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观察牛磺酸(Tau)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初步机制。以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细胞为对象,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pEGFP-N1-MST1重组质粒转染SiHa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ST1,Bcl-2及Bax蛋白水平。结果显示:Tau能抑制SiHa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上调SiHa细胞MST1及Bax蛋白表达(P<0.01),下调Bcl-2表达水平(P<0.01),且MST1过表达能增强Tau对凋亡的诱导作用(P<0.01)。结果表明牛磺酸通过上调MST1蛋白表达,进而引起Bax蛋白表达上调和Bcl-2蛋白下调,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观察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在牛磺酸(Tau)抑制结直肠癌(CR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探讨Tau抑制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选用人结直肠癌SW480和HT29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浓度为40~200 mmoL Tau处理细胞;Transwell小室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MT标志性蛋白(E-cadherin, N-cadherin, 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7(MMP2/7)和AKT/GSK-3β通路相关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u可浓度依赖性抑制CRC细胞侵袭和迁移,上调CRC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EMT间质标志物N-cadherin, Vimentin和MMPs表达;降低AKT和p-AKT水平,提高PTEN,GSK-3β及p-GSK-3β表达水平(P<0.05)。与p-EGFP-GSK-3β或Tau组比较,p-EGFP-GSK-3β+Tau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有显著性降低(P<0.01);与Tau组或p-EGFP-GSK-3β组比较,p-EGFP-GSK-3β+Tau组E-Cadherin、GSK-3β蛋白表达有显著升高(P<0.01),而N-Cadherin, Vimentin,β-Catenin, MMP2/7和AKT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1)。牛磺酸可通过调控AKT/GSK-3β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3.
MST1是死亡受体信号通路Hippo通路的核心成员,其基因表达异常多见于结直肠癌、肝癌、胃癌等肿瘤。为了探讨MST1表达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采用PolyJet TM介导pEGFP-N1-Mst1及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Mst1特异性-siRNA转染至SW480细胞,分别建立高低表达Mst1的细胞模型。对不同分组的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st1高表达组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反之,Mst1低表达组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结果提示,Mst1的靶向调控能较好地控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可作为人结直肠癌防治的新研究靶点。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探讨雷公藤红素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台盼蓝染色法、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雷公藤红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以及对细胞Fas、FasL和NF-κBP65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0.5~2.5 μmol·L-1浓度雷公藤红素作用24 h,HL-60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P<0.05).当雷公藤红素浓度为1.5 μmol·L-1时,细胞凋亡率最高并呈时间依赖效应.雷公藤红素作用的HL-60细胞,可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1.5 μmol·L-1雷公藤红素可明显提高Fas和FasL阳性HL-60细胞百分率(P<0.05),但抑制细胞NF-κBP65的表达(P<0.05).从而得出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有效地诱导HL-60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雷公藤红素可上调Fas、FasL基因及下调NF-κB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探针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丝裂霉素诱导CHO-K1细胞凋亡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丝裂霉素处理CHO-K1细胞后,细胞核质收缩凝集,核碎裂及出现凋亡小体;琼脂糖电泳呈现典型的DNA梯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峰(亚G1峰),分别用10,15,20,25mg/L丝裂霉素处理CHO-K1细胞,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6%,9.20%,14.51%,37.46%,且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显示两者的正相关性;作用浓度相同而改变处理时间时.发现细胞凋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随着丝裂霉素浓度提高或作用时间延长,G1-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Ap峰与G1-S期负相关,与G2/M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人胶质瘤细胞SWO-38条件培养基(SWO-38CM),经超滤浓缩,截留分子量大于10kD的SWO-38CM,并运用快速自动比色微量分析法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小脑皮质神经元的作用,结果表明,分子量大于10kD的SWO-38CM对神经元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分子量大于10kD的SWO-38CM经SephacrylS-200-HR凝胶层析并结合生物活性鉴定,获得了具有神  相似文献   

7.
