AMO物理学还促进了国家安全系统和核聚变、定向能源、材料研究等国家项目的发展.AMO物理学的发展使激光以及光加工和激光同位素分离等先进技术成为可能,并且由此出现了新型工业如光纤通信和利用激光进行加工.这些…  相似文献   

10.
激光具有一系列自然光和人造光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激光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科技领域之一.将激光技术应用到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现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一、非线性光学 激光技术出现后,为光学研究提供了具有时间、空间高度相干性的高强度光源,为开展非线性光学的研究创造了条件.非线性光学研究的对象是在强光作用下物质的响应与场强呈现的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光学过程已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器件,它们可用于半导体激光器、光计算机、波导、图像处理、图像识别、集成光学等.许多非线性光学元件已用于光信号的开关和控制.非线…  相似文献   

11.
光学元件中的杂质和缺陷会引起其激光损伤阈值的大幅降低,现阶段这一问题已成为激光装置向高功率、高能量方向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在对光学元件激光损伤的研究中发现,用低于光学元件损伤阈值的激光对元件表面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光学元件的抗激光损伤能力。对激光预处理技术的提出背景、定性作用机理、定量理论模型及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并且介绍了一种可在薄膜制备过程中进行原位实时激光预处理的新型薄膜制备技术。最后指出,激光预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无污染,可有效改善光学薄膜、光学玻璃、光学晶体元件损伤阈值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实用化、仪器化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光学元件中的杂质和缺陷会引起其激光损伤阈值的大幅降低,现阶段这一问题已成为激光装置向高功率、高能量方向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在对光学元件激光损伤的研究中发现,用低于光学元件损伤阈值的激光对元件表面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光学元件的抗激光损伤能力。对激光预处理技术的提出背景、定性作用机理、定量理论模型及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并且介绍了一种可在薄膜制备过程中进行原位实时激光预处理的新型薄膜制备技术。最后指出,激光预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无污染,可有效改善光学薄膜、光学玻璃、光学晶体元件损伤阈值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实用化、仪器化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主要面向信息、材料、能源等重要学科领域,开展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激光辐照效应与机理研究高功率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燃烧流场激光诊断技术研究高功率重频气体激光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光镊技术具有无机械接触与高精度操纵微小尺度粒子的优点,自发明以来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和胶体物理学等领域中强有力的研究工具。随着研究的深入,传统的单光阱光镊已难以满足更高级的应用需求。近年来,空间光场调控技术通过对光场的振幅、相位和偏振态分布的调制,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光学微操纵技术的功能,促进了包括激光微纳加工、微粒分选与输运、胶体粒子物理特性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从光场的振幅、相位和偏振态调制技术出发,综述近年来空间光场调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光学微操纵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全息光镊、特殊模式光束微操纵、矢量光场微操纵等光学微操纵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第二届“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物理奖”评审结果,共有4个项目7名同志光荣获奖.他们是:一 胡刚复物理奖(实验技术)获奖项目: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技术的发展获奖人:林尊琪主要贡献:在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和球靶内爆动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实验物理技术发展工作,包括:成功建立了国内适用于激光等离子体基础研究的七项先进配套诊断系统,其中多分幅X光背景照明诊断设备是国际首创,为相关联地研究激光内爆球靶两维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础知识学习与知识综合应用的脱节一直困扰着大学基础物理教学。由于空气自聚焦效应和等离子体散焦效应共同导致的飞秒激光成丝现象是强激光非线性光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对光学、原子物理学、电子学、数值分析和机械制图等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创新演示实验去探究飞秒激光成丝过程。采用荧光测量和声音测量两种方法对比研究光丝在不同位置处的演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光学学报》2021,41(8):24-43
二维半导体具有独特的二维材料属性、新奇的谷电子能带结构和丰富的调控自由度,为凝聚态物理、光学等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机遇。然而,这些研究依然存在许多根本问题,例如光的利用效率低、量子特性易受环境扰动等。将二维半导体和精密微纳光腔进行耦合不仅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合适的方案,还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颖光学效应,从而为二维半导体的基础物理研究和光电应用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对近10年来微纳光腔中二维半导体中的光与物质耦合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重点讨论了二维半导体的光学特性,以及二维半导体与微纳光腔的不同耦合区域的研究进展、调控机制及其在纳米激光光源、谷电子学、量子光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现代几何光学”特点简介及体会易明(南京大学物理系,南京210008)1《现代几何光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自激光出现以及电脑发展以来,激光技术、光纤通讯、集成光学、GRIN光学(GradientIndexOptics──变折射率光学)的发展,各种光声电信...  相似文献   

19.
《物理》2018,(12)
2018年的诺贝尔奖揭晓,3位科学家因在光学技术领域作出的开创性发明而获得物理学奖。其中Arthur Ashkin教授因为发明光镊技术(Optical Tweezer)分享了一半的奖金;Gérard Mourou教授和Donna Strickland副教授因共同发明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CPA)分享了另一半奖金。作为突破高强度激光发展瓶颈的重大技术创新,CPA技术自发明以来一直是激光物理研究、特别是超快激光研究的核心技术。文章将主要简述该技术发明的相关背景、原理、结构及所导致的激光进展和开拓的超强物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半导体PbS纳米微粒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Z扫描技术,以锁模Nd:YAG激光器发出的脉宽为50ps激光作光源,在530nm和1060nm波长光作用下,研究了半导体PbS纳米微粒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结果发现在530nm激光作用下,样品有饱和吸收现象,而在1060nm激光作用下,双光子吸收出现,同时还研究了PbS纳米微粒对这两种光的限幅特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