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如今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是,在光学发展之初,光所具有的这种波粒二象性却由于两个学派的争论而处于对立之中。当时,人们对光的本性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学说,一种是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一种是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牛顿的微粒说,主要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特性,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微粒从光源中飞出,在均匀物质内按照力学定律做等速直线运动。这种观点较好地解释了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惠更斯是光的微粒说的反对者,他创立了光的波动说。1690年他在《论光》一书中写道:“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的,这种波同把石子投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的波相似。”  相似文献   

2.
波动光学的建立及菲涅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波动光学的复兴和建立是众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菲涅耳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发展了托马斯·杨的波动理论,并确立了波动说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光学仿真软件光的干涉的实例运用,阐明了在光学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在将来的生产及科研实践中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光的世界,五彩缤纷。人类对光的认识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知识积累到形成光学知识结构等一系列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同时代,光学形成不同发展时期和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完善,人类对光的认识也不断变化。本文对光的波动说的发生、发展和完善作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普朗克曾经说过:“在科学史中,一个新概念从来都不会是一开头就以其完整的最后形式出现,像古希腊神话雅典娜一下子从宙斯的头脑里跳出来那样”。的确,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是在许多物理学家反复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经过千锤百炼才逐渐形成的。对同一物理问题,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研究者看问题角度的不同,思想方法的不同等等,往往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这必然导致研究者之间的争论,并促使研究者千方百计地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加速了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一、蛙腿论战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教授伽伐尼偶然发现:当起电机放电时,在近处用金属解剖刀触动青蛙的肌肉,它便会抖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