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的多重用射集团(MSC)方法对固体CS2的硫K-边NEXAFS实验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1.确认K-边NEXAFS实验谱的主体结构是双σ键和π2.固体CS2中间时存在的硫的单键和双键和对应的两种吸收谱;3.π几乎全由双键所贡献,而双σ则分别由单键和双键所贡献;4.NEXAFS实验谱是两种吸收谱的叠加。  相似文献   

2.
HIREFS谱仪在在类氖钛软X射线激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掠入射高焦场HIREFS谱仪的主要结构和性能,采用预脉冲实验技术,使用该谱仪对线聚焦条件下钛靶的轴向空间分辨谱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类氖钛32.6nm软X射线激光强线的空间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Arq+(q=16,17,18)入射金属Be,Al,Ni,Mo,Au靶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Ar的Kα-X射线是离子在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固体表面之下形成空心原子发射的.电子组态1s2的高电荷态Ar16+离子在金属表面中性化过程中,存在的多电子激发过程使Ar16+的K壳层电子激发产生空穴,级联退激发射Ar的Kα 特征X射线.Ar17+离子在金属表面作用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谱形与靶材料没有明显的关联,入射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与其最初的电子组态有关,靶原子的X射线产额与入射离子的动能有关.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空心原子 多电子激发 X射线  相似文献   

4.
高电荷态离子Arq+与不同金属靶作用产生的X射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Arq+(q=16,17,18)入射金属Be,Al,Ni,Mo,Au靶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Ar的Kα-X射线是离子在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固体表面之下形成空心原子发射的.电子组态1s2的高电荷态Ar16+离子在金属表面中性化过程中,存在的多电子激发过程使Ar16+的K壳层电子激发产生空穴,级联退激发射Ar的Kα特征X射线.Ar17+离子在金属表面作用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谱形与靶材料没有明显的关联,入射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与其最初的电子组态有关,靶原子的X射线产额与入射离子的动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报道计算高温高密等离子体吸收谱和发射谱(光学薄)的理论方法;该方法基于相对论原子理论,可以计算任何单元素以及多元素等离子体的谱分辨X射线吸收谱和发射谱(光学薄);应用了量子亏损理论,可以减少计算量。利用该方法计算金等离子体LTE吸收谱,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本文还对金等离子体LTE的光学薄发射谱进行了研究, 这将有利于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分析。该理论计算方法还可提供等离子体内各电离度能级布居等重要物理参数。因此经“标准实验”检验的该理论计算方法将是提供ICF“精密”物理辐射参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星光—Ⅱ激光装置上,用PET平晶谱仪观测了74W高离化度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发射谱,波长范围是0.36~0.52nm。准确测量和辨认了3dj-nfj(n=5,6)4条类Ni共振线及附近类Cu、类Zn、类Ga和类Ge几个电离级16个半连续带结构谱。实验谱波长测量误差小于0.0005nm,与用相对论自旋轨道劈裂跃迁组(SOSA)模型(不可分辨跃迁组(UTA)特例)和Xα法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很好。首次提迭加峰平均波长与离子离化度间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裴文兵  常铁强  张钧 《物理学报》1995,44(11):1766-1775
在平均离子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计算离子组态概率分布的有效方法,称为统计方法.根据激光靶耦合程序模拟给出腔靶等离子体状态条件,研究1.06μm激光金等离子体的非平衡离子组态分布和X射线发射谱特性.得到与实验谱相同的能带范围,并得出在激光等离子体中多电子同时处于激发态的离子组态对X射线发射的贡献不能忽略的结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激光等离子体谱线线型研究与谱线强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激光等离子体中不同区域发射的X光光谱谱线的加宽机制(如Doppler展宽、Stark展宽等)及谱线线型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不同的线型拟合函数。通过和实验谱线的数据拟合,可以精确测量等离子体发射的X射线光谱强度。和截断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根据谱线的不同展宽机制将相应的线谱和背景连续谱以及邻近的线谱分开,从而达到精确测量线光谱强度的目的。该方法不但能够应用于激光等离子体发射的光谱,也可用于其它波段的线谱强度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在HL-1装置放电电流上升段、坪区和下降部分由逃逸电子引起的硬X射线发射模式;硬X射线发射与破裂、m=2,3扰动、环电压尖峰、IOC放电和超热电子辐射等的关系。给出了300-308ms间硬X射线的闪烁脉冲幅度谱,最大能量为6.6MeV.  相似文献   

10.
入射离子X射线探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崧生  何明 《物理》1998,27(12):744-748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加速器质谱学中新发展的一种探测入射离子特征X射线技术.当用重离子轰击靶时,人们能够观测到这些离子的特征X射线和靶元素的X射线.由测定的入射离子的X射线可以用于分析入射离子的元素属性.如果入射离子的质量数已知,则通过其特征X射线的测定,也就可以确定其同位素属性,这对加速器质谱技术中的重同量异位素鉴别和离子束中的杂质成分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离子速度和用作靶的元素,可以使入射离子和靶元素所形成的亚分子态发射X射线为其主要过程,从而在实验上获得最佳的X射线产额.  相似文献   

