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酸-纳米粒子复合物既具有多酸(POMs)多样的尺寸、可调节的多功能结构、丰富的组成、高的电荷密度及可逆的氧化还原等特性,同时又具有纳米粒子的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多酸-纳米粒子复合物有望被广泛运用到生物催化、电催化、光催化、生物传感和医药化学等领域.本文作者主要对多酸-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进行评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藤黄酸(1)为原料,分别与HBr和有机胺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的藤黄酸衍生物(2~6),其结构经1HNMR,MS和HR-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2~6对人结肠腺癌细胞(RKO)、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卵巢腺癌细胞(OVCAR-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藤黄酸(N-丙基对甲苯磺酰胺)酯3,藤黄酸(N-丙基苯丙酰胺)酯4和N-色胺藤黄酰胺6b的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1;33-羟基转位藤黄酸2的抗肿瘤活性则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天然产物积雪草酸为起始原料,对其C-2、C-3、C-23位羟基、C-11位氢、C-28位羧基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13个新的积雪草酸衍生物,其结构经MS及1H NMR等确证。采用MTT法,选用高表达人癌细胞(He La、Hep G2和BGC-823)对它们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He La、Hep G2和BGC-823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强于积雪草酸,其中化合物I4和II4对He La、Hep G2和BGC-823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已上市药物吉非替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生烈  李乾  张磊  孙昊鹏  尤启冬 《有机化学》2012,31(8):1450-1458
以藤黄酸为原料,经过C-32位选择性环氧化、高碘酸氧化、甲基化、Jones氧化、不同条件的酯化、酰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17个藤黄酸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证实,并采用MTT比色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7,8,13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抑制活性显著强于藤黄酸.  相似文献   

5.
以大黄酸为原料,经酯化、烷基化、水解及缩合等反应步骤合成了12个大黄酸-缬氨酸加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以顺铂和阿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Hela,MCF-7,HepG2,KB和HEK293T等5株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l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在1.6~9.4μmol/L之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l能够与DNA发生较强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4种Keggin型含钛多金属氧酸盐[{γ-GeTi2W10O36(OH)2}2(μ-O)2]8-,[(α-GeW9Ti3O37)2O3]14-,[{γ-SiTi2W10O36(OH)2}2(μ-O)2]8-和[(α-SiW9Ti3O37)2O3]14-,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均对H22肝癌细胞和S180肉瘤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抑瘤效果随化合物氧化能力的增强及含钛量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青蒿酸衍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定安  蔡俊超 《有机化学》1991,11(5):540-543
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 L.),我国民间用于治疗疟疾,并已从中分离到抗疟药青蒿素,从而引起人们对此植  相似文献   

8.
CoW11Ti/淀粉纳米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多酸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药物性质研究十分活跃[1], 有些多酸化合物已作为抗HIV病毒及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或进入临床研究[2,3]. 但由于它们的毒副作用大, 在水中稳定存在的pH值范围小, 在体内易分解, 故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1].  相似文献   

9.
以藤黄酸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或酰胺化反应,在C-30位的羧基上引入不同的烷氰基或芳香氰基,设计合成了7个藤黄酸氰基衍生物,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和1H NMR确证。 采用四氮唑蓝(MTT)法测试了合成化合物对肝癌细胞(HepG2)、结肠腺癌细胞(RKO)和卵巢腺癌细胞(OVCAR-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4和6的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物藤黄酸。  相似文献   

