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成了几种苯并噻唑基 -吡唑啉类化合物 ,经红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测定 ,此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荧光性 ,其荧光强度的大小与衍生物中不同的取代基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型吡唑啉类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唑啉衍生物作为荧光增白剂具有优良的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染料工业。根据Schellhammer化学结构与荧光性的经验,在吡唑啉环的1-位引入苯并噻唑基,3-位引入吲哚基,5-位引入苯基衍生物,设计并合成了六种新的吡唑啉衍生物,并且通过红外光谱、1H NMR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化合物的荧光性能测定结果显示此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均可吸收353 nm左右紫外光,最大发射波长在430~443 nm之间,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蓝紫色荧光化合物。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与取代基有关,在苯并噻唑上引入6-Br基团,化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且强度增大;而引入CH3基团,化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强度降低。取代基和溶剂极性对荧光量子产率的影响较小。荧光相对强度与荧光量子产率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哟唑啉荧光化合物可用于许多技术领域,据著名的Schellhammer经验,在吡唑啉基的1-和3-位上必须引入苯基才能产生荧光,而5-位影响不大,但5-位引入苯基等助色基团可使荧光谱红移。增加其荧光性,我们设计合成了五种目前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的苯并噻唑基吡唑啉类荧光化合物,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找出了此类化合物的典型特征吸收峰,并 方法推断合成的产物是否已合环形成苯并噻唑基吡唑啉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新型蓝光吡唑啉荧光化合物的合成与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已合成的苯并噻唑吡唑啉类化合物作为参考[1,2],依据Schellhammer经验中化学结构与荧光性关系,在吡唑啉的1-位引入了苯并噻唑基或苯并咪唑基,3-位引入苯基衍生物,使其具有荧光性,5-位引入苯基作为助色团,可使荧光谱红移。考虑3-位苯环上若带有—NH2的吡唑啉化合物有利荧光性的提高,设计合成了两种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的带有—NH2的苯并噻唑及苯并咪唑吡唑啉化合物,经荧光检测证明其荧光性能受—NH2的影响有所增强,荧光发射波长处在蓝绿光的范围内,是两种新型蓝光荧光化合物。经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带有—NH2的苯并噻唑基或苯并咪唑基取代的吡唑啉类化合物具有的典型特征吸收峰,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为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此类新型化合物的结构提供了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吡唑林荧光化合物的合成与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苯并噻唑基及苯并咪唑基取代的吡唑林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荧光化合物。此类荧光化合物可用于多种领域,但一直发展较缓慢。依据Schellhammer经验中化学结构与荧光性关系,在吡唑林的1-位引入了苯并噻唑基或苯并咪唑基,3-位引入苯基衍生物,使其具有荧光性,5-位引入苯基作为助色团,可使荧光谱红移,增加荧光性。作者设计出新型荧光化合物的结构式,新合成了两种苯并咪唑及苯并噻唑吡唑林荧光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两种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荧光发射波长处在蓝绿光的范围内。经红外光谱分析,找出由苯并噻唑基或苯并咪唑基取代的吡唑林类化合物具有的典型特征吸收峰,可由此作为基准,推断化合物的结构。两种化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分析研究可为吡唑林类荧光化合物的研究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含硫席夫碱试剂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氨基硫脲(HL)及其Zn(Ⅱ),Cd(Ⅱ),Co(Ⅱ)配合物。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新配合物的组成为[ZnL2]·1.5H2O,[CdL2]·C2H5OH和[CoL2]·H2O。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磁矩, 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抗菌实验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RHF/AM1,RHF/PM3对4种“双”吡唑啉衍生物进行构型优化,经振动分析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用RHF/CIS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荧光光谱,所得结果与文献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呋喃甲醛与二(3,4-二甲基吡咯)-芳基甲烷在醋酸中加热回流的方法,合成了6种新型2,3,7,8,12,13,17,18-八甲基-5,15-二芳基-10,20-二呋喃基卟啉化合物,其结构均经UV-Vis、IR、1HNMR确证.这些化合物均能发射较强的红光.  相似文献   

9.
于贵  孟宪信 《发光学报》1996,17(4):357-361
本文合成了新型的含有乙酰氧基的2-苯乙烯基苯并噻唑。研究了此类化合物在固态和溶液中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乙酰氧基是一种很有趣的取代基,在甲苯溶液中具有给电子特性,而在多晶粉末中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使之具有吸电子特性,导致发射谱和激发谱中的长波带蓝移。  相似文献   

10.
以吡唑啉为发光功能基团,设计并合成了4种新的聚酰胺类高分子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H 1NMR)和凝胶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进而测定了高分子化合物的液体及固体荧光激发、发射光谱,高分子J1,J2和J3具有良好的液体及固体荧光发光能力。所制备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成本低廉、热稳定性好,有望在电致发光器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镧系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镧系配合物荧光光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光物理、光化学进行了归纳、分类,特别是对目前研究非常活跃的镧系离子荧光探针法在配合物和生物分子体系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The absorp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of the newly synthesized 5-(9-anthryl)-3-(4-nitrophenyl)-1-phenyl-2-pyrazoline (AN PP) were investigated. The absorption is the absorption of anthryl moiety at about 325-400 nm, superimposed on the broader absorption of 3-(4-nitrophenyl)-1-phenyl-2-pyrazoline moiety peaked at 420 nm. On excitation at 420 nm,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has only one emission band from the pyrazoline moiety. This emission band exhibits a larger red shift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polarity of solvents. But on excitation at 365 nm,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has two emission bands coming from the anthryl and pyrazoline moieties, respectively. The intensity ratio of the two bands is different in solvents of different polar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photo-induced intramolecular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anthryl to pyrazoline moiety exist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charge transfer from N (1) to C (3) in the pyrazoline moiety in the excited state and both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设计合成了含长链多氟烷基的螺环化合物. 通过对反应产物的1H MR、 13C NMR、2D NMR和IR、MS谱及X-衍射图的分析,对最终反应产物10-(5-氯-2,2,3,3,4,4,5,5-八氟-戊烷基)-11-(1-碘-甲基)-6,14-二氧杂-螺[4.2.4.2]十四烷-7,13-二酮进行了结构确证和分析. 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的谱学行为和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