转人γIFN基因烟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于2004年3月从浙江省级中华草龟良种场采集5只乌龟(Chinemys reevesii).参照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扩增了乌龟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在5个个体中都获得序列相同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长度为408bp,其中A、T、G、C含量分别为125bp(30.6%)、113bp(27、7%)、51bp(12.5%)、119bp(29.2%),与其他水生动物相同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9.
用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别感染Vero细胞和稳定表达p35基因的Vero35细胞,经细胞核DAPI染色,细胞DNA琼脂糖电泳和TDT生物素原位标记等方法证实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学特征和生物化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人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Vero细胞诱发的细胞死亡能被昆虫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基因p35抑制,为ICE类蛋白水解酶途径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从人骨髓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原代和传代培养中其形态学上均为贴壁、纤维状的细胞,随着代次的增加细胞形态更加趋于一致.流式细胞仪鉴定CD45、CD34、CD117、HLA-DR阴性,CD29、CD166阳性,并随着培养代次的增加,阳性比率和阴性比率出现相应的上升和降低,说明细胞中MSCs纯度增加.第三代细胞大约有80%处于G0/G1期,S+G2+M期约20%,说明MSCs有强大的增殖潜能.在传代培养中的最适接种密度为5 000个/cm2左右.MSCs在体外经历了滞缓期、对数生长期、平稳期3个时期,传代培养的MSCs生长速度比原代的MSCs明显快很多.采用程序降温法对MSCs进行冻存,60~90 d后对冻存的MSCs进行复苏,发现MSCs仍可在体外良好生长4~6代,特定的MSCs样本可以扩增10代,说明经过冻存的细胞仍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对4例标本的前三代MSCs在体外利用TGF-β1和维生素C诱导两周后,用RT-PCR证明MSCs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的mRNA,说明培养的细胞具有向成软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由此进一步证实其为MSCs.  相似文献   

11.
经过筛选和连续传代,建立了稳定的猪瘟病毒野强毒株(csFv22)感染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的持续感染细胞模型,获得csFV22—PK15病毒持续感染的传代细胞株.用免疫荧光技术、RT—PcR技术、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研究了csFV22—PK15细胞株连续传代中病毒在细胞内持续感染的基本特性.结果显示传代细胞表现为病毒持续感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吖啶橙-细胞DNA荧光抑制法初步筛选抗癌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鼠肝细胞为标准细胞,用荧光探针吖啶橙(AO)示踪药物/细胞DNA的作用而提出了一种用Hadamard变换显微荧光图象分析法初步筛选抗癌药物的新方法.对D-氨基葡萄糖的3d过渡金属的配合物、D-氨基葡萄糖与β-萘酚醛的Schif碱及其与3d过渡金属的配合物和它们分别与甘氨酸形成的混配物共四个系列22种化合物与细胞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Ⅲ)NG,Co(Ⅱ)NG,CuNG,CuGlu,NiNG,CuGluG,Fe(Ⅲ)NG7种化合物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其中CuGlu对G0期细胞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信号转导抑制剂对TNFβ诱导L929细胞调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FDA-PI荧光染色,DNA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本实验自行重组并纯化的人TNFβ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表明TNFβ主要是诱导L929细胞以调亡的形式死亡。实验还采用8种信号转导抑制剂,观察它们对TNFβ杀伤L9292细胞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初步研究表明:磷脂酶A2,Ca^2 通道、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能抑制TNFβ对L929细胞的杀伤,而且抑制剂的持续存在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一抑制作用;相反地,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可促进凋亡;而环加氧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则对细胞凋亡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FDA-PI荧光染色,DNA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本实验室自行重组并纯化的人TNF β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表明TNF β主要是诱导L929细胞以凋亡的形式死亡。实验还采用8种信号转导抑制剂,观察它们对TNF β杀伤L929细胞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初步研究表明:磷脂酶A2,Ca2+通道、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能抑制TNF β对L929细胞的杀伤,而且抑制剂的持续存在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一抑制作用;相反地,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可促进凋亡;而环加氧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则对细胞凋亡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固/液界面上,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原位研究了客体分子对苯二甲酸(TPA)和晕苯(COR)分子对1,3-间苯二甲酸(IPA)自组装主体网络结构的诱导转变。扫描结果表明,IPA在室温高定向热解石墨烯表面会形成大面积有序的zigzag氢键网络结构。在IPA氢键主体网络结构中加入TPA客体分子,TPA羧基形成的直链式氢键结构会夹在IPA之字形结构中。同样,COR分子会破坏IPA形成的zigzag结构吸附进入IPA网络的六角形纳米孔中。  相似文献   

16.
