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云南紫草乌(Aconitum delavayi Franch)中所得的紫草乌碱甲(delavaconitine)是具有麻醉作用的新的二萜类生物碱,其分子式应更正为C29H39O6N.经水解、乙酰化、热解和异构化等化学反应及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及^1H和^1^3C核磁共振的测定,确定它的化学结构为;其水解产物紫草乌碱甲胺醇(delavaconine)经X射线衍射测定,进一步证实了它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紫草乌硷甲经硷性水解得苯甲酸及一胺醇。如将紫草乌硷甲、其醋酸酯或此胺醇之醋酸酯经氢化铝锂还原均得上述同一胺醇,如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紫草乌硷甲可得乙醛。兹建议此硷之示性式为 C_(19)H_(26)(OMe)_2(OH)_2(OBz)NEt。  相似文献   

3.
中国乌头的研究:XXIII, 紫草乌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紫草乌(Aconitum delavayi Franch)中又分得四个生物碱, 其中三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 分别命为紫草乌碱丙(delavaconitine C,3),紫草乌碱丁(delavaconitine D,5)和紫草乌碱戊(delavaconitime E,6),经乙酰 化、水解及UV、IR、MS、^1H和^1^3CNMR 的测定, 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另一个经鉴定为紫草乌碱甲胺醇(delavaconine, 2), 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紫草乌(Aconitum delavayi Franch)中又分得四个生物碱, 其中三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 分别命为紫草乌碱丙(delavaconitine C,3),紫草乌碱丁(delavaconitine D,5)和紫草乌碱戊(delavaconitime E,6),经乙酰 化、水解及UV、IR、MS、^1H和^1^3CNMR 的测定, 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另一个经鉴定为紫草乌碱甲胺醇(delavaconine, 2), 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安徽歙县产的紫草乌根中,分得一新植物碱,暂命名为安徽紫草乌碱甲,分子式为C_((?)0)H_(41)O_9N,熔点199°,[α]_D~(11)=+25.2°,并制成数种结晶盐。安徽紫草乌碱水解后,除分得苯甲酸外,胺醇部分未能结晶析出,其示性式为C_(19)H_(20)(OH)_4(OCH_(?))_(?)(NCH_(?))(C_6H_5COO)  相似文献   

6.
中国乌头之研究Ⅻ.宣威乌头中的生物碱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宣威乌头中分得四个二萜类生物碱,经光谱及化学方法研究,宣乌1即一枝蒿甲素,后者分子式应更正为C22H33O2N,它的结构正在研究中:宣乌2即一枝蒿庚素,后者分子式应更正为C22H31O3N,经鉴定为宋果灵(Songorine);宣乌3即一枝蒿乙素,经鉴定为尼奥灵(Neoline);宣乌4即一枝蒿丙素,它的结构证明为14-乙酰尼奥灵,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滇乌碱的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泗英 《化学学报》1979,37(1):14-20
由滇西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var.circinatum W.T.Wang)和东川乌头(Aconitum geniculatun Flet.etLaue.var.unguiculatum W.T.Wang)植物的根茎部分分得新生物碱,滇乌碱(Yunaconitine),经理化分析及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数据,推定为(Ⅰ).  相似文献   

8.
黄草乌(Aconitum vilmorrianum Kom.)是云南的一种常用民间草药。朱元龙等曾从其根中分得三种生物碱,即黄草乌碱甲(vilmorrianine A)、碱乙(vilmorrianine B)和另一微量成分,均未确定化学结构。我们从这种植物的根中分得六个生物碱,本文报告其中三个乌头碱型二萜酯碱的结构鉴定。一个与黄草乌碱甲为同一化合物,另一个命名为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可能与朱元龙等分得的微量生物碱相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定以及化学工作,证明碱甲和碱丙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和3。第三个酯碱则鉴定为滇乌碱(yunaconitine)(1)。  相似文献   

9.
大渡乌碱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迪华  宋维良 《化学学报》1983,41(9):843-847
从大渡乌头的根中分得一新的微量生物碱——大渡乌碱,其结构经化学方法及IR、~1HNMR、~13C NMR和MS推定为1.  相似文献   

