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效的红外到可见上转换氟氧化物玻璃材料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报道了一种高效的Er^3+掺杂红外到可见的上转换氟氧化物玻璃材料。材料的组份为60TeO2-8PbF2-10AlF3-10BaF2-10NaF-2ErO3/2,给出了样品的制血方法。测量了该材料在室温下的吸收光谱,在808和970nmLD激发下观察到了非常强的上转换荧光,测量了在不同激发波长激发下Er^3+的绿色荧光,讨论了在808和970nm激发下上转换发光的机理。测量了上转换发射光谱,研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新的上转换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组份为65GeO2-25NaF-10BaF2(MFG)。研究了Tm^3 和Er^3 共掺MFG玻璃陶瓷中的发光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和Raman散射分析了MFG玻璃陶瓷的结构性质。分别测量了Tm^3 和Er^3 共掺MFG玻璃及玻璃陶瓷和Er^3 单掺MFG玻璃中的红外发射谱(λex=488nm)和上转换发射谱(λex=978nm)。给出了稀土离子掺入微晶的证据;(1)和MFG:1mol%Tm^3 、2mol%Er^3 玻璃相比,在978nmLD激发下,MFG:1mol%Tm^3 、2mol%Er^3玻璃陶瓷中红色上转换发光大大增强,红不与绿光的比值大大提高。(2)在488nm激光激发下,玻璃陶瓷样品中Tm^3 离子1.7μm左右的发射光谱明显窄化。最后讨论了玻璃陶瓷这种结构上转换发光的影响和其在上转换发光及光通信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TmYb共掺氟氧化物玻璃的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Tm(0.1)Yb(10.9)氟氧化物玻璃在800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的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现象.通过Tm(0.1)Yb(3):ZBLAN玻璃和Tm(0.1)Yb(10.9)氟氧化物玻璃中Tm3+离子上转换发光的比较研究,发现在间接上转换敏化的情况下,Tm(0.1)Yb(10.9)氟氧化物玻璃中Tm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极大地增强,超过了Tm(0.1)Yb(3):ZBLAN玻璃的水平.说明在此类上转换激发机制下,有着较高的稀土溶解度和较大的截止声子能量的材料可能有最佳的上转换效率,它将可能有比目前最好的ZBLAN材料高许多的上转换发光强度,这对于上转换研究迅速走向实际应用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尚未见到其他类似研究报道.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氟氧化物陶瓷的多谱线上转换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硅、氟化铅为基质制备了Er3 :Yb3 共掺杂氟氧化物陶瓷 ,X 射线分析表明陶瓷中存在着 β PbF2 晶相 ,沉积在其中的稀土离子由于具有很低的无辐射跃迁几率而显示出良好的上转换性能。Er3 ,Yb3 离子之间存在的多种能量传递通道 ,导致稀土离子十分丰富的上转换谱线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铒离子在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的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转移函数方法分析了Er^3 在铒镱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的上转换发光过程,Er^3 绿色辐射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激光功率的非平方关系是由于Er^3 和Yb^3 之间的强交叉驰豫过程引起的,讨论了在稀土离子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提高Er^3 的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掺Er~(3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ErYb共掺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现象 ,发现其上转换机理主要是Er3 与Yb3 离子间的能量传递上转换而不是Er3 离子的步进多光子吸收 .研究发现由于稀土离子优先富集到PbxCd1-xF2 微晶中 ,形成数个稀土离子组成的耦合团 ,使其存在强烈的团簇效应 ,一方面导致了上转换荧光非常强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上转换荧光随抽运激光功率的对数变化F P曲线存在逐渐弯曲的“典型”饱和现象 .还发现在ErYb共掺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 ,两个处在激发态的Yb3 离子形成了团簇的耦合态2 F25/ 2 F5/ 2 (Yb3 Yb3 ) ,它在 96 6nm激光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上转换合作辐射荧光  相似文献   

7.
