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企孙先生是现代中国科教兴国的一位先驱者、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位奠基人.李政道先生认为[1],"他在1925年创建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一位副教授(即叶本人)、两位助教开始,不到1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就名列全国前列.……在发展速度上,在办系的成功上,我想,叶老师的创业成就是可以跟20世纪初的加州理工学院相媲美的."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今天是我们物理系举办“与大师面对面”系列报告的第三次,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我们国家的理论物理大师彭桓武先生来给我们谈治学和为人.彭先生是我国最博学多才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1935年本科毕业,彭先生在清华时主修物理,辅修化学,还自学数学,所以大学期间他数理化基本上都学了.  相似文献   

3.
戴春洲(1907-1972)先生,武汉大学物理系教授,是一位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共武汉大学党委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曾三度担任武汉大学物理系主任.2007年是他诞辰100周年,逝世35周年,谨以此文表达对这位博学多识、德高望重的老师的怀念、追思与敬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回顾其物理学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风雨历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50年来的发展变迁跌宕起伏,难于全面叙述, 我们编写了<中国科大物理50年>一书,本文根据该书压缩而成.下面仅以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及与其有历史渊源的院系单位作为介绍对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叶邦角 《物理》2008,37(08):547-555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回顾其物理学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风雨历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50年来的发展变迁跌宕起伏,难于全面叙述, 我们编写了《中国科大物理50年》一书,本文根据该书压缩而成.下面仅以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及与其有历史渊源的院系单位作为介绍对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苏联杰出的物理学家Л.Д朗道,不仅以他凝聚态物质理论方面的开创性工作闻名于世,而且还以他作为主要著者写出的那套内容丰富、流传较广的《理论物理学教程。为大家所熟悉.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年1月22日出生在俄国里海边石油城巴库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母亲是位医生.Л.Д.朗道年仅14岁就已进入巴库大学学习.但他只读了两年便转学到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于1927年毕业后成为列宁格勒物理一技术学院的研究生. 就在这时候,Л.Д朗道在学术上已开始取得突出的成绩.特别是他的有关量子力学中的辐射阻尼问题的论文,由于…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子弱电统一理论主要创建者之一、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讲过一件颇发人深省的事情。他在20世纪60年代曾与一位年轻博士后聊天,他问对方在研究什么课题,对方回答在研究广义相对论和天体物理学等问题,温伯格问他为何不研究具有更为丰富的理论和实验内容的粒子物理学。年轻博士后认为,粒子物理学中目前各路理论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康普顿1913年毕业于伍斯特学院(他父亲是院长)。191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19年他又到剑桥大学,在卢瑟福卧。的指导下深造一年。次年,他回到美国,任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23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康普顿将巴克拉的工作发展了一步。巴克拉的实验涉及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但他只能用非常粗糙的吸收性测量来确定散射X射线的性质。康普顿则利用了布拉格父子发明的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散射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9.
吴自勤 《物理》2005,34(09):680-683
Mott N F(Nevill Francis)爵士1905年9月30日生于英国Leeds.他的父亲和母亲曾一起在剑桥大学Cavendish 实验室(物理系)J. J. Thomson研究组的实验室工作过,父母亲对他成为物理学家的影响远超过中学老师.……  相似文献   

10.
吴自勤 《物理》2005,34(9):680-683
Mott N F(Nevill Francis)爵士1905年9月30日生于英国Leeds.他的父亲和母亲曾一起在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物理系)J.J.Thomson研究组的实验室工作过,父母亲对他成为物理学家的影响远超过中学老师.他先在Bristol的Clifton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4
小赫歇尔是赫歇尔——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子。在剑桥大学期间,小赫歇尔的兴趣在数学。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不过数学并未成为他的职业。1813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又转攻化学,然后又转向法律。1816年,在沃拉斯顿鼓励之下,他终于转向他父亲的专业。父亲死后,小赫歇尔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使用一架与他父亲一起制造的望远镜,将这位老人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刘寄星 《物理》2015,44(04):250-252
春节前夕,突然传来沈克琦先生逝世的消息,令人悲痛莫名。沈克琦先生是我国物理教育战线的一位主将,更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建设的功臣。他的逝世,使无数北大物理系学子陷入悲痛之中。我是1957 年考入北大物理系的。1958 年底物理系分为物理、无线电电子和地球物理三个系后,沈先生担任物理系负责教学和科研的副主任,在物理系里召开的大会上,第一次听到他关于物理系培养目标的讲话,他细致入微的介绍和儒雅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沈先生曾经给我们年级上过物理光学课,可惜那时我因病休学,无缘受到他的直接教诲。记得在学校学习的六年间,唯一一次与沈先生的个人接触可能是1961 年他找我谈话,询问我对自己所学的热物理专门化1)教学和课程安排的意见。我如实谈了感到课程设置比较杂乱的意见。沈先生耐心地告诉我,这个专门化是为了国防尖端需要新设立的,系里和专门化老师都没有经验,要大家一起摸索,鼓励我们与老师们一起努力,把这个新专门化办好。以后每回到系里办事碰到他,他都会和气地询问有什么问题,并帮助解决。毕业离校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基本和沈先生失去了联系,只知道“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也受到冲击,和王竹溪先生等一大批老师到江西鲤鱼洲干校劳动。  相似文献   

