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将粒径为0.8-1.2mm的大孔聚丙烯腈小球在氧气氛下热处理后,于高纯氮保护下,进行高温裂解,得到粒径为0.40—0.63mm的球形碳化吸附树脂。该树脂比表面为588m~2/g,对肌酸酐、尿酸及维生素B_12的吸附量可达98%以上。碳化聚丙烯腈(下称碳化球)收率为20%。降低裂解温度或未经活化处理,碳化球收率可达50%,对尿酸及锥生素B_12仍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但对肌酸酐的吸附率很低。  相似文献   

2.
聚偏二氯乙烯球体经185℃预裂解后,进行960℃高温裂解,得到0.6—0.8mm粒径的球形碳化吸附树脂,碳收率为74%以上。碳化吸附树脂机械强度好,比表面为1,000M~2/g以上,对肌酸酐吸附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小球经浓硫酸处理后进行高温裂解,得到球形碳化树脂。测定球形碳化树脂的诸物理性质及其对肌酸酐、尿酸的吸附性能,并研究物理性质与吸附性能间的关系。裂解产品比表面可达800M~2/g以上,对肌酸酐和尿酸的吸附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四种离子交换树脂(两种强碱性树脂D201和D280、两种弱碱性树脂D301G和D301R)为原料,经过磺化、炭化、活化处理制备了树脂基球状活性炭。采用TG、SEM、N2吸附等对球状活性炭的收率、表面形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所制球状活性炭对C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磺化处理有助提高树脂球的炭化收率;得到的四种球状活性炭对CO2吸附性能良好,强碱性树脂球原料比弱碱性树脂球更具有优势,其中,由强碱性树脂球D201制得的树脂球状活性炭在30℃下对CO2的吸附量可达2.57 mmol/g;十次循环吸附之后,树脂球仍能保持很好的CO2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共聚物小球,通过磺化、高温裂解和水蒸汽活化得到一系列球形碳化树脂。测定了它们的比表面、表现密度、骨架密度、孔隙率、孔体积及平均孔径。研究了它们对肌酸酐、尿酸和B_(12)的吸附率,以及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对上述四种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高温下直接裂解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小球时,因热分解而得不到球形碳化树脂。用浓硫酸处理后,树脂内磺酸基与邻近苯环发生了脱水反应,形成稳定的砜基,从而提高了树脂耐热性,裂解后得到球形碳化树脂。 高温下,微量氧、水蒸汽等被碳化树脂吸附后,使树脂发生活化作用,将一部分闭孔打开,增加树脂的毛细孔,改变了它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四种离子交换树脂(两种强碱性树脂D201和D280、两种弱碱性树脂D301G和D301R)为原料,经过磺化、炭化、活化处理制备了树脂基球状活性炭。采用TG、SEM、N2吸附等对球状活性炭的收率、表面形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所制球状活性炭对C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磺化处理有助提高树脂球的炭化收率;得到的四种球状活性炭对CO2吸附性能良好,强碱性树脂球原料比弱碱性树脂球更具有优势,其中,由强碱性树脂球D201制得的树脂球状活性炭在30 ℃下对CO2的吸附量可达2.57 mmol/g;十次循环吸附之后,树脂球仍能保持很好的CO2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混合溶剂为致孔剂合成的高交联大孔树脂(DVB=90%)对中等分子量以上物质的吸附性能都优于Amberlite XAD-4(DVB=85%)。溶剂处理能影响高交联大孔树脂干态时的孔结构,但不影响其对戊巴比妥钠和维生素B_(12)的吸附。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3种树脂对有机二胺吸收剂PA-A水溶液中SO42-的动态吸附-解吸性能,优化了树脂动态吸附-再生工艺.结果表明,D296型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和较高的吸附容量;当流速为8.08BV/h、高径比为5.64、初始SO42-浓度为96.94g/L时,D296型树脂对PA-A水溶液中的SO42-动态饱和吸附量可达430.06mg/g干树脂;采用4% NaOH水溶液在4.04BV/h的流速下对吸附饱和的树脂进行洗脱,再生率可达95%左右;树脂重复使用10次后其吸附-解吸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大孔吸附树脂X—5是一种非离子型的优良吸附剂,骨架成分是苯乙烯—二乙烯苯的交联共聚物。其比表面为550m~2/g,平均孔径为300。X—5吸附树脂对维生素B_(12)有良好的吸附及解吸性能。其吸附率高达97%,吸附量高达132mg/g(干树脂),易于洗脱,洗脱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乙醇-铜粉催化体系代替传统工艺中硫酸-水-铜粉催化体系,对溴胺酸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考察了强酸离子交换树脂用量、有机溶剂种类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乙醇)∶V(水)=9∶1介质中,在溴胺酸、铜粉存在下,树脂用量为16g/L,在70℃下反应3h,溴胺酸缩合产物收率可达94.0%。反应中所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铜粉和乙醇均可回收再利用,强酸离子交换树脂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仍未降低;乙醇回收率可达70%~80%,铜粉的回收率可达85%~90%。  相似文献   

