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的演示实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正河 《化学教育》2000,21(6):33-33
教材中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比较演示实验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且不够安全。  相似文献   

2.
徐承先 《化学教育》1998,19(2):36-36
1.比较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2.验证一般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 3.消除五氧化二磷对环境的污染 4.验证五氧化二磷与碱反应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1 改进目的   人教版高二化学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一章第一节介绍了白磷和红磷的相互转化(P5),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P6实验1-1),根据笔者实验,该装置至少有3个缺点:   (1)玻璃管固定不动,强热时容易软化、弯曲.……  相似文献   

4.
1 改进目的 人教版高二化学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一章第一节介绍了白磷和红磷的相互转化(P5),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P6实验1-1),根据笔者实验,该装置至少有3个缺点: (1)玻璃管固定不动,强热时容易软化、弯曲.  相似文献   

5.
戈光友  杜书龙 《化学教育》2003,24(Z1):69-69
人教版高二化学新教材(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一章第一节介绍了白磷和红磷的相互转化(P5), 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P6 实验1-1),根据笔者实验, 该装置至少有3 个缺点:( 1) 玻璃管固定不动, 强热时容易软化、弯曲。( 2) 仅凭颜色就断言产物是白磷, 显得理由不太充分。( 3) 该实验只验证红磷转化为白磷, 并没有验证白磷也可转化为红磷, 因而只能是单向转化, 谈不上/相互转化0。  相似文献   

6.
用白磷和红磷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这两个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既避免了产生的P2O5白烟污染空气,又简化了实验操作,而且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特别适合用作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7.
何静 《化学教育》1989,10(4):43-44
有些书中,介绍这一实验时,往往是将白磷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倒入热水,来演示这个实验.当通入氧气时,气流往往将白磷吹得乱跑,使白磷很难与氧气接触,至使这一实验不好实现.若改用试管代替烧杯,效果就会好一些,若改用大号离心式试管代替,演示效果就会更好.  相似文献   

8.
翟小溪 《化学教育》2016,37(17):69-70
由于白磷的燃点低,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使得通过白磷的燃烧来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操作困难,任何不慎操作都会使实验失败甚至威胁到实验人员的安全。因此设计了将白磷放置于可控制氧气流速的实验装置中,人工控制氧气的流速并能确定反应温度,较好地解决了上述操作难题,该方法直观、简便、危险性小,并能使学生容易推导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们将红磷转变成白磷做这一实验,做法如下: 1.取一支中型试管,放入约0.5克红磷,将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见40页右下图)。 2.将一块滤纸(或棉纸),描成管状,插入试管中,用胶塞将试管塞紧。  相似文献   

10.
戚万友 《化学教育》2016,37(21):67-68
在实证分析、理论证据的基础上,设计了白磷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得出白磷可以夺取部分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中的氧,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11.
方汉纬 《化学教育》1998,(11):33-33
用潮解的红磷做实验,验证红磷潮解产物的一些性质,可以解答一个问题,即常温时,红磷在空气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吗?  相似文献   

12.
吴国权 《化学教育》2013,34(3):58-59
“白磷水下燃烧实验”由于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所涉及物质的剧毒性、易燃性使实验充满了危险。该实验一直是中学教师探讨的热点,虽然相关的实验改进方法很多,但笔者通过对各类文献中介绍的改进方法的试验比较和研究发现,这些方案依然有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熊言林 《化学教育》2005,26(7):57-57,62
将红磷转化为白磷、白磷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与热水反应生成磷酸等实验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固定的实验装置和良好的化学实验设计方案,而且适用于探究教学。  相似文献   

14.
陆英麟 《化学教育》1997,18(9):41-41
我对初中化学课本中设计的该实验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5.
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是高校自身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就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溶剂筛选最佳提取溶剂;以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系统比较石楠红、绿色素成分的差别;同时考察红、绿色素对DPPH·清除能力、还原Fe3+能力和清除·OH自由基能力。结果以90%乙醇和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红色素、绿色素效果较好;通过显色反应、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基本确定红色素成分为黄酮类,绿色素成分为叶绿素类。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到最大浓度0.34mg·m L-1时,石楠叶红、绿色素和维生素C对DPPH·清除率依次为79.6%,70.8%,66.9%,红、绿色素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依次为67.1%,51.2%,且红色素还原Fe3+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用生活废油催化裂解与变换重整制氢来替代现有的化学反应工程中一氧化碳变换重整制氢实验,替换后的整个实验从原料到产品都是学生一手完成。该实验绿色环保,且实验过程的完成可让学生了解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连续的化工生产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实验耗费成本,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陶承业  杨占旭  李玥 《应用化学》2020,37(9):1056-1061
研究了一种先通过机械球磨和水热法制得的亚微米红磷,再通过球磨亚微米红磷与石墨得到的块状亚微米红磷/石墨复合材料(smRP/G),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其进行了表征。 相对比普通红磷,亚微米红磷更容易通过球磨与石墨复合,能有效提升石墨材料的储锂容量。 为红磷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少量添加红磷的条件下,当红磷质量分数为3%时smRP/G表现最佳(3%smRP/G)。 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展示出了1417 mA·h/g的首次放电容量,首次库伦效率67.4%。 并在循环200圈后依然保持着700 mA·h/g的可逆循环容量。  相似文献   

19.
吴瑛  张越锋 《化学教育》2014,35(8):37-39
阐述了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实验教学采用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以“碱催化食用油转化生物柴油”的实验为例,强调了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具体地实施研究性教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多种能力的锻炼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如何减排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之一的CO2,并能将CO2转化成有用化工产品成为当前全球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至今在CO2捕集、存储和转化方面的进展工作.另外,结合各种CO2利用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总结出这些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对CO2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