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1/2 MS固体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幼苗, 研究了CuCl2对转Sali3-2基因植株生长的影响, 发现转基因植株Sali3-2的表达可提高其耐受Cu2+胁迫的能力. 进一步克隆Sali3-2基因, 表达并纯化了缺失信号肽的 SALI3-2 蛋白. 利用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分析发现, Cu2+ 能够与 SALI3-2 蛋白结合. 通过荧光光谱及圆二色光谱(CD)进一步研究了Cu2+ 与 SALI3-2 蛋白间的键合机理. 结果表明, Cu2+ 可引起SALI3-2 蛋白内源性荧光猝灭, 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Cu2+ 与SALI3-2 蛋白的结合常数为8.89×106, 结合位点数为1.6. CD分析显示, Cu2+ 与SALI3-2 蛋白的结合未使SALI3-2 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由此推测, 在高浓度铜离子胁迫下, SALI3-2蛋白通过结合一定数量的Cu2+使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 这可能是SALI3-2蛋白的表达使植物耐受Cu2+胁迫能力提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UV/VIS)、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方法,对汞(Ⅱ)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g2 处理导致BHb紫外吸收的增加,出现LMCT带,并随Hg2 浓度的增加LMCT带强度显著增强.BHb分子中Soret带的吸收随着Hg2 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表明Hg2 使部分血红素辅基从BHb中脱离出来.蛋白内源荧光光谱显示,Hg2 与BHb的结合会影响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远紫外圆二色谱表明,Hg2 处理会导致BHb蛋白的α-螺旋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黄酸铜配合物能显著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计算了298 K和309 K温度下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具有较强的疏水作用力;依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大黄酸铜在蛋白质中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21 nm, 表明大黄酸铜的部分片段能够插入蛋白质分子内部;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技术探讨了大黄酸铜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脱辅基神经红蛋白热稳定性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丙酮法制备了脱辅基神经红蛋白(apo-Ngb)。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CD)对apo-Ngb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下apo-Ngb发生了变性,其二级结构遭到破坏,α-螺旋的含量减少。计算得到了apo-Ngb热变性的中点温度(61.8℃)和热力学参数(ΔH=93.1 kJ·mol-1,ΔS=277.8J·mol-1·K-1)。与Ngb相比,由于血红素辅基的去除,apo-Ngb蛋白肽链结构变得疏松无序,从而使apo-Ngb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细胞色素b5(cyt b5)与Fe(Ⅲ)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e(Ⅲ)对cyt b5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结果,并结合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证明,Fe(Ⅲ)对cyt b5的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Fe(Ⅲ)与cyt b5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为5.13nm。同时,用圆二色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Fe(Ⅲ)对cyt b5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硅包覆的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SiO_2,进一步通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将吡哆酰肼分子(Pyh)接枝到Fe_3O_4@SiO_2表面,制得功能化的磁性纳米复合物(Fe_3O_4@SiO_2-Pyh)。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Fe_3O_4@SiO_2-Pyh粒子具有规则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在50~55 nm,壳层厚度约为15 nm。Fe_3O_4@SiO_2-Pyh结构中含有酰腙类活性基团—CO—NH—N=CH—,能与Cu~(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建立了测定Cu~(2+)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3.4×10~(-7)~4.5×10~(-6)mol/L,检出限为1.03×10~(-7)mol/L。此外,利用Fe_3O_4@SiO_2-Pyh良好的磁响应,通过外部磁场能够有效地除去水中过量的铜离子,在环境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A few copper(Ⅱ) ions or groups have been designed and investigated for metal-assisted self assembly. Reactions of these metal units with a number of linear bridging ligands have led to the production of some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es and coordination polymers in which metal centers are all five-coordinate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a square pyramid or a triangular bipyramid.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铜(Ⅱ)、铅(Ⅱ)及镍(Ⅱ)存在时对苋菜红(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试验在pH 7.43的B-R缓冲溶液中进行,荧光测定的激发波长(λex)为280nm和发射波长(λem)为350nm。试验发现:1由于与AT的结合,使BSA的内源性荧光发生猝灭现象,荧光的猝灭程序随AT的浓度增加而加强;2上述3种离子的加入,使AT-BSA体系的荧光猝灭有不同程度的增强;3 3种离子均能与AT竞争参与和BSA的结合,产生以生成不发光基态配合物为主的静态荧光猝灭,加强了AT对BSA的猝灭作用,但并不改变其反应的类型,在猝灭反应中同时有非辐射能量转移;4在3种离子中铅(Ⅱ)与BSA的结合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UV/VIS)、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方法,对汞(II)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g2 处理导致BHb紫外吸收的增加,出现LMCT带,并随Hg2 浓度的增加LMCT带强度显著增强。BHb分子中Soret带的吸收随着Hg2 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表明Hg2 使部分血红素辅基从BHb中脱离出来。