12.
杨忠华  姚善泾  赵珺 《催化学报》2005,26(10):895-899
 以苯乙酮为模型底物,研究了水相体系中酵母细胞催化前手性芳香酮不对称还原生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 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的产物以(S)-α-苯乙醇为主,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S)-α-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99%左右. 在pH为7~8, 酵母细胞用量为0.2 g/ml的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产物收率(可达35%左右). 酵母细胞能选择性地氧化(S)-α-苯乙醇,而留下(R)-α-苯乙醇.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的吸附树脂,可以降低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害作用,显著提高反应底物的初始浓度,从而提高产物收率.  相似文献   

13.
球形壳聚糖树脂制备方法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采用滴加成球法制备球形壳聚糖树脂,对影响壳聚糖树脂粒径分布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用戊二醛,环氧氯丙烷及乙二醇环氧丙基醚作交联剂时,不同交联剂对树脂吸附Ni^2+、Cu^2+、Zn^2+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及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研究了pH值,颗粒粒径、离子强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制备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钙-铁(PVA-SA-Ca-Fe)凝胶球,研究了该凝胶球对V(Ⅴ)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条件。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V(Ⅴ)含量,利用吸附等温线讨论了凝胶球对V(Ⅴ)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4.5溶液中,凝胶球用量为10 mL,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温度为30℃,V(Ⅴ)的吸附率可达99.6%,饱和吸附容量为369.4μg/g。以2mol/L HCl作为洗脱剂室温下洗脱30min,解吸率可达98.8%。PVA-SA-Ca-Fe凝胶球对V(Ⅴ)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属于不均匀的多分子层吸附模式。V(Ⅴ)的质量浓度在0~300μg/L之间与其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26μg/L。将拟定的方法用于水样中微量V(Ⅴ)的分离富集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1.6%,加标回收率为94.0%~105.4%。  相似文献   

15.
高效组合型 Pd/C 催化剂用于 Suzuki 偶联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机金属 Pd2(dba)3 (dba 为二亚苄基丙酮) 还原分解法制得均匀分布的 Pd 纳米颗粒 (粒径为 3~6 nm) 混合液, 并用活性炭直接吸附得到了组合型 Pd/C 纳米催化剂.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 射线光电子能谱和 X 射线衍射等手段测定了催化剂表面 Pd 颗粒大小分布、晶型和化学态等. 将该催化剂用于 Suzuki 碳-碳偶联反应, 其催化活性比浸渍法制备的 Pd/C 催化剂高 2 倍以上. 以溴代芳烃为底物时, 在 80 oC 下 0.5 h 后偶联产物收率可达 98% 以上. 以邻氯硝基苯为底物时, 在 110 oC 下 1 h 后偶联产物收率可达 64%; 延长反应时间, 产物收率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环己酮为原料,利用双套管连续催化缩合反应及分离装置,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制备2-(1-环己烯基)环己酮.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对2-(1-环己烯基)环己酮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85℃/2.0kPa,以HD-8型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此条件下,2-(1-环己烯基)环己酮的收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袁景香  王超展  卫引茂 《分析化学》2016,(12):1892-1899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SI-ATRP)技术,以废弃的固定化酶为基质、4-乙烯基苯磺酸钠为单体,30℃聚合3 h,制备了一种新型强阳离子交换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对合成的强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表征。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考察了溶菌酶初始浓度、离子强度、有机溶剂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溶菌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在室温下对溶菌酶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40 mg/g,在30 min内快速达到吸附平衡,比文献报道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 Langmuir吸附模型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D101、AB-8、NKA-2、NKA-9、HPD 100、HPD600等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R,S)-告依春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筛选出效果最佳的AB-8树脂,并对其进行动态考察.最佳富集条件为:上样液pH 6,生药质量-体积浓度为0.200g/mL,解吸液为2BV量70%乙醇,在优化条件下(R,S)-告依春在浸膏中含量可从0.76%提高到12.48%.结果表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用来从板蓝根水提取液中富集(R,S)-告依春.  相似文献   

19.
聚合条件对制备功能化微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通过功能单体、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和苯乙烯的分散共聚制备了一种阻抗蛋白质吸附的功能化微球;然后,通过红外光谱(FT-IR)、动态光散射(DLS)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分析这些功能微球的粒径、表面形态和性能;最后通过牛血清蛋白(BSA)吸附实验评价其阻抗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PEG兼具功能单体和稳定剂的功能,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得到良好单分散性的微球。此外,每克聚(苯乙烯-烯丙基聚氧乙烯醚)(P(St-co-APEG))微球的BSA吸附量为0.66 mg,而每克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t-co-GMA))微球的BSA吸附量为4.8 mg。总之,通过分散共聚制备了一种阻抗蛋白质吸附的微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蒸馏-沉淀聚合制备了丙烯酸-二乙烯苯共聚物微球,经离子交换吸附Fe2+离子,然后通过空气中加热、氩气气氛中高温碳化得到了含Fe3O4纳米粒子的多孔磁性碳化微球。在水介质中多孔磁性碳化微球吸附氯金酸,然后还原得到内含金纳米粒子的磁性碳化微球。以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生成对氨基苯酚反应为例,研究了内含金纳米粒子的磁性碳化微球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内含金纳米粒子的磁性碳化微球对该反应有很好的催化作用。通过外磁场很容易将磁性微球从反应液相中分离出来,微球重复使用10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未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