细胞色素BC1酶复合物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抑制病菌的重要靶标.细胞色素BC。酶复合物的抑制荆在近几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得到活性更高的抑制剂,本文采用分子对接技术(DOCK4.0),对8个典型结构的此类抑制剂进行了对接,并通过分析结合能与活性的相关性,得到了较好的构效关系模型,相关系数R^2=O.75.在此基础上,设计了4个新的抑制剂,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活性.所建立的模型将为研究新的细胞色素BC。酶复合物抑制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羊栖菜新品系“浙海1号”与本地传统栽培种的复水率与膨胀率的差异. 采用自然风干与不同温度下的干热鼓风干燥的方法. 获得“浙海1号”较适宜的干燥温度为50~60℃, “浙海1号”复水率、气囊直径、主枝直径分别高于本地传统栽培种21.7%、40.1%~45.9%、89.3%. 通过不同部位的复水率比较, 气囊是复水率最高的部分. “浙海1号”与本地传统栽培种相比, “浙海1号”膨胀率高出约为33%, 差异显著; 叶具有较高膨胀率且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极端干旱环境资源下的人地关系性质以及演变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地区资源是决定人地关系性质和特征的首要因素,而气候的自然演变、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制约着干旱区人类的生存空间、活动空间以及人类的生存活动、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因素。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这种关系的表面形式一直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大致经历了依附自然,干预-顺应自然,干预自  相似文献   

19.
HU-KDF-lay菌株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并经筛选而获得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 H UK-1> aa, his一)与糖化酵一母(Saccharomyces dia-staticus, a, arg')的种间三倍体融合杂种.作者在实验室条件下刘一其发酵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后,在仙居酒厂对该融合杂种发酵不同淀粉质原料的适应性及其酒精产量作了生产规模的比较试验结采表明,种间融合杂种HU-KDF-185对番薯渣原料的酒精产量平均为30.77男,这比我国目前广为应用的酒精生产菌株K氏酵母(29.71 0o)和新市一号(29.54落)分别增产3.56%和4.16劣。在大米原料的发酵中,其酒精产量平均为35.38不,比大米酒精生产菌株M-85(32.87男)相对增产酒精7.64形,而番薯丝原料的酒精产量平均为30.20男,比生产菌株新市一号(28.70男)相对增产酒精5.23男.由此可见,种间融合杂种HU-KDF-ls5在不同类型的淀粉质原料的发酵中,其酒精增产效果显著而稳定,这也证明了我们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所获得的种间融合杂种将是一株较优良的酒精高产菌株.同时也表明原生质体融台技术对酒精酵母的选育,特别是对那些在其生活周期中缺乏或失去有性过程的工业酵母更为有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酿酒酵母与糖化酵母的种间融合杂种HU-KDF-185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工厂番薯干糖化液的酒精生成率、发酵强度和发酵速率。实验结果表明,种间融合杂种HU-KDF-185在所试条件下的发酵力均超过两融合亲株,并优于酒精生产菌株K氏酿酒酵母。例如,在30℃、32℃和35℃发酵葡萄糖时,它比对照株K氏酵母分别增产酒精3.0%、1.93%和1.85%;其中在32℃发酵时,各菌株可获得最高的酒精生成率。而在32℃发酵麦芽糖、蔗糖和工厂番薯干糖化液时,杂种HU-KDF-185也比K氏酵母分别增产2.0%、9.71%和5.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