蛋白内源荧光光谱显示,Hg2 与BHb的结合会影响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远紫外圆二色谱表明,Hg2 处理会导致BHb蛋白的α-螺旋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以氯硝柳胺为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醇200基氯硝柳胺. 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两种药物分子对KLH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 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 但是聚乙二醇200基氯硝柳胺与KLH的作用相对较弱; 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ΔH和ΔS平均值, 结合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 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 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KLH的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 根据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得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均小于7 nm; 同步荧光光谱表明, 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能够被血蓝蛋白存储和转运, 但结合时对蛋白构象有一定影响; 圆二色谱测得加入两种药物后, KLH的α-螺旋含量均降低, 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通过比较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KLH的相互作用, 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与其结合能力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紫外照射下Pb(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值条件、紫外照射(UV C 253.7 nm)下Pb(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和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显示紫外光照射改变了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析表明,经紫外光照射后,Pb(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依然为静态猝灭作用,且没有改变其强结合位点的位置。受紫外照射过的BSA加入Pb(Ⅱ)后,BSA与Pb(Ⅱ)的结合常数(KS)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BSA与Pb(Ⅱ)先混合后照射时,结合常数(KS)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却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唐世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05,23(2)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pH为10.0时,Cu2+离子与明胶的相互作用,推导出含有n个键合位置的明胶大分子与Cu2+离子的结合公式;用明胶中两种荧光基团的荧光强度变化数据,线性拟合出Cu2+离子与明胶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讨论了Cu2+离子对明胶分子构象的影响.非线性拟合结果与实验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3.
14.
钯(Ⅱ)离子与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0. 1mol/L醋酸 醋酸钠缓冲体系(pH=5. 0)中,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Pd(Ⅱ)与人血丙种球蛋白(GammaSeroglobulinumHumanum,简称GSH)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实验条件对GSH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发现Pd(Ⅱ)对GSH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并结合吸收光谱探讨了Pd(Ⅱ)对GSH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得出了其结合常数(K=1. 37×105L/mol)和结合位点数(n=1. 01),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Pd(Ⅱ)对GSH的构象的影响,与吸收光谱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以中药小檗碱作为分子探针,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Ru(Ⅲ)、Rh(Ⅲ)、Pd(Ⅱ)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键合相互作用。实验发现Ru(Ⅲ)离子对小檗碱-DNA二元体系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而Rh(Ⅲ)、Pd(Ⅱ)两种离子则对该二元体系产生显著的荧光敏化作用。考察了EDTA对贵金属离子、小檗碱及DNA三元混合体系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贵金属离子与DNA可能的键合机理。 相似文献
18.
经Docking模拟发现Rugulosin能与Hsp90N端的ATPase活性结构域结合,体外实验表明,其抑制Hsp90的ATPase活性的IC50为22.77μM。应用荧光,圆二色,紫外-可见吸收等光谱法及SPR技术研究Rugulosin与Hsp90N端蛋白(N-Terminal of Hsp90,NHsp90)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Rugulosin对Hsp90的内源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热力学计算得知,Rugulosin通过静电引力与NHsp90结合, 解离常数为22.4±0.17μM。圆二色光谱检测发现, Rugulosin会影响NHsp90的α-螺旋数, Rugulosin浓度的增加,NHsp90蛋白的α-螺旋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Rugulosin可以与Hsp90结合,进而抑制其ATPase活性。Ruglulosin可能是潜在的Hsp90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20.
高氯酸诺氟沙星铜(Ⅱ)(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CommentExtensiveinvestigationshavebeendoneaboutthesupramolecularchemistryofmetalionswithNor-floxacin(H-Norf,1-ethyl-6-fluoro-1,4-dihydro-4-oxo-7-(1-piperazinyl)-3-quinolinecarboxylicacid)sincemanyorganiccompoundsusedinmedicinedonothaveapurelyorganicmodeofaction;someareacti-vatedorbiotransformedbymetalions,othershavedi-rectorindirecteffectonthemetalionmetabolism[1~5].ThereactionofCu(ClO4)2·6H2OwithH-Norfunderhydrothermalconditionsgivesamonomericcomplex[Cu(H-Norf)2](ClO4)2(1)inwhichCu髤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