13.
魏荣爵 《物理》1995,24(11):0-0
本刊1992年第21卷第9期曾刊载戴念祖先生记载前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戴运轨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的一段历史。我自1937年金陵大学物理系毕业,本应去天津南开中学履约教物理,但因日军侵华而转到重庆,从此未闻戴先生音讯。该文使我了解到他在台湾发展物理学和大学教育事业的贡献,深以为慰。本文是追忆另一位物理学前辈,前南京大学熊子敬教授(1?...  相似文献   

14.
 理查德·费因曼去世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的教授.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的一位奠基人.由于他关于量子电动力学的开创性工作,曾荣获诺贝尔奖.作为现代基础物理学界的一位元老,他对于超弦理论的批评特别中肯.1988年他因病与世长辞.问:几年前斯替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说过,理论物理学的末日似乎已经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26年.从1928年到1952年在叶企孙、吴有训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从初建时的一位副教授、两位助教发展成为全国最好的物理系.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杰出科学家.但是,1952年的院系调整,使清华物理系断线了,直到1982年才又  相似文献   

16.
陆栋  王迅 《物理》2000,29(7):420-424
2000年3月4日晚9时35分,与病魔顽强斗争到最后一息的谢希德先生,不幸与世长辞,离开了我们,也离开了她毕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1 物理世家谢希德先生1921年3月19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蚶江镇赤湖乡.她的父亲谢玉铭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23年,她父亲得到洛克菲勒基金社的奖学金赴美国留学,母亲郭瑜瑾女士则在厦门大学念书.在谢希德4岁时,母亲不幸患病去世,此时,父亲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幼小的谢希德在祖母照料下过日子.1926年,谢玉铭先生学成回国,应聘在燕京大学物理系执教.谢希德7岁时,父亲与燕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张舜英…  相似文献   

17.
 1954年,72岁的已经退休的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因“进行量子力学的基本研究,特别是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荣获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会说玻恩是位“大器晚成”者,其实玻恩一直是位博学多才的优秀的物理学家.玻恩于1882年12月11日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父亲是布雷斯劳大学医学系的教授.因此玻恩自小就生活在一个科学气氛很浓的家庭里,他对什么都好奇,经常到他父亲的实验室去看做实验,或聆听他父亲同朋友间开展的科学讨论.1901年他开始在布雷斯劳大学学习,父亲曾对他提出这样的劝告:“你应该先把各种课程都学一下,然后再决定专门研究哪一门.”于是他没有一进入大学就立即确定专业,他听了数学、哲学、艺术史、天文学等课程.这使他开拓了视野,打下了“博学多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朱邦芬† 《物理》2017,46(9):573-581
杨振宁7 岁来到清华园,那年他父亲杨武之应聘到清华大学任算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算学系当时都在科学馆办公,科学馆是杨振宁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尤其夏天,里面特别凉快。2003 年杨先生正式回到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之后他创办的高等研究中心从理科楼搬回到科学馆,杨先生形容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圆。那段时间,他特别喜欢读20世纪英国大诗人T.S. Eliot的一首诗,并亲自译成中文,其中的两句是:“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我们将不停地寻索,而我们寻索的终结,将会达到了我们的始点,从而第一次了解此地方。”  相似文献   

19.
1 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光召同志在1952-1957年间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我于1955年调来北大参与我国第一个核科学教育基地--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的建设.那时,因单位保密的原因,虽然同在一个学校,同在一个学科,但只是时常听说物理系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教师周光召,却没有机会见面认识一下,更谈不上向他请教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20.
 谢家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有杰出贡献的加速器专家,是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事业的奠基人。他对我国第一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研制和建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崇高的荣誉。欣值他75岁寿辰之际,谨向他致以衷心的敬意与热烈的祝贺。 谢家麟先生于1920年8月8日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日军侵占东北之后,全家定居北京。谢先生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后在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厂研究室从事研究设计工作。1944年他在桂林与范绪籛女士结婚,1947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硕士学位,1951年获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土学位。为了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他毕业后当即启程回国,但船到檀香山中途,被美方以“所学专业与军事有关”为借口,扣留不许离开美国国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