氟氧化物玻璃中稀土ErYb与HoYb能量上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特定恒温环境下烧结Er与Yb,Ho与Yb共掺杂氟氧化物两样品。用930nm激光激发,测得两样品的发光射荧光光谱,发现两样品发射荧光光谱中都分别有红光带和绿光带。由Er2O3,Ho2O3,Yb2O3的吸收谱及能级跃迁原理说明了两样品能量上转移机制及特性。  相似文献   

8.
Er3+:Yb3+共掺杂氟氧混合物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备了化学配方为 (5 0 -x)GeO2 ·PbF2 ·WO3·(6 +x)CdF2 ·1 4Yb2 O3·0 6Er2 O3(x =10 ,2 0 ,30 )氟氧混合物玻璃。研究了 930nm发光二极管激发下Er3+ :Yb3+ 共掺杂情形下的Er3+ 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观测到了Er3+ 离子中心波长位于 5 4 3,5 5 0和 6 5 5nm处的三个强荧光发射带。通过对样品的反斯托克斯喇曼光谱的测量 ,确定了基质的最大声子能量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利用基质的平均电负性差和平均阳离子场强这两个参数 ,讨论了基质材料中GeO2 和CdF2 含量的调整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掺Er3+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ErYb共掺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现象,发现其上转换机理主要是 Er3+与Yb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上转换而不是Er3+离子 的步进多光子吸收.研究发现由于稀土离子优先富集到PbxCd1-xF2微晶中,形成数个稀土离子组成的耦合团,使其存在强烈的团簇效应,一方面导 致了上转换荧光非常强,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上转换荧光随抽运激光功率的对数变化F-P曲线 存在逐 关键词: 直接上转换敏化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上转换合作辐射荧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研究了Tm(0.1)Yb(10.9)氟氧化物玻璃在966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现象。测量发现存在很强的^1G4→^3H6的474nm三光子和较弱的^1D2→^3H6的362nm,^1D2→^3F4的452nm,^1G4→^3F4的650nm三光子以及^3F3→^3H6的681nm二光子上转换发光。并对他们的上转换机理做了简要的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YLiF4: Er3 , Tm3 , Yb3 , 其中Er3 和Yb3 的浓度保持固定不变, 分别为1 mol%和1.5 mol%, Tm3 浓度变化范围是2 mol%~8 mol%. 在这种共掺杂体系中, 同时观察到了Er3 , Tm3 和Yb3 的吸收, 且Tm3 的吸收随着其浓度的增强而增强. 在980 nm光的激发下, 当Tm3 浓度很小时, 这种材料的上转换发光为白光. 其中蓝光主要来源于Tm3 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 绿光来源于Er3 的4S3/2和2H11/2到基态4I15/2的跃迁, 红光既来源于Tm3 的1G4→3F4的跃迁, 也来源于Er3 的4F9/2→4I15/2的跃迁. 并且这种上转换发光强度随着Tm3 浓度的增强而降低, 但对应不同能级跃迁的发光强度降低的幅度不同, 这是因为Er3 和Tm3 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了Er3+/Eu3+共掺杂和Yb3+/Er3+/Eu3+共掺杂系列硼硅酸盐玻璃样品。在978 nm半导体激光器抽运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分析了上转换机制。结果表明:随着Er3+浓度的增加,Eu3+的595 nm光谱强度增强;Eu3+的692 nm光谱强度随Yb3+浓度增加而增强,并明显强于595 nm光谱。Er3+/Eu3+、Yb3+/Eu3+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合作上转换等机制导致Eu3+离子上转换发射。  相似文献   

13.
