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有权是我国著名的实验力学教授,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实验应力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力学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力学规划组组员兼"力学实验方法及测试技术"学科组组长,天津大学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并任《力学学报》等六种全国 ... 相似文献
2.
《实验力学》2010,25(4)
我国实验力学奠基人之一,本刊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天津大学教授,贾有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2日21时17分在天津不幸逝世,享年94岁。贾有权教授献身我国力学教育与实验力学科学研究六十多年,为我国实验力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实验力学界的重大损失。贾有权先生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他毅然决定放弃美国政府及所在大学提供的学习机会与待遇,于1950年春,就怀着一片赤子之心与华罗庚等留美青年学生同船回到了祖国,任教于北洋大学,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力学的教育和研究中。贾有权先生是1956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届教材编审委员会力学组成员,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材料力学》教材,又主编了我国第一本《材料力学实验》教材。在国内率先为学生开设了光弹性与实验应力分析等实验力学课程。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当选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他在1965年就参与组织并出席了中国第一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但文革中断了正常的教学和学术活动。文革后,贾有权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带领力学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系列的学术活动。作为在力学界有影响的教授,当选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名誉理事,还曾当选天津市力学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在百废待兴的时刻,他担任了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 他为中国的实验力学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做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79年他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重新迈出实验力学国际学术交流的步伐。1980年,他率领中国实验力学九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国出席第四届国际实验力学会议,大会主席团特邀请他为大会副主席,介绍中国实验力学概况。通过他的活动,结识了不少国际实验力学领域的著名学者。1988年,贾有权教授又在天津主持召开了国际学术会议,大批的国外著名专家到会。通过这些交流,使外界对中国实验力学界从不了解到刮目相看。他作为《实验力学》学报的创始人之一,担任了首任主编,自创刊的1986年起,长达8年,经常特邀外国专家写稿,为学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实验力学测试技术的发展方面,以及在解决国家重要工程问题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多次获奖。他所领导的天津大学实验力学学科成为我国第一个实验力学博士点。他学识渊博,宽厚待人,在培养年轻学子和提携后辈方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得到几代实验力学工作者的尊敬。现在贾有权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生历程激励着我们。我们会牢记他的嘱托,把《实验力学》学报办好。贾有权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实验力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正1深切缅怀贾有权教授贾有权先生仙逝已有六载,又逢诞辰百年,值此之际回顾先生的学术贡献与学术思想,追思怀远,启迪我们对实验力学发展的思考。贾有权先生(1916.11~2010.07),是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实验力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美国各高等学校及科研部门对力学的实验研究十分重视.这不但因为实验是联系研究和实践之间最直接的桥梁,而且也是由于美国力学研究长期形成的一种传统.大部分研究人员理论上深有造诣,又擅长实验技术.如有限元法的创始人之一,结构动力学专家R.W.Clough 教授(加州大学布克莱分校),同时也是地震工程研究中心(EERC)的负责人,是建造大型振动台和有关试验研究的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 ????? 《力学与实践》1991,13(4):71-72
<正> 我们敬爱的老师、我国著名的力学界前辈孟昭礼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四分之一世纪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不惜病弱之躯在讲台上全神贯注地为我们授课的情景和他在课下与学生们促膝谈心、从治学到做人谆谆教诲的深情;也将永远铭记他在病榻上手不释卷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述美国、西欧和日本近年来在实验力学几个主要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在常用的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方面,列举了新的脆性涂层和用于高、低温场合的特殊应变计.在光力学方面,列举了云纹法,二维和三维光弹性,动态光弹性,各向异性光弹性,全息照相,散斑干涉和焦散线法.在实验断裂力学方面,报导了疲劳损伤检测方法,光弹性用于断裂研究,全息照相用于断裂力学,声发射技术的应用,以及超声波技术.最后谈到微型电子计算机在实验力学中的应用,是一重要的新发展,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20.
我们敬爱的老师、我国著名的力学界前辈孟昭礼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四分之一世纪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不惜病弱之躯在讲台上全神贯注地为我们授课的情景和他在课下与学生们促膝谈心、从治学到做人谆谆教诲的深情;也将永远铭记他在病榻上手不释卷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