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推转壳模型出发,导出了转动频率未量子化的集体振动-转动哈密顿量,称为推转玻尔-莫特逊哈密顿量(CBMH).引入合理的集体运动位势,由CBMH可以得到解析形式的转动谱公式.应用这一振动-转动模型,对偶偶变形核的正常转动能谱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推转玻尔-莫特逊哈密顿量,对奇A核正常转动带进行分析,对模型适用条件及其与Harris展开式的比较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原子核的振动与转动模型(Ⅲ)A~190区超形变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推转玻尔-莫特逊哈密顿量导得了超形变带的转动谱公式,应用这一公式研究了在A~190区24个超形变带的跃迁能量和能级自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孟杰 《物理学报》1993,42(3):368-372
利用粒子数守恒方法,在i=11/2壳中精确处理了推转壳模型和粒子转子模型。研究了转动原子核对关联随角动量的变化情况。且通过对上述两种模型给出的对关联、能谱,顺排角动量和seniority结构的分析和比较,还对推转壳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估价。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Bohr哈密顿量出发, 采用含有一定奇异性的、β可分离变数的集体位能, 转动动能项按sin 3γ展开, 并略去(sin43γ)的高级小量后, 研究了对于轴对称偏离不大的偶偶变形核的能谱性质. 处理过程中不再应用绝热近似. 得到的集体激发谱具有振动-转动带的结构. 在一个振动-转动带中, 转动惯量和形变都不再是常数, 能级也与I(I+1)的规律有不同程度的偏离.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在角频率的最低阶近似IBM和IBFM的推转计算给出转动惯量的很好的估计,因此本文推广这一方法,研究转动惯量对高阶项的依赖关系.我们发现能够推导出修正项的解析表达式.我们对154Gd和161Er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资料作了对比,哈密顿量是从一种微观方案获得的.结果表明高阶项的性质与转动体系的形变有关,但在小ω情况下高阶项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李代数方法与二次量子化理论计算了线性三原子分子的转动-振动能谱.结果表明,如果将分子的转动与振动均看作是谐振子,则可以导致这种分子的转动-振动能谱公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69Re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建立了组态为π9/2[514]的强耦合带和组态为π1/2[541]的退耦合带,推转壳模型(Cranked shell model)计算结果表明组态相关的不同形变能够解释这些转动带的不同带交叉频率,在已知的奇ARe核中,169Re的9/2[514]转动带在低自旋时具有最大的能量旋称劈裂,当一对i13/2中子顺排后,旋称劈裂发生了反转,并且劈裂的幅度非常显著地减少了,另外,还观测到了一个三准粒子激发带,并指定了它的最可能组态为π9/2[514]⊙νAE。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和在束γ谱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双奇核176,178Ir和182 Au的高自旋态结构 ,在这 3个双奇核中观测到了基于πi13 2 νi13 2 准粒子组态下的转动带 .以能级间隔系统学为判据 ,对184Au核中πi13 2 νi13 2 转动带能级自旋进行了指定 .指出176,178Ir和182 ,184Au 4个双奇核的πi13 2 νi13 2 转动带在低自旋区均出现旋称反转 .对πi13 2 νi13 2 转动带旋称反转现象进行了定性的讨论 .用推转壳模型对πh9 2 νi13 2 带和πi13 2 νi13 2 带能级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 ,发现当采用形变和对力自洽计算后 ,从理论上可以定性地解释两个半退耦带出现的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0.
韩勇 《中国物理 C》2000,24(6):546-553
研究原子核较高自旋态的特征,不仅需要考虑K混合,而且应该引入Coriolis相互作用项,亦即使用推转Hamilton量.推转项的引入破坏了时间反演对称性,单粒子角动量在内禀对称轴上的投影量子数已不再是好量子数.从表面上看,这会使得理论计算变得非常复杂,但考虑到原子核的某些固有对称性,将角动量投影技术应用于含推转成份的粒子数守恒波函数(推转PNC波函数)并不十分困难.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详细推导计算原子核能谱及电磁性质的基本表达式,从而表明实施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了偶偶Pt核低激发态的集体性质. 结果发现在该模型下, 利用一个仅含有3个参数的哈密顿量, 可以很好地再现偶偶Pt核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  相似文献   

12.