利用 J-O理论和吸收光谱实验数据计算了 Er3 +掺杂的氟硼酸盐玻璃材料的光学跃迁参数 ,从而得到了一些能级间跃迁的振子强度、跃迁几率、分支比、及寿命等数据。在室温下观察到了在 970 nm LD激发下红色和绿色上转换发光 ,讨论了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与 LD电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Tm3+离子掺杂氟铝酸盐玻璃红外及上转换光谱性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制备了Tm^3 掺杂氟铝酸盐玻璃,以实测的吸收光谱使用Judd-Ofelt理论详细计算了Tm^3 在氟铝酸盐玻璃中的光谱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Tm^3 离子掺杂氟铝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光谱性质和红外光谱性质。研究表明:在800nm激光二级管激发下,1.45μm(^3F4→^3H4)荧光浓度猝灭要明显强于1.77μm(^3H4→^3H6)荧光;在655nm激发下上转换荧光主要是由单个Tm^3 离子的步进二光子吸收过程所致。  相似文献   

15.
YLiF4:Er3+,Yb3+中敏化剂浓度对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水热法合成了YLiF4:Er^3+,Yh^3+,Er^3+的浓度固定为2mol%,Yb^3+浓度变化范围是0~7mol%。在这个浓度范围内,980nm附近的吸收随着Yb^3+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用980nm激发得到的上转换发光强度随Yb^3+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Yb^3+浓度低于6mol%时,上转换发光强度随Yb^3+浓度的增大变化的比较缓慢,当Yb^3+浓度超过6mol%时,上转换发光突然增强。以Yb^3+浓度是2mol%的样品为代表,研究了Er^3+对应红光、绿光发射的激发光谱,并测试了不同波长激发下的红光发射和绿光发射,证明红光发射是来源于^4F9/2→^2I15/2,绿光是来自^4S3/2→^2I15/2和^2H11/2→^2I15/2。它们的上转换过程都是双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高温、长时的水热氛围中,通过Sc~(3+)的共掺杂,制得了一类特殊的稀土掺杂氟化物微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探测器(EDX)和元素分布像(element mapping)对其晶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无Sc~(3+)共掺时,样品为六方相NaGdF_4基六角微米盘;有Sc~(3+)共掺时,六方相NaGdF_4基微晶与单斜相Na3ScF6基微晶共存于样品之中,并且随着Sc~(3+)掺杂浓度的升高,NaGdF_4基微晶发生了显著的形貌演变。值得一提的是,实际进入基质晶格的Sc~(3+)浓度远小于前驱物中Sc~(3+)的浓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测试了980nm激光激发下的单颗粒上转换光谱。结果表明,晶格内少量Sc~(3+)的有效介入,可诱导单个NaGdF_4∶Yb~(3+),Er~(3+)微晶内绿色荧光(~2H_(11/2)/~4 S_(3/2)→4 I15/2)对红色荧光(4 F9/2→4 I15/2)相对强度的显著调控,且随着Sc~(3+)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结合建议的上转换机制,对红色和绿色上转换荧光衰减曲线和对应发射带的积分强度对激发功率的依赖关系展开了详细分析。上转换荧光衰减曲线的上升时间随着Sc~(3+)掺杂浓度的升高逐渐缩短,红绿发射带积分强度对激发功率的依赖也随着Sc~(3+)掺杂浓度的升高变得更为明显,暗示了半径最小的稀土离子Sc~(3+)进入基质晶格后,从Yb~(3+)到Er~(3+)能量转移速率显著提升,使得绿光的~2H_(11/2)/~4 S_(3/2)激发态较红光的4 F9/2激发态更容易布居,从而产生可观的上转换荧光调控。此类微晶有望在荧光防伪、光学波导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掺铒铝硅酸盐玻璃光谱和上转换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Judd小Ofelt(J—O)理论和吸收光谱计算了Er^3 、Yb^3 掺杂的铝硅酸盐玻璃的J—O参量、振子强度、跃迁几率、荧光寿命,量子效率以及上转换系数等参量,比较了饵离子^I13/2—^I15/2跃迁的光谱参量的计算与测量值,并讨论了玻璃中OH—浓度与荧光寿命、绿色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抽运光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