10.
吴道澄  徐梁 《应用化学》1994,11(5):98-100
用油酸与丝裂霉素C在缩合剂存在合成了油酰丝裂霉素C,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确定其结构,用改良的逆相蒸发法制成了油酰丝裂霉素C脂质体,动物实验表明该脂质体抗肿瘤效果为游离丝裂霉素C的2.2倍,而毒性仅为游离丝裂霉素的1/20。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4个新的有机锡联苯乙酸酯{[(n-C4H9)4Sn(O2CCH2C6H4C6H5-4)]2O}2 (1)和R3SnO2CCH2C6H4C6H5-4(R=C4H52c-C6H113;C6H5C(CH3)2CH24),利用元素分析、IR、 1H和 13C NMR表征了其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14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和化合物4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化合物1为具有Sn2O2四元环的中心对称二聚体结构,4为畸变的四面体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3种人癌细胞HeLa、CoLo205和MCF-7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个新的双(三有机锡)2,3-吡啶二甲酸酯2,3-C5H3N(CO2SnR3)2 (R=c-C6H111;C6H5C(CH3)2CH22),利用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了其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955 3(1),b=1.811 8(2),c=3.533 9(4) nm,β=94.914(2)°,Z=4,V=6.094 1(13) nm3R=0.038 4,wR=0.096 6,S=1.015。2,3-吡啶二甲酸的2个羧基键连2个三有机锡,2个锡原子均为畸变的四面体配位构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3种人癌细胞HeLa、CoLo205和MCF-7具有好的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5-氟尿嘧啶抗癌的靶向性,降低其不良反应,合成了5种新型卟啉-5-氟尿嘧啶衍生物及其Mn3+配合物,优化了合成反应条件,探索了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通过IR、UV-Vis、1H NMR和ESI-MS对化合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确认。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药,测试了卟啉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 初筛结果显示,化合物D3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L-赖氨酸(N1-5-氟尿嘧啶)烷基酯双盐酸盐与二氯磷酸乙酯、二氯膦甲酸乙酯、二氯膦乙酸乙酯共聚,合成了三类12种侧链含5-氟尿嘧啶的聚磷酰胺。聚合物的结构经UV、IR、1H NMR及元素分析鉴定。聚合物用微量细胞培养四氮唑实验方法(MTT法)进行了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的微量培养实验。  相似文献   

15.
Schiff碱,咪唑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抗癌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一类新的Schiff碱和咪唑的混合型金属配合物,即水杨醛缩甘氨酸,咪唑金属配合物和2,4-二羟基苯甲醛缩丙氨酸,咪唑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用溴化乙锭荧光分析法研究了这类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其中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合成了6种甘草次酸衍生物,用元素分析、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内、体外抗癌活性,均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尤其是化合物Ⅰa,Ⅰb口服效果比盐酸氮芥还好,表现出甘草次酸对氮芥有明显的增效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丽荣  陈磊  杨小生  马琳  张建新  王道平 《应用化学》2013,30(10):1133-1138
以熊果酸为原料,经C-3羟基氧化、C-28羧基苄酯化保护、C-2乙酰化及水解、还原、脱保护得到2β-羟基熊果酸,6步反应的总收率为60.1%。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MS测试技术确证。 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2β-羟基熊果酸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及人肺癌细胞A549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2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乙二醇或多缩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与氨基乙醇开环聚合,然后与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合成了四种主链含γ-氨基丙基杂氮硅三环的聚醚聚合物。将这四种聚醚聚合物与芳香醛反应,合成了十二种主链含有γ-芳亚甲氨基丙基杂氮硅三环的聚醚聚合物。用IR、UV、~1HNMR和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验证。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了这些聚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9个R_2SnL_2型(R=乙基、正丁基和苯基;HL=苯甲酰异羟肟酸,对羟基苯甲酰异羟肟酸和水杨酰异羟肟酸)和6个[R_2SnL]_2O型(R=乙基、正丁基;HL同上)二烃基锡新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分子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着重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结果表明,这二类配合物对人白血病HL-60,艾氏腹水和S-180癌细胞有很好的抑制能力。初步探讨了结构-抗癌活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1-(3-氨基丙基)-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双环[3,3,3]十一烷与酸反应或1-(3-氯丙基)-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双环[3,3,3]十一烷与胺反应,合成了14种1-(3-氨基丙基)-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双环[3,3,3]十一烷衍生物.体外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某些1-(3-氨基丙基)-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双环[3,3,3]十一烷衍生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