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γ-环糊精(γ-CD)为主体,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客体二甲戊灵进行包合.采用紫外光谱以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红外光谱证明二甲戊灵的部分苯环结构可能进入了γ-CD的空腔;热分析结果证明包合作用提升了二甲戊灵的熔点;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中新衍射峰的出现说明形成了新物相;扫描电镜则直观展现了包合物的外观.以上结果均表明形成了γ-CD-二甲戊灵包合物,其包合平衡常数K=1123.99 L/mol.包合作用使二甲戊灵的熔点从54℃升至75℃,溶解度提高了约11.5倍,包合物热贮稳定性达标,为进一步将其加工成其它水基化农药剂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γ-环糊精(γ-CD)为主体,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客体二甲戊灵进行包合. 采用紫外光谱以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 红外光谱证明二甲戊灵的部分苯环结构可能进入了γ-CD的空腔; 热分析结果证明包合作用提升了二甲戊灵的熔点; 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中新衍射峰的出现说明形成了新物相; 扫描电镜则直观展现了包合物的外观. 以上结果均表明形成了γ-CD-二甲戊灵包合物, 其包合平衡常数K=1123.99 L/mol. 包合作用使二甲戊灵的熔点从54 ℃升至75 ℃, 溶解度提高了约11.5倍, 包合物热贮稳定性达标, 为进一步将其加工成其它水基化农药剂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测定克氏原螯虾中二甲戊灵残留的分析方法。用含0.1%(v/v)乙酸的乙酸乙酯溶液提取克氏原螯虾中的二甲戊灵,于35℃旋蒸至干,经含0.1%(v/v)乙酸的甲醇-水(8∶2,v/v)溶解残渣后,用酸性氧化铝柱、石墨化炭黑(GCB)进行净化。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100 mm×2.1 mm,3.5 μm)进行分离,用加热大气压电喷雾电离(HESI)源、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检测。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1.0~2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0,检出限为0.2 μg/kg;二甲戊灵的加标回收率为63.3%~104.7%,精密度为6.9%~14.5%(n=7)。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克氏原螯虾中二甲戊灵药物残留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类木质素磺酸钠对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质素磺酸钠;二甲戊灵;微胶囊;分子量;磺化度  相似文献   

5.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通过微波辐射合成了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结果表明:选择铁粉作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萃取剂,在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氯化铵/铁粉的摩尔比为1.0∶1.0∶3.5,微波辐射时间100 s,微波辐射功率480 W的条件下,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收率最高,达到93.4%。  相似文献   

6.
环糊精类固定相分离二甲萘位置异构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9种特殊固定相GC毛细管柱对10种二甲萘异构体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七(2,6-二-O-戊基-3-O-丁酰基)-β-环糊精、七(2,6-二-O-戊基-3-O-庚酰基)-β-环糊精、PIG-1能分离除了2,6-二甲萘和2,7-二甲萘以外的所有二甲萘的异构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N-(3-溴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为模板反应,研究了相转移催化无溶剂合成N-(ω-溴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影响因素,实验证实相转移催化剂及其用量、催化剂K2CO3的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明显,得到N-(3-溴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优化合成条件为:反应物配比为PA∶C3Br2∶K2CO3∶TBAB=1∶2∶4∶0.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h,N-(3-溴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产率为92%。在相同反应条件下,N-(ω-溴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随α,ω-二溴烷烃的烷基链长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增感剂N,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其结构经IR,UV和MS确认.  相似文献   

9.
刘建  谢川 《合成化学》2004,12(1):20-21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增感剂N,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其结构经IR,UV和MS确认。  相似文献   

10.
以2-溴代-3-甲基环己酮和2-溴代-5-甲基环己酮混合物及2-甲基苯硫酚为原料,经耦合、环化及纯化制得1,2,3,4-四氢-2,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3);3在三氟乙酸中经锌粉还原合成了1,2,3,4,4a,9b-六氢-2,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3和4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GC-MS确证.  相似文献   

