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关电路的实验,是根据实验内容预先设计好电路,让学生按电路完成对实验器材连线、测量等项操作.但电路设计的根据,应如何选择实验器材及对实验的相关要求均未做具体说明,在实验中留下一些疑点.新课程的实施,虽然对电路实验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但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测量方法的能力要求并未改变,而且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过程.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突破实验中的疑点,会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电学实验离不开测量,为了控制变量要进行多次测量.滑动变阻器在电学实验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它能改变电路各部分电流、电压的大小甚至电流的方向(电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选择及连接方式,历来是高考实验题中的难点.本文从原理上谈谈如何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以及复杂的电学设计性实验问题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3.
1引言 探索性物理实验是这样一类实验,它是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提供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主动收集有关信息,通过实验的观测和分析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去探索研究,从而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并通过提出猜想或假说,设计验证实验和按设计要求进行操作性实验,总结出他们原来并不知道的规律性的结论.整个探索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几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开放实验室"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中物理新课标和新课程中,很明显的变化是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物理实验和可供选择的各类实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较大的改革.把过去很多固定模式、统一装置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包含较多的探究式内容,包括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制订步骤、设计表格、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价等过程,突出了科学探究的物理课程理念.内容也明显增多,有示范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做一做”小实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设计性实验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让考生设计“测密度”、“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等创新方案,几乎成为中考实验题的重头戏.拜读各地中考实验题和杂志里的相关佳作,使我们倍受启发、令人叫绝.然而,“纸上谈兵”、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参考答案等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学物理教材光学部分都只对“泊松亮斑”进行了简单介绍,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让学生切实观察到“泊松亮斑”,这不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光的衍射概念.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泊松亮斑”的表象,笔者利用中学实验器材自制了“泊松亮斑”演示器,  相似文献   

7.
《电工基础》中介绍了多种测量电阻的方法,用多用表测电阻方法简单,但测量误差较大;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其准确度又受标准电阻R1、R3、R4准确程度的影响.用伏安法测电阻,需选适当的实验电路(安培计外接法或安培计内接法),而实验电路的选择对学生是难点,即使选择了合适电路,由于电表的分流或分压,系统误差也还是较大.要想减小误差,就要避免电表的分流或分压,如果把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适当改进,就能既方便又准确地测量电阻的阻值.  相似文献   

8.
杨杰 《物理通报》2006,(11):55-56
J0203型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力学实验的重要器材之一.学生分组实验时多次使用它,使用频率较高.学生反复使用打点器时,难免会经常出现机械故障、打点不清、双点、拖尾巴等现象,既耗时间、费纸带,又影响实验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对打点计时器加以改进,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要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不要目的不明,原理不清,做一步想一步。 二要会从多种器材中选用精度要求和量程符合的器材;不要随意选用精度和量程不符合实际要求的仪器。  相似文献   

10.
在苏科版第十三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病房呼叫系统”实践时发现了器材不匹配的问题,学完电学所有知识后,根据电学综合知识,完成当时电路的故障分析,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案解决问题,最终找到如何选择合适器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辨,在思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一个基础性实验.它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涉及到检验一个物理定律或规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因此对于其实验精度往往有特殊的要求.本文先简要地分析一下现行高校中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其做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实验精简了实验器材,提高了实验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朱星  林木欣 《物理实验》1997,17(1):26-28
一、高考中物理实验考核的现状与问题众所周知,在大规模考试中组织实验操作考试困难很大,在现有的条件下困难就更大.作为权宜之计,以实验笔试代替操作考试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从历年高考物理试题看来,高考中物理实验笔试题有如下主要特占[1,2]:1.有逐年加大实验笔试题比例的趋势,反映出对考查实验能力的重视,但另一方面,绝对分数的增加并不大;2,题型趋于稳定;3.考查日趋全面,涉及实验原理、步骤、仪器使用、器材选择、读数记录、实物图连接、看图改错、数据处理等.由此可见,高考中对实验笔试的考核办法已经成熟和定型,对促…  相似文献   

13.
1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宓子宏(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老师在早些年曾在美国考察访问过八所中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中学物理教师普遍很重视实验.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各班学生轮流来上课.教室里四周靠墙的桌子上,常常摆了一圈演示实验仪器.教室旁边还有一间准备室,准备室里也放满了教师的各种教具与实验器材;这些演示教具和实验器材大多是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  相似文献   

14.
从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方案等方面,讨论了初中物理实验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学生学好静电场描绘实验课对此实验在讲义和操作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实验讲义的阐述思路不清晰、实验器材存在实际问题、实验操作缺少指导方法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各种实际情况,提出了调整实验讲义的阐述思路、实验器材的选择要简洁可靠、教师要善于总结应对方法等改进办法。期望能对仪器厂商、教学同仁、在读学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苏灵平 《物理通报》2012,(3):119-120
在黑板上能做物理实验吗?看起来有创新,其实只要把实验器材固定在黑板上,物理实验就能在黑板上演示了.  相似文献   

17.
张引科  淡培新 《物理实验》1997,17(4):147-150
据调查大部分工科院校物理实验的热学部分是一个薄弱环节,个别学校甚至是个空白.大部分学校没有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做相同的实验,具体要求也相同,部分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而教师又苦于找不到更合适的热学实验.1991年国家教委物理实验课程指导委员会在成都会议上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少量的应用性实验.1993年《高等工科学校物理实验课程基本要求》(修订稿)正式提出:要开设一定数量的近代物理、应用性或综合性物理实验.随着微机的普及,可在部分实验项目中对学…  相似文献   

18.
秦付平 《物理通报》2009,(11):61-62
1 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物理分组实验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非常重要,所用的器材如图1所示. 实验时两个小球离开实验槽“落地”后则满地滚.学生要找小球耽误时间.此外小球下落打在复写纸上时通常又弹跳起来再次“落地”,  相似文献   

19.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一节课,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带电粒子,教师常常只讲一讲实验原理与结论,学生很难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过程,这与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背道而驰.“安培力、磁感应强度”一节课,将一根直导线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改变导线长度和电流强度,通过观察导线在空间偏转角度的大小来研究影响安培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由于铜导线较重,偏角较小,且导线很难静止在空间某一位置,因此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显然,理想的带电粒子和理想的通电直导线是做好实验的关键.笔者巧用铝箔纸,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取香烟盒中的铝箔,用软纸将铝箔表面轻轻擦平,取一个乒乓球,用铝箔包住乒乓球,并用塑料胶带粘住接口,这就是一个质量小且能带较多电量的理想“带电粒子”.再取一支铅笔(或其他粗细合适的圆柱体),将铝箔卷在铅笔上,先卷紧后松开,退出铅笔即成一圆管(也可在退出铅笔前在圆管的两端和中间用塑料胶带各粘一圈).这一铝箔圆管就是一根非常轻的理想“直导线”.下面简要说明文献中两个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发光二极管正在光源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性变革.光源是光学实验的重要器件.北大附中物理组老师将发光二极管引入中学物理实验带来的重大好处,本文作者已用实践作出回答.用新技术、新器材、新设计改革传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现代化的有效而广阔途径.建议大家重视,付诸实践.[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