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泓茂同志所提意見是正確的。但我们愿意作以下的補充。天然放射性元素除鈾、钍、锕三系最後都变为穩定的鉛的同位素外,沿有若干較輕的元素,共蛻變結果的穩定產物並非鉛的同位素。伹李同志所列舉这些元素的半衰期是不够正確的。据較近的結果应该是下列數字。鉀 _(19)K~(40) β-蛻变半衰期 127×10~9年铷 _(37_Rb~(87) β-蛻变半衰期 6.38×10~(10)年釤 _(62)Sm~(147) α蛻变半衰期 1.4×10~(11)年第274頁上的第249圖是从照片上描下來的,很不清楚,尤其分叉中的短的一支很不易分清。书中其餘的威爾遜雲室照相圖都是从照片上描下來的,質量都很低。我們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後設法改善。  相似文献   

2.
1938年左右,哈恩(Hahn)和斯特拉斯曼(Strassman)等首先发現了鈾核俘获中子后,产生了比原来鈾輕很多的、放射性很強的元素。后来經过仔細的分析才知道原来是鈾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了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原子核。在这过程中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伴随着放出中子、γ射綫和β射綫等。此后这一現象就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并利用过程的鏈鎖性,制成了反应堆,利用核裂变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3.
一、简短的历史在放射性发现以前,一般人都认为同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是一样的,它们应该有同样的质量,同样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只有少数学者,例如俄国的学者布特列洛夫,曾假想同一元素的原子可能有不同的质量。在放射性发现以后,从天然放射系中,发现其中有些成员除了放射性不同之外,其他物  相似文献   

4.
1970年我们发现的新荧光化合物是四溴化釷。从1882年就已知道了ThBr_4但其意外的发光性质却从未报导过。 目前我们用一个特殊的石英与硅硼玻璃装置,以金属釷与溴蒸气在950℃直接反应。以每次合成1.5公斤的规模制备多晶态的ThBr_4。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物理》1956,(7)
問:鈾核分裂时放出的高速中子的动能是那里來的?为什么有一小部分中子在核分裂后經过許多秒鐘才能產生? 答:鈾核裂变时平均放出2个到3个中子,在这些中手中,有的能量可以高到10百万电子伏,不过大多数都在1—2百万电子伏左右。我們可以这样想像放出中子的过程:在鈾核裂变过程中,剛剛形成的兩个碎片常常是在很高的激發狀态下的,有的碎片有足够能量放出一个中子,本身变为原子量小1的同位素。  相似文献   

6.
遥感遥测中偏振信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偏振是光的固有特性之一。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任何目标物在与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目标物的表面结构、内部结构以及光入射的角度不同,都会产生其自身性质决定的特征偏振。而偏振遥感探测就是以目标物辐射能量的偏振特征作为探测信息,可以在复杂的背景中提取目标的七维信息并很好地分辨目标物上低反射区域和目标轮廓,解决了传统遥感所不能解决的大气探测和伪装识别方面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偏振遥感遥测的机理,详细阐述了偏振探测的理论模拟、偏振遥感探测仪以及偏振遥感探测技术在大气探测、地球资源探测、海洋表面与水下探测、生物医学、天文探测、军事等领域应用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归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目前国内外偏振探测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历史 1896年2月24日享利·倍克勒耳教授在法国国家科学院宣讀了一篇論文,这就是他發現鈾化合物有放射性的报告。今年正是这个偉大的,划时代的發現的六十周年。倍克勒耳教授的发現为科学家們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原子核物理学。在这六十年里人們逐漸地积累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十九世紀末期,人們發現了天然元素如鈾、鐳等的放射性現象。那时,人們就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領域——原子核物理学。在这个領域中,我們發現随着原子核的轉变而引起的能量改变,比由化学变化而引起的能量改变要大几百万倍。二十世紀初,有些物理学家如法国的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核技术与医学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核医学。放射性核素医学成像,特别是80年代崭露头角的发射型CT(即ECT),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或粒子可以用核仪器进行探测。这种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放射性核素医学成像就是这种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之一。这种成像技术就是用放射性核素示踪的方法显示人体内部结构或功能图像的一种技术,是核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所用的主要手段,也是从7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医学成像的基本方法,是利用一定的放射性核素作标记,来制成适当的标记化合物,将这种标记化合物引入体内以形成放射性在受检部位按一定规律进行浓度分布。然后根据放出射线的特性,在体外用探测器进行跟踪探测。可通过光点记录、闪烁照像或断层扫描等方法获得反映放射性核素在脏器或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图像。因为病变部位对相应放射性制剂的吸收情况与正常组织不同,所以根据这种放射性图像即可诊断疾病。放射性成像技术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力加速度的變化来探勘石油和其他礦床叫做重力探礦。重力探礦是物理探礦方法的一種。在地面上所觀测到的重力加速度,其數值随地黠的不同而有變化。變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地球不是一個圆球體,而是一個兩極(指南極和北極而言)壓縮的扁球體。 2.地球繞一定的轴自轉。 3.地球表面附近岩層(地殼附近)的密度分佈不均匀。假定地球是一個密度分佈均匀而且光滑的扁球體,则在地面上各點的重力加速度便可以根據地球的質量、地球的扁度、地球自轉的角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新的超导材料的研究中,A15结构(A_3B型)化合物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尤其是Nb族的A15结构超导材料都有很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c,例如Nb_3Sn(18.3K),Nb_3(Al_(0.75) Ge_(0.25))(21.3K),而Nb_3Ge达到23K。 经验表明,在A15结构的超导体中,对同一的A原子,Tc一般随B原子质量下降而增加。例如:  相似文献   

