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溶胶 凝胶法在SiO2 气凝胶中制得了ZnS∶Mn纳米微晶 ,并对微晶的X射线衍射谱、激发 发射光谱、发光效率、时间分辨光谱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实验表明 ,Mn2 + 在纳米微晶中的发光效率相对于体材料有明显的提高 ,弛豫时间也比在体材料中缩短了约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金炎  申猛燕 《发光学报》1998,19(3):221-223
对制备的分散在壳聚糖中ZnS:Mn纳米微晶的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效率,时间分辨光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实验表明,纳米微晶中Mn^2+的弛豫时间比体材料减少了约2个数量级,通过测量结果讨论了振子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纳米介孔ZrO2及其表面修饰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热合成法制备的高度有序多孔ZrO2具有规则六角排列、均匀纳米孔洞(约1.8nm),并且其蓝、(近)紫外光发射强度比纳米微晶材料高2个数量级。本文研究了纳米介孔ZrO2这种不同于常规体材料与纳米晶材料的特殊发光性质。通过化学方法对纳米介孔ZrO2进行表面修饰后,能进一步提高其光发射聋度约3倍。通过这些发光性质的研究,以期增进对ZrO2发光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GeO2-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GeO2-SiO2纳米复合材料,探索了为pH在2的条件下通过水解Si(OC2H5)4和GeCl4合成GeO2-SiO2干胶的过程.在100~1 200℃下对干胶进行热处理.采用UV光谱法测定了材料的光学性质,观察到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样品光谱的吸收边向长波方向移动.由于温度的影响,晶粒长大,带隙能量减小,纳米微晶的量子尺寸效应显示出来.经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到了随热处理温度的增高,材料结构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直到1 100℃时,有明显的微晶生成,其尺寸为5~10nm.  相似文献   

5.
对制备的分散在壳聚醣中ZnSMn纳米微晶的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效率、时间分辨光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实验表明,纳米微晶中Mn2+的弛豫时间比体材料减少了约2个数量级.通过测量结果讨论了振子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首次制备出粉末微晶BaClF :Sm2 发光材料。发现在该微晶材料中掺入少量CeCl3 杂质 ,可以极大地催化Sm3 →Sm2 的还原过程 ,极大地提高Sm2 的发光亮度 ,制备出较好的BaClF :Sm2 ,Ce3 微晶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GeO2-SiO2凝胶玻璃的红光发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三氯锗丙酸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GeO2SiO2凝胶玻璃.室温下以532nm激光(Nd:YAG)激发GeO2SiO2凝胶玻璃有一强的发光峰,这种发光有两个发光带,其峰位分别在575nm和624nm.该发光现象是由镶嵌在GeO2SiO2凝胶玻璃中GeO2纳米颗粒产生的.利用吸收光谱和TEM对GeO2SiO2凝胶玻璃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随着Ge含量的增加凝胶玻璃中GeO2纳米颗粒的尺寸越来越大,吸收边向低能边移动.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确定GeO2SiO2凝胶玻璃中GeO2颗粒的结构为非晶结 关键词: GeO2-SiO2凝胶玻璃 溶胶-凝胶法 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8.
纳米Y2—xSi2O7:Eux的发光特性及浓度猝灭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巍巍  张慰萍 《发光学报》1999,20(2):97-101
报道了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粒径约50nm的系列掺杂浓度Y2-xSi2O7:Eu纳米晶体及相应的常规尺度的粉末材料,通过测定它们的激光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发光牧场生,并由一系列不同掺杂浓度样品的发射谱强度变化曲线得到猝灭浓度的值。结果表明,低掺杂浓度时纳米晶体有就有较高的发光亮度;且与体材料相比,纳米晶体且晚高的发光猝浓度。  相似文献   