11.
创立了一种新的可以检测二甲硝咪唑含量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此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10^(-5)mol/L,二甲硝咪唑的浓度在5×10^(-5)~1×10^(-2)mol/L区间内与化学发光信号值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测定11次相同浓度的二甲硝咪唑溶液含量,获得此方法的标准偏差为1.8%。采用该方法对重庆市大学城片区管网水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为96.0%~103.0%。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运用于二甲硝咪唑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周志  唐文华  唐瑞仁 《合成化学》2006,14(5):503-505,525
用苯-二-[4-(十三氟正辛基)苯基]膦和二-(十三氟正辛基)重氮二羧酸酯作氟双相催化剂,在THF中由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异丙醇合成N-异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条件为:邻苯二甲酰亚胺0.14 mmol,n(胺)∶n(醇)=1.0∶1.5,n(胺)∶n(催化剂)=1.0∶1.5,室温反应3.0 h,产率83.4%,纯度99.5%(GC分析)。  相似文献   

13.
3,5-二氯-2,4,6-三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可辉  刘祖亮 《应用化学》2013,30(11):1366-1368
分别以3,5-二氯苯胺为原料,经N保护、硝化、水解以及以1,3,5-三氯-2,4,6-三硝基苯(TCTNB)为原料,经叔丁胺化,再在三氟乙酸中脱叔丁基2种方法合成了3,5-二氯-2,4,6-三硝基苯胺。 与甲胺反应,合成了3,5-二甲氨基-2,4,6-三硝基苯胺,收率85%,再用混酸硝化合成了3,5-二甲硝胺基-2,4,6-三硝基苯胺的硝酸盐,收率70%。 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结构表征。 探讨了不同参数下TCTNB的氨化结果。 优化的条件为:n(TCTNB)∶n(叔丁胺)=1∶2,CuO为催化剂,KHCO3为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溪黄草样品采用丙酮-正己烷提取,活性炭-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石油醚-丙酮淋洗前处理;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等步骤前处理,建立了溪黄草及土壤中二甲戊乐灵残留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二甲戊乐灵的最小检出量为0.1ng,其在溪黄草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mg/kg,在溪黄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53%~90.4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3%~2.76%;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3.94%~96.23%,RSD为4.67%~4.80%,二甲戊乐灵在0.01~2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间接电氧化法合成的二甲砜及反应物二甲亚砜进行了分离分析。研究了分离二甲砜、二甲亚砜的最佳条件,内标法定量。两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2-30μg,且有较好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6.
从2-[2-(4-氯吡啶基)]环己酮出发,经NaBH4还原,然后再与二甲胺水溶液反应得到消旋的2-[2-(4-二甲氨基吡啶基)]环己醇,采用(L)-DTTA(二对甲基苯甲酰基酒石酸)进行拆分得到对映纯的路易斯碱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类似物(1R,2S)-2-[2-(4-二甲氨基吡啶基)]环己醇.  相似文献   

17.
谢川  刘建  李海燕 《合成化学》2005,13(2):201-203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原料,Ag2O为催化剂,空气为氧化剂,合成了紫外吸收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其结构经UV,IR和MS确认。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对二氨基苯甲醛3g(20mmol),Ag2O0.3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质量的10%),KOH4.5g(浓度3%),在60℃反应24h,收率75.8%。  相似文献   

18.
以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VS)为烯源与溴代芳烃通过Heck反应一步法合成了1,2-二苯乙烯(V-bisPh)及1,2-二苯并环丁烯基乙烯(V-bisBCB)。 优化了反应条件:DMF/H2O为溶剂,温度120 ℃,溴化物(R-Br)与烯源DVS的投料摩尔比为5∶1,反应48 h,1,2-二苯并环丁烯基乙烯产率为45.1%,1,2-二苯乙烯产率为48.6%。  相似文献   

19.
以3,5-二甲氧基苯甲酸(1)为起始原料, 经过甲醇酯化、氢化铝锂还原、四溴化碳溴代和Wittig-Horner反应,高产率的合成了Wittig-Horner试剂(5). 化合物5与对羟基苯甲醛(6)的羟基保护产物(7)偶联得到化合物(8),后者经去甲氧基亚甲基保护和仿生氧化偶联反应成功地全合成了(E)-脱氢二聚白藜芦醇-11,11′,13,13′-四甲醚(10). 通过1H NMR、13C NMR、IR、HRMS等测试技术确定化合物10为二聚芪类化合物(E)-脱氢二聚白藜芦醇-11,11′,13,13′-四甲醚,总收率48.93%.  相似文献   

20.
将GC-MS用于以氯磺酸为介质(在Fe和I2存在的情况下)苯二甲酸酐催化氯化合成四氯苯酐的反应过程研究,对反应物中间体产物(一,二,三氯苯二甲酸酐及异构体)进行了定性和相对百分含量分析,找出了提高收率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