11.
高Z元素类镍离子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PET平晶谱仪测量了Hf,Ta,W和Re激光等离子体发射波长范围为5-8?的软X射线谱,重点研究了其类镍离子谱线,精确测量和准确辨认出四种高Z元素的37条n=3-4的类镍离子共振跃迁线和内壳层跃迁线。整个测量范围内谱线精确波长值的绝对误差小于0.005?.与MCDF方法和HFR方法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比较,两者符合相当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波长40-60nm的元素高电离态离子光谱实验中,观测到10多条光谱线,这些谱线是SXI到SXⅣ离子的一些激发能级发射的,其中9条谱线还没有人报道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结果与理论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二态矢量模型”详细研究了高电荷态O7+,N6+离子入射Al表面时中间里德伯态的形成过程,给出了电子被俘获至不同量子数(n A=2-7)的几率,以及电子俘获至里德伯态最可能的离子-表面距离.计算结果表明,较大的主量子数nA对应较小的里德伯态几率,因此O7+,N6+离子入射Al表面时辐射的X射线主要来源于较小的n A至基态的退激.为了验证计算结果,测量了O7+,N6+离子入射Al表面的X射线发射谱,并运用FAC程序计算了不同高里德伯态退激到基态的跃迁能(np–1s).实验测量到O,N的K-X射线峰,其特征峰的中心值接近主量子数n=2至n=1的跃迁能,说明发射的X射线主要来源于2p–1s的跃迁,与“二态矢量模型”理论计算的几率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步辐射的SiK-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谱研究了Si在SiO2-P2O5和Na2O-SiO2-P2O5的低压磷硅酸盐玻璃中结构与配位,以及Si的配位几何随玻璃中P2O5含量而变化:同步辐射的Al K-边XANES谱研究了Al在铝硅酸盐成分为NaAlSi2O6-NaAlSi3O8的玻璃和熔体中的配位和局部结构,并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该成分的玻璃体系中由于压力的变化所诱导Al配位的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利用光谱技术研究高电荷态Ar17 离子入射金属Be、 Al、 Ni 、Mo、Au靶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实验结果发现Ar17 离子与固体表面作用发射的Ar Kα-X射线形状与靶材料没有明显的关系,随入射离子能量的增加,Kα-X射线强度减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单电子分子离子与强激光场相互作用下的高次谐波发射谱。从光谱中观察到除了存在入射激光频率奇数倍的谐波谱线外,还存在其他频率的超拉曼谱线。在理论上阐明了超拉曼谱线不同于高次谐波谱线的物理产生机制。研究发现当体系初态为基态和较高激发态的叠加态时能够较清晰的观察到超拉曼谱线,从而说明激发态电子的布居对超拉曼谱线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实验上,制备一个叠加态使得电子从激发态电离,是观察到超拉曼谱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金刚石镶嵌非晶碳膜表面形貌对场致电子发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平  姚宁 《发光学报》1998,19(3):267-271
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经过不同研磨预处理的金属钼衬底上沉积出了表面形貌有较大差异的金刚石镶嵌非晶碳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谱(XRD)以及Raman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了各样品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结果发现薄膜表面由大量镶嵌有金刚石小晶粒的非晶碳球组成,在我们的实验范围内,薄膜表面非晶碳球尺寸越小,场致电子发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张家泰 《物理学报》1994,43(1):64-68
利用受激Raman散射(SRS)三波相互作用理论导出探测激光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一种新方法.对我国神光LF12#激光器上的SRS实验光谱进行了分析,由SRS光谱短波截断波长λs自洽地计算出激光等离子体晕区电子温度Tc.这些结果与由X射线谱测得的结果合理地符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MoS2摩擦表面氧化与电子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研究了MoS2摩擦表面的氧化行为和摩擦表面氧化的电子转移,发现Mo2在摩擦失效过程中Mo^4+与氧作用生成稳定的Mo^6+终态氧化物,其间经过Mo^5+过渡态。深入揭示了MoS2摩擦表面氧化过程的复杂性,指出Mo在摩擦表面氧化过程中以多种化学状态存在,Mo原子的氧化是Mo4d轨道上的单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X射线近边吸收谱对Fe2P,Ni2P及其掺杂物(Fe1-xNix)2P(x=01,025,05)中Fe,Ni,P的K边进行了研究.结合多重散射理论近边计算,讨论了金属原子不同位置格点3f,3g对近边谱特征的贡献,得出当Ni原子取代Fe原子时将优先占据Fe(3f)格点位置;根据第一性原理对能态的计算发现,不考虑磁性时不同格点P的pDOS未占据态电子结构与P-K近边吸收谱实验相符合;与考虑铁磁性Fe2P 的DOS相比较后结果显示Fe2P的磁性主要来源于Fe(3g)格点,铁磁性Ni2P计算的Ni不同格点原子磁矩均接近于0,与它一般显顺磁性结论相一致. 关键词: X射线近边吸收谱 电子结构 多重散射理论 态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