12.
以 2 ,3 二甲氧基苯甲酸 (2 ,3 HDMOBA)和 4 甲基苯甲酸 (p HMBA)为配体 ,合成了新的稀土配合物Eu(2 ,3 DMOBA) 3 和Eu(p MBA) 3 。在 77K下测定了高分辨激发光谱和时间分辨谱。配合物Eu(2 ,3 DMOBA) 3中Eu(Ⅲ )离子格位只有一种 ,配合物Eu(p MBA) 3 中确有化学环境类似的多种类型的Eu(Ⅲ )离子。  相似文献   

13.
朱湘飞  林兆祥  刘林美  邵君宜  龚威 《物理学报》2014,63(17):174203-174203
为了提高差分吸收CO2探测激光雷达的反演精度,本文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利用双光路差分实验系统,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精确探测了CO2吸收谱线(1.572μm附近)的精细结构,分析了吸收光谱谱型的变化差异,获得了5个温度(287K,297K,311K,315K,324K)的压力增宽系数和吸收截面,推算出了CO2的温度相关指数.这些参数是对现有数据库的补充和完善,确保差分吸收CO2探测激光雷达的精确反演,从而提高其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分别研究了823 K淬火处理和20%形变量的Al-4%Ag低温下Ag析出物对正电子的捕获行为的变化。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技术和符合多普勒展宽能谱(CDBS)在温度范围10~293 K内对其进行表征。多普勒展宽能谱结果表明2种样品中均存在Ag析出物。正电子寿命谱的解谱结果中的各组分给出了Ag析出物随测量温度的变化规律。在170 ~273 K之间,正电子湮没行为具有较强的温度依赖性。但对于两个具有不同类型缺陷的样品,在低于170 K时观察到样品中Ag析出物捕获正电子能力出现了差异。随着测量温度的降低,淬火样品中的Ag析出物的正电子寿命和强度基本不变。在低于170 K的测量中,形变样品中的Ag析出物对正电子的捕获能力仍旧存在着较强的温度依赖性,但是变化幅度在逐渐减弱。当测量温度提升到室温(273~293 K),越来越多的正电子从Ag析出物中逃逸,逐渐回到自由状态或被其他深陷阱所捕获,失去了对温度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分层扫描(SGS)测量分析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是桶装核废物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实际分析过程中,随着放射性核素所在的位置变化,对应每层不同的位置HPGe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也随之变化,导致对样品不同位置需分别进行效率刻度。本工作用均匀聚乙烯样品填充废物桶,采用SGS装置的测量方法估计放射核素活度。将放射性点源置于桶内,按距离桶的中心距离依均匀分布规律选取7个点,分别对其进行效率刻度。并建立SGS 测量系统几何模型,通过两种方法将1~7号位置的几何因子对探测效率计算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后给出每层的探测效率标准值,此标准值可充分估计每层不同位置对核素的探测效率。结果表明:在测量和计算误差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快速准确估计出放射性废物桶内不同位置的核素放射性活度,提高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分层扫描(SGS)测量分析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是桶装核废物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实际分析过程中,随着放射性核素所在的位置变化,对应每层不同的位置HPGe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也随之变化,导致对样品不同位置需分别进行效率刻度。本工作用均匀聚乙烯样品填充废物桶,采用SGS装置的测量方法估计放射核素活度。将放射性点源置于桶内,按距离桶的中心距离依均匀分布规律选取7个点,分别对其进行效率刻度。并建立SGS 测量系统几何模型,通过两种方法将1~7号位置的几何因子对探测效率计算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后给出每层的探测效率标准值,此标准值可充分估计每层不同位置对核素的探测效率。结果表明:在测量和计算误差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快速准确估计出放射性废物桶内不同位置的核素放射性活度,提高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两种新的离子对电荷转移配合物[NO2Py]x[Co(mnt)2],(NO2Py=1-(4-ritrobenzyl)pyridinium;mnt=maleonitriledithiolate;x=1or2时分别对应配合物2和1),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固体反射电子光谱等谱学方法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两种配合物在77K到300K范围内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配合物2是抗磁性物质,经Pascal′s常数校正后的配合物1的磁化率遵循改进的Bleaney-Bowers方程,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能很好的吻合,非线性最小平方二乘法拟合所得的最佳拟合参数为g=2.392,2J/k=5.9K和θ=-4.9K,一致性因子R=7.20×10-9(R=∑(χobsi-χcalcdi)2/∑(χobsi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改造后的XH-3130A在线液体伽马监测仪对核电站某管道一次水放射性核素的探测效率及探测限的影响因素,利用MCNP5程序计算了改造前后XH-3130A伽马监测仪对管道放射性源项伽马能量在0.08~1.5 MeV范围全谱区及特征峰区活度浓度探测效率。