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微观基础的研究方面,曾提出过以玻色子展开和修正的Jancovici-Schiff代换为基础的理论方案.本文反方案扩充到有中子、质子和质子空穴三种玻色子的情况,用它研究Sn偶同位素由质子2p-2h激发组态混入形成的准转动带.计算结果与实验能谱作了比较并讨论了组态混合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原子核高自旋态的磁转动带结构实验证据,理论模型及在北京串列加速器上84Rb磁转动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钱诚德 《中国物理 C》1994,18(5):473-480
运用了Usdpf(16)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讨论了八极自由度P和f玻色子对转动区偶偶核正宇称态的效应.结果表明,偶数个P和f玻色子的组态能够混入到通常的基态带,β和γ振动带,并且自然地形成Kπ=1+、3+等转动带.这一结果与Usdg(15)-IBM相类似.本文还简要地给出了基态带间的E2约化跃迁几率,其结果与Usd(6)-IBM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组态相关推转壳模型 Nilsson势研究了 C.M.Parry组最近用 EUROBALL谱仪观测到的 12 7La高自旋态结构 .实验上观测的 12 7La的宇称和辛量子数为 (π,α) =(+,- 1 /2 )的带自旋达到(83/2 ) h.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带可能具有组态 π(h11/2 ) 2 ν(h11/2 ) 6.并且几乎达到该带的带终止理论预言值 I=47.5h.该带的形变在 I≤ 40 h内处于正常形变区 (ε2 ≈ 0 .2 2 ,γ≈ 0°) ,随着角动量的增加 γ值逐渐增加 ,直到 γ=60°时带终止. HJ4/9]The configuration dependent shell correction approach with cranked Nilsson potential is employed for explaining the experimental high spin spectra in 127 La. The experimental high spin band with parity and signature (+, -1/2) consists of two parts with a crossing around I =20 . It is most like to have the configuration [02, 6], π (h 11/2 ) 2 ν (h 11/2 ) 6 and almost reaching the maximum angular momentum at I =47.5 . It is in normal deformation region with ...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总Routhian 面计算方法研究了Z = 102 号元素已实验合成的偶偶248-264No同位素的转动性质。计算的基态形变β2,β4 与前人的计算相符。252,245No 两核基态带的转动惯量特征能得到基本再现。偶偶248-264No同位素转动惯量系统上弯的现象可归因于带交叉。研究还表明,推转时质子与中子顺排有强烈竞争,在较轻的No同位素中j15/2 中子拆对顺排较为优先,而在较重的No 核中i13/2 质子顺排更加优先。The rota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sized even-even 248-264No isotop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otal Routhian surface calculations. The calculated ground-state properties (e.g. β2; β4) are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calculations. The behaviors of moment of inertia of 252,254No are well reproduced by our calculations. The systematic upbending in moment of inertia is attributed to band cross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j15/2 neutron rotation-alignment is preferred for the lighter No isotopes, but the i13/2 proton alignment is favored in the heavier ones.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粒子数守恒方法,对推转壳模型(j=11/2)进行了精确计算,详细分析了转动原子核中对转移矩阵元随转动频率的变化.与粒子数投影的Hatree-Fock-Bogoliubov方法导出的结论相反,“diabolic对转移”现象仅出现在高激发带,而晕带到晕带的对转移矩阵元则变化较为缓慢,并不出现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9.
用推转壳模型在多维形变空间系统研究了Rn-Th偶偶核的基态性质及高自旋情形下的性质, 其中选取的形变自由度为β2, β3, β4和β5. 计算结果很好的再现了实验提取的转动惯量值. 势能面的研究表明, 随中子数的增加, 基态形状由近球形(N≈130)逐渐演变为八极形变(N≈136)后又发展成为稳定的四极形变(N≥140). 推转计算表明Rn-Th偶偶核的八极形变非常软, 在推转到高自旋情形下, 逐渐变为反射对称形变.  相似文献   

20.
稀土区正常变形奇核–偶核全同带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了稀土区正常变形奇核–偶核全同带的物理机制.这些全同带的奇粒子均处于推转的低j高ΩNilsson轨道.相反,建立在高j闯入轨道上的奇A核转动带的转动惯量,无例外都比相邻偶核基态带的转动惯量大得多.观测到的转动惯量随角频率的变化(带交叉前)可以在粒子数守恒的计算中很好地重现.计算中无自由参数.单极对力强度与Y20四极对力强度由结合能奇偶差与带首转动惯量奇偶差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