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连续扭曲波程函初态近似方法(COW—EIS)计算了入射粒子能量从30 kev到10 Mev口粒子与各价碳原子15壳层的碰撞电离的总截面,进而得出在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αl Controlled Fusion。简称1CF)聚变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系数,同时利用Bethe公式,我们也计算了电子与各价破原子1s壳层碰撞电离总截面厦ICF环境下该反应的速率系数.通过比较口粒子压电子与碳原子碰撞K-壳层电离Kα信号贡献大小,探讨Kα信号利用诊断α粒子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在非常数性K因子的情况下,根据核Drell-Yan过程的高能强子h同原子核A碰撞和高能轻子l同原子核A深度非弹性碰撞的实验数据,在考虑QCD非微扰效应对深度非弹性散射部分子分布的影响及Drell-Yan过程中的能量丢失效应,计算确定价夸克分布和海夸克分布核效应函数RAυ(x2),RAS(x2)的变化,深化了对原子核内夸克分布受核效应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应用连续扭曲波程函初态近似方法(CDW-EIS)计算了入射粒子能量从30 keV到10 MeV α粒子与各价碳原子1s壳层的碰撞电离的总截面,进而得出在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l Controlled Fusion, 简称ICF)聚变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系数.同时利用Bethe公式,我们也计算了电子与各价碳原子1s壳层碰撞电离总截面及ICF环境下该反应的速率系数.通过比较α粒子及电子与碳原子碰撞K-壳层电离Kα信号贡献大小,探讨Kα信号利用诊断α粒子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假定高能强子碰撞在产生 N 对层子的同时,还伴随着产生了与这些层子的键数成正比的胶子,就得到 N 和层子-层子质心系释放能 Q 的函数关系:N=(α2+βQ9)1/2—α.出它算出的平均带电多重数〈nch,与目前所有的 pp、π&;#177;p、K&;#177;p 碰撞的实验数据相比较,证明在广阔的能区内都很符合.并定量地解释了介子-质子和质子-质子的能量——带电多重数关系的差别.得出的层子平均能量也与其它理论给出的层子有效质量的平均值相近.  相似文献   

5.
王海桥  蔡勖 《中国物理 C》1990,14(4):333-336
考虑到核内核子的级联碰撞,我们提出了一个描述灰粒子数分布的模型,模型较好地符合实验,说明灰粒子数能更恰当地反映入射强子在核内的碰撞次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快电子碰撞下判别原子跃迁多极性的方法,指出了从实验上由广义振子强度比和光学振子强度比及中间耦合系数的归一化特性来确定中间耦合系数的方法.然后以氩原子为例,计算了其价壳层激发的中间耦合系数,并在2500 eV入射能量下实验测量了氩原子跃迁到3p54s[3/2]1和3p54s′[1/2]1的广义振子强度比,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氩原子价壳层激发的多极性,从实验上获得了氩原子3p54s[3/2]1和3p54s′[1/2]1的中间耦合系数.本文得出了LS耦合的波函数足以描述氩原子的光子或快带电粒子碰撞激发过程的结论,这是由于氩原子基态的LS耦合特性在快电子激发过程中选择了激发态波函数中的单态成份决定的.并指明该结论可以推广到描述其它原子的光子或快带电粒子的碰撞激发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Altarelli-Parisi方程出发,得到了海层子分布函数解析的级数表达式.由此得到的与海层子分布函数有关的一些计算值和实验数据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在高能轻子-核碰撞中,基于二源发射图象描述了簇射粒子多重数和赝快度分布,计算结果与3-210GeV的中微子-核乳胶碰撞的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们已经给出的在带头对数近似下强子价夸克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1], 讨论了π介子价夸克分布函数的QCD行为, 很好地解释了现有的π介子价夸克分布函数数据. 同时预言了Drell-Yan机制产生大质量轻子对的微分截面M3 dσ/dM, 并和现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异二氯乙烯分子价壳层轨道电子结构的电子动量谱研究.实验由一台(e,2e)电子动量谱仪在非共面对称的几何条件下开展,入射电子能量为1200 eV.实验获得了异二氯乙烯价壳层各个轨道的电离能谱和电子动量分布.采用Hartree-Fock方法和密度泛函方法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研究发现,干涉效应会对2a_2和5b_2这两个Cl孤对电子轨道的电子动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异二氯乙烯分子价壳层轨道电子结构的电子动量谱研究.实验由一台(e,2e)电子动量谱仪在非共面对称的几何条件下开展,入射电子能量为1200 eV.实验获得了异二氯乙烯价壳层各个轨道的电离能谱和电子动量分布.采用Hartree-Fock方法和密度泛函方法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研究发现,干涉效应会对2a_2和5b_2这两个Cl孤对电子轨道的电子动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高分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研究了Kr原子4s内价壳层自电离区的光学振子强度, 说明了以前几家实验存在差异的原因, 并首次得到了3d内壳层激发的绝对光学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电子原子碰撞受激态退激偶极辐射的电子-光子符合实验的一般性理论,采用扭曲波近似方法,计算了电子与碱金属钠原子碰撞退激辐射光子的Stokes参数.引入取向和排列参数,用以描述受激态电荷云的分布,得到了与已有实验数据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取向 排列 Stokes参数 电子-光子符合测量  相似文献   