9.
在SiO2凝胶材料中掺杂香豆素102和若丹明6G混合染料后,二元染料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其发光光谱比单一染料的光谱展宽.前者在SiO2凝胶基质中可调谐范围展宽到120 nm,混合染料在SiO2凝胶基质中发光光谱展宽,并且具有更高的能量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10.
溶胶-凝胶法制备发光薄膜现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发光薄膜在对比度、分辨率、热传导、均匀性、与基底的附着性、释气速率等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在平板显示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背景。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综述了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发光薄膜的基本过程、薄膜的表征方法、发光薄膜的当前发展及应用情况。依据组成特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发光薄膜可分为无机发光薄膜和有机/无机杂化发光薄膜,它们的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场发射发光和电致发光等性质都已被广泛研究。我们除了采用硅酸酯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些硅酸盐基发光薄膜外,还以无机盐为主要原料通过Pechini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离子掺杂的钒酸盐发生薄膜,并结合毛细管微模板技术实现了发光薄膜的图案化。最后,我们对未来溶胶-凝胶法制备发光薄膜的发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系列纳米级发光材料A2SnO4(A=Ca,Sr,Ba):Eu.并采用相关光谱、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对所制备的纳米发光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发光粉体的粒径均匀,集中在100 nm左右;XRD结果证明碱土金属锡酸盐结构均为具有确定结构的单一物相;并且这些发光粉体的性质与碱土金属离子的半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白春英  刘瑞华  李霞 《光谱实验室》2011,28(5):2357-2361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以稀土离子Eu3+为激活剂的硅基发光材料,并考察了Na2WO4的掺杂对体系发光性能的影响。主要通过研究三维荧光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探讨了Na2WO4的掺入对发光中心Eu3+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维荧光光谱高斯图像充分表明了Na2WO4的掺杂有效地提高了Eu3+的5D0→7F2特征跃迁。用荧光激发光谱图和发射光谱图进一步详细的表征了基质和Eu3+的f→f跃迁及其强度变化情况。通过能级图、位形坐标图和敏化过程示意图等理论对这个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和探讨。结果表明,O→W的电荷迁移带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并有效地将能量传递给Eu3+,促使发光中心的发光强度增大。但由于Na2WO4的掺杂还增加了硅基质的能量吸收而使整体材料的发光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乙醇共溶剂和不同盐酸催化剂浓度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含钌络合物发光分子Ru(dpp)^2 3的硅氧烷预聚液,通过旋转涂敷以及凝胶陈化干燥处理制备了一系列氧气敏感的发光薄膜。通过凝胶载体中发光分子在不同氧浓度下的发光猝灭行为,探讨了盐酸催化剂浓度对载体微结构和发光分子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酸催化剂减小,薄膜的猝灭响应(Q),Stern-Volmer系数(Ksv)以及响应时间(猝灭时间tQ和恢复时间tR)均得到极明显的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随着盐酸催化剂浓度减小,凝胶载体倾向于形成敞开的大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纳米MnO2,考察了在碱性条件下将纳米MnO2添加到溶液体系中以及用溶胶-凝胶法修饰在铂电极上对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EC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纳米MnO2在溶液体系中和修饰在铂片电极上对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进一步研究了在纳米MnO2存在下,鲁米诺在铂片电极表面的固定,并制得电化学发光电极,获得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5.
含Cr3+透明微晶玻璃的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若干玻璃组成,制得了含莫来石晶相的透明微晶玻璃,利用吸收光谱和室温荧光光谱对玻璃和微晶玻璃的发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一定测试范围内提高玻璃的晶化温度可以提高Cr^3 离子的有效发光效率;Cr^3 离子浓度的增加使微晶玻璃的发光强度增加,但引起浓度淬灭,降低Cr^3 离子的有效发光效率。对微晶玻璃荧光光谱中688nm发射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微晶玻璃荧光光谱中688nm和700nm发射可能由^2E能级分裂引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以EDTA为络合剂,聚乙二醇为有机分散剂,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Gd_2O_3:Eu纳米晶。用XRD,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Gd_2O_3:Eu的纳米晶结构、形貌、组分的均匀性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DTA-M凝胶仅在800℃焙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纯立方相的Gd_2O_3:Eu纳米晶,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为30nm左右。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测定表明:Gd_2O_3:Eu纳米晶在269nm光激发下发红光,发射光谱谱峰在611nm,与体材料基本相同;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带(CTB)明显红移,从体材料的255nm移至269nm,移动了约14nm;猝灭浓度从体材料的6%提高到8%。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熔融法和热处理工艺制作了含有GdF3纳米晶的氧氟微晶玻璃。在386 nm激发下,Dy3+掺杂氧氟微晶玻璃的发光强度明显增强,且蓝光对黄光的发光强度比逐渐增大,表明Dy3+已进入到GdF3纳米晶中。在980 nm激光器泵浦下,Er3+,Yb3+共掺氧氟微晶玻璃的上转换发光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Er3+的上转换发光出现明显的Stark分裂现象,这亦说明Er3+已进入到GdF3纳米晶相中。通过研究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的关系,确定绿光上转换发光为双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18.
Gd2O3:Eu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EDTA为络合剂,聚乙二醇为有机分散剂,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Gd2O3:Eu纳米晶。用XRD,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Gd2O3:Eu的纳米晶结构、形貌、组分的均匀性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DTA—M凝胶仅在800℃焙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纯立方相的Gd2O3:Eu纳米晶,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为30nm左右。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测定表明:Gd2O3:Eu纳米晶在269nm光激发下发红光,发射光谱谱峰在611nm,与体材料基本相同;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带(CTB)明显红移,从体材料的255nm移至269nm,移动了约14nm;猝灭浓度从体材料的6%提高到8%。  相似文献   

19.
陆肖璞  施朝淑 《发光学报》1992,13(4):347-354
本文研究了用还原气氛法在箱式炉内制得的BaCl2:Eu2+微晶及进一步处理后得到的BaCl2·2H2O:Eu2+微晶的发光特性,包括发射光谱、激发光谱、热释光、光激励发光(存贮效应)及其温度依赖,就这些特性对BaCl2:Eu与BaCl2·2H2O:Eu进行了比较.根据发光光谱与激发光谱分析了它们具有良好光致发光特性的原因,讨论了这两种材料在热释光性能及光激励发光(存贮效应)上的明显不同,并对BaCl2·2H2O:Eu2+中Eu2+发光的增强提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周斌  王珏  沈军  翁志农  邓忠生  赵利  李郁芬 《物理学报》1997,46(7):1437-1443
利用“化学掺杂”方法,制备掺杂C60-SiO2气凝胶,对掺杂C60-SiO2气凝胶的红外吸收光谱、飞行时间质谱的测试表明C60分子被成功地掺入SiO2气凝胶中.室温条件下,在Ar+激光(488nm)激发下,观察到掺杂C60-SiO2气凝胶有很强的可见发光现象,发光峰位较纯C60发光明显蓝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