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使用改进的实验装置研究钒酸铋颜料制备实验中p H对产物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定实验条件下,产物为四方相为主的四方、单斜两相混合物。p H对钒酸铋颜色有重要影响。酸性条件下颜色偏深,为土黄色;碱性条件下为亮黄色,且p H越大,颜色越淡。推荐反应p H为9,此时产物颜色呈色调较好的亮黄色。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主要成分为Bi0.82V0.45Mo0.55O4和Na0.5Bi0.5(MoO4)的铋基黄色料,再用水解法对色料进行SiO2包裹,制得了一系列耐酸性和耐温性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的包裹型色料。 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荧光光谱(XR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色料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在V(H2O):V(TEOS)=1:18、摩尔比n(Si)/n(Bi)=4、反应温度Tb为45 ℃、滴加水的速度vd≤0.3 mL/min的条件下,可获得厚度为100 nm左右、均匀致密的二氧化硅包裹层,且包裹色料呈鲜艳明亮的绿相黄,其色度参数L*a*b*值分别为78.85、-6.85和71.63;该条件下所得包裹色料的耐酸性和耐温性最佳,色料浸泡于1 mol/L的盐酸中30 min损失量由未包裹色料的100%降至28.25%,耐温性由未包裹色料的600 ℃提升到860 ℃。  相似文献   

3.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多面体钒酸铋(BVO)材料,又通过化学还原法首次在BVO上原位合成了一种小尺寸的AgNi双金属助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PL)光谱、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制备的AgNi/BVO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Ni双金属广泛负载在这种特殊形貌的BVO多面体表面,大大增加了金属的附着位点,同时AgNi负载也提高了BVO的结晶性。银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效应与镍的共格界面效应增强了BVO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了光生电子的分离,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光催化降解MB (亚甲基蓝)实验表明,当Ag、Ni的质量比为3∶1时,AgNi/BVO的催化活性最高,在可见光照射下其反应速率常数是BVO的5.4倍,该光催化剂在4次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多面体钒酸铋(BVO)材料,又通过化学还原法首次在BVO上原位合成了一种小尺寸的AgNi双金属助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PL)光谱、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制备的AgNi/BVO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Ni双金属广泛负载在这种特殊形貌的BVO多面体表面,大大增加了金属的附着位点,同时AgNi负载也提高了BVO的结晶性。银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效应与镍的共格界面效应增强了BVO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了光生电子的分离,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光催化降解MB (亚甲基蓝)实验表明,当Ag、Ni的质量比为3∶1时,AgNi/BVO的催化活性最高,在可见光照射下其反应速率常数是BVO的5.4倍,该光催化剂在4次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锰含量的二氧化锰(MnO_2)/钒酸铋(BiVO_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罗丹明B的降解,研究了不同锰含量的光催化剂在太阳光下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光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不同Mn含量的BiVO_4光催化剂均为单斜晶型结构,且Mn元素是以MnO_2的形式存在,说明Mn元素的引入没有改变BiVO_4的晶型和结构。其中Mn含量为1.67%的BiVO_4样品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反应90 min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26.39%,比纯BiVO_4样品的降解率(14.06%)提高了近一倍,其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定量MnO_2的存在使催化剂中光生电子-空穴的高效分离造成的。同时发现当MnO_2的含量过高,由于形貌分布不均,会变成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致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不同用量的同种催化剂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对罗丹明B的光降解率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用量后,光降解率增加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6.
7.
纳米钒酸铋的微波快速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以NaVO3溶液和Bi(NO3)3·5H2O的硝酸溶液为反应物,在10~40 min内合成了纳米钒酸铋粉末。利用XRD、FTIR、TEM、UV-Vis等手段研究了反应时间对产物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经测定反应10 min时,得到纯的四方相BiVO4,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单斜相的衍射峰,当反应40 min时,获得纯的单斜相BiVO4。同时XRD和IR结果证明了相转变的过程。TEM分析表明不同的反应时间条件下样品呈现不同的形貌。不同反应时间下获得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的结果表明,微波反应时间对BiVO4结构的转变及光催化性能的改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需添加任何模板剂,以Bi(NO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柠檬酸络合法结合热处理的方法成功合成了BiVO4空心纳米球.采用TEM、XRD、TG-DTA、UV-Vi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相结构、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染料溶液的脱色降解实验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VO4以单斜晶系白钨矿相存在且具有良好的中空结构,空心球平均粒径为160 nm,空腔直径为10~80 nm.UV-Vis谱图数据表明所制备的BiVO4样品的禁带宽度约为2.26 eV,样品在紫外区和可见区均有较强的光吸收.可见光照射下,亚甲基蓝溶液经BiVO4空心球脱色处理150 min后,脱色率可达到95%以上,COD去除率为73.66%.另外,考察了柠檬酸与铋离子不同摩尔比对空心球形貌的影响,并对BiVO空心纳米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一种新的低温固相法,通过控制研磨时间选择性制备高质量的单斜相BiVO4。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研磨时间、干燥时间和水含量对单斜相BiVO4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该方法具有合成温度较低,能耗较少,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等优点。最后,对低温固相法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新型无毒无机颜料,逐步取代如铅铬黄、镉黄等无机颜料,日益引人注意。我们以价廉易得的自云石凹凸棒、蒙脱石、凹凸棒石粘土矿为原料,制得黄色硅酸盐类无毒新型颜料。研究了该类颜料的骨架结构与成分,及其发色机理。工艺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化学实验大赛无机化学实验考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以大赛试题为案例,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详细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互动,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福建省首届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命题思路、试题原题及评分规则,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绩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大等问题,提出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强化规范实验操作、培养良好实验习惯为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实验设计、趣味化学实验、举办优秀作品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个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于一体的无机化学综合实验。通过不同方法制备得到葡萄糖酸锌,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蒸发、浓缩、过滤、结晶等基本操作,学习配位滴定的原理及操作,了解红外光谱检测法及谱图解析。采用分组形式以不同方法制备产物,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和拓展。学生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解决了实验过程中的存疑,锻炼和提高了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基础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相应的“三废”排放问题,如何科学、环保地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实验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现代基础化学实验设计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提出了基础化学实验设计在环保方面的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绿色化学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化学,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或材料化学高分子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文章分析了在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过绿色化学理念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个教学内容先进、农科特色鲜明的多层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美育”内涵中“培养发现美的能力”为契合点,借助大一新生在无机元素化学实验中发现美时获取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在追求“美丽”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自发地对基本操作进行训练和提高,由此发挥美育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迁移作用。以钴离子形成多色配合物为“点”,带动学生持续发现实验中更多的“美”,逐步培养细心、耐心和恒心的素养。同时,在新高考、新生源背景下,注重大一新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其对专业的认知及职业的认同,因而其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且意义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提出了"多元化实验考核模式",并进行实践应用。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完善实验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验成绩有一个公平、准确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