14.
魏合林  刘祖黎 《物理学报》1995,44(2):225-232
采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磁场对直流辉光放电阴极鞘层中电子输运过程的影响.磁场垂直于阴极鞘层中电场的方问.模型中,电子与中性粒子的碰撞过程有三种(弹性碰撞;激发碰撞和电离碰撞).电子的自由飞行步长由电子与中性粒子的碰撞频率来决定.计算了电子的密度分布,电子与中性粒子的非弹性碰撞速率,以及电子能量和电子通量分布等.结果表明,横向磁场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直流放电中电子的输运过程.磁场中电子与中性粒于的非弹性碰撞速率被增强,这一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的原子集团模型研究了 YBa_2Cu_3O_7高 Tc 超导材料中 Cu、O 离子的价态,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自洽求解单电子方程得到系统的电子结构及离子价态.详细讨论了原子集团周围环境离子的电子分布对原子团内 Cu、O 离子价态的影响.结果表明,Cu 离子均为+2价,空穴分布在氧上,这与实验结果一致.在四种氧位中,空穴主要分布在 Ba-O 层内的O(4)上,空穴的分布易受原子团周围离子的电子分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30MeV/u 40Ar+159Tb反应中前角区复杂碎片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角测量了30MeV/u 40Ar+159Tb反应中两裂片符合下的轻粒子和复杂碎片,利用线性动量转移和总横向动量方法对三体符合事件进行了碰撞参数分类.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心碰撞中复杂碎片主要来自于平衡类靶核的统计发射,并伴随有非平衡中途成份;而周边碰撞中前角区复杂碎片主要来自于弹核碎裂成份. 在半中心碰撞中则存在类弹、类靶和中途三种成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胶子交换模型并结合重夸克偶素的色八重态产生机制,计算了π与p碰撞过程中J/ψ的衍射产生总截面.结果发现:随着质心系能量的增加,J/ψ衍射产生的总截面逐渐增大;并且,不同的π介子中的胶子分布函数给出的总截面偏离也逐渐加大.计算结果与未来的实验数据比较,可以检验π介子中的胶子分布函数及双胶子交换模型.  相似文献   

18.
钱宇瑞  吴英  杨夏童  陈秋香  尤俊栋  王宝义  况鹏  张鹏 《物理学报》2018,67(19):192101-192101
低能正电子碰撞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数据目前还很缺乏,从而影响了对近年来发展的各相关理论模型的检验,限制了慢正电子束流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慢正电子束流装置产生的8—9.5 keV正电子束碰撞纯厚Ti靶,利用硅漂移探测器(SDD)收集正电子碰撞Ti靶产生的X射线,同时采用高纯锗探测器在线获得与靶碰撞的入射正电子数,从而得到Ti的K壳层实验产额,并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程序PENELOPE获得模拟产额.将实验产额分别与内壳层电离截面数据库采用经典光学数据模型(ODM)和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模型(DWBA)的蒙特卡罗模拟产额进行对比,发现基于ODM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与实验值有较大的偏差,基于DWBA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根据实验产额和基于DWBA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的比较结果,对蒙特卡罗模拟程序使用的DWBA理论模型数据库进行修正后再进行模拟和比较,从而得到可靠的8—9.5 keV正电子致Ti原子K壳层电离截面数据.  相似文献   

19.
按照层子模型,所有的强子都是由层子和反层子组成的束缚态.提出这个模型是由于实验发现强子之间存在着SU(3)对称性.这种对称性表明这些强子是由性质非常接近的三种更微观的粒子所组成的结合态.当结合态中一种组成的粒子换成另一种组成的粒子时,结合态的性质基本上保持不变.组成各种强子的这三种更微观的粒子称为层子.目前实验上尚未看到自由的层子,因而,层子是否客观存在,自然就成为强子结构理论经常被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相互作用胶子模型,采用更严格的高能p-A过程的几何学,并考虑到N-N过程中末态的碎裂效应,计算了100GeV p+Ag碰撞中末态领头粒子的快度分布,并跟实验数据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能很好地符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