10.
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石杉科植物千层塔中分得两个新生物碱: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经光谱测定和化学降解阐明它们的结构分别如1和2所示.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和提高学习,记忆效率的功能,其中石杉碱甲经临床试验证明对重症肌无力,老年性健忘症和老年性痴呆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乌头碱水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头碱为C_(19)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是乌头类中药的主要毒性成分和活性成分,乌头碱具有很强的抗炎和镇痛活性~([1]),在临床上被用于抗肿瘤药物,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必须经炮制后使用.乌头碱水解产物已有报道,但主要集中在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上,焦乌头碱很少提及,本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乌头碱的水解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定了3种主要产物的结构,为研究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水解产物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乌头的研究 ⅩⅩⅡ.赣皖乌头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赣皖乌头(Aconitum finetianum Hand-Mazz)中又分得五个生物碱,其中三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去氧刺乌头碱(deoxylappaconitine,3),赣乌新碱(neofinaconitine,4)和异刺乌头碱(isolappaconitine,5).经IR、MS、~1H和~(13)C NMR推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另两个为已知生物碱ajacine(1)和inuline(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兴国乌头碱(C21H29NO3)及其氢溴酸盐的晶体.结构均采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运用反常散射法测定氢溴酸盐绝对构型,从而确定了兴国乌头碱的绝对构型.在两个结构中,A环与E环都成稳定的椅式构象,B环与C环则呈船型,分子间均存在较强的氢键,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中有十个不对称碳原子.  相似文献   

14.
贝母属植物百合科,品种繁多,遍于全世界,我国有小余种。其地下球茎为最常用的中药。仅作药用的种类就很复杂。形状大小皆不同。以浙贝、川贝和西贝为最常见。植物碱如吗啡、奎宁等具有显著的生理作用,在医药上有很大的功效。贝母是否含有生物碱,自然成为重要的课题。研究贝母植物碱最早的有:1888年德国Fragner研究德国产  相似文献   

15.
乌头生物碱各成分毒性差异很大,其中乌头碱的毒性为其它成分的100-2000倍,是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乌头生物碱种类多,在煎煮或泡制过程中易水解产生不同水解产物,进入体内后代谢情况又不明,因此采用液相色谱方法对体内检材乌头碱成分仅靠保留时间确定依据不足,定量工作更是无法开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炮制后的乌头植物可入药,且炮制过的乌头植物也可检出少量原碱。遇到体内检材中检验出乌头生物碱成分时,办案单位往往希望有一个量的甄别。经查阅资料,未见体内检材(如血、肝、尿等)中乌头碱含量的报道。我们应用LC-MS,采用646.4单离子扫描方式对实际案例血中乌头碱含量进行了测定,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同行提供数据积累。  相似文献   

16.
毛冬青化学成分的研究 Ⅱ.毛冬青皂苷甲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毛冬青的根皮中分得一种新的三萜皂苷,命名为毛冬青皂苷甲,经~1HNMR、~(13)CNMR、MS、IR、UV和化学转化产物的研究,推定它为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羧酸-28-β-D-葡萄吡喃糖基酯(1)。  相似文献   

17.
鹰爪甲素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鹰爪甲素是从番荔枝科植物鹰爪根中分出的一种新的倍半萜过氧化物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分子式C15H16O4,分子中含二个邻位羟基,一个六元过氧环及一个双键。通过化学降解及光谱分析,确定鹰爪甲素的结构及立体构型为Ⅰ式所示。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乌头碱体外温孵的方法, 探讨去氧乌头碱在人肠内的生物转化. 利用离子阱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直接分析去氧乌头碱的转化产物. 乌头类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在正离子电喷雾质谱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M+H]+), 通过多级串联质谱进行结构表征. 去氧乌头碱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 通过脱酰基、脱甲基脱羟基以及酯化反应产生新型的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生物碱等10余种代谢产物. 双酯型的去氧乌头碱的毒性较高, 当它被肠内细菌转化为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时会使其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王志秀  夏栋梁  宋颢 《合成化学》2017,25(3):230-234
以(R)(-)香芹酮为原料,经环氧异构开环反应、[3+2]环加成应和Kemp消除反应等关键步骤,共9步反应合成了乌头碱A环中间体(1R,2R,4R,6S)-2-苯甲氧基-6-羟基-1-羟甲基-4-丙烯基环己烷腈,总收率25.7%;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20.
从赣皖乌头(Aconitum finetianum Hand-Mazz)中又分得五个生物碱, 其中三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 分别命名为去氧刺乌头碱(deoxylappaconitine), 赣乌新碱(neofinaconitine)和异刺乌状碱(isolappaconitine), 经IR、MS、^1H和^1^3C NMR推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另两个为已知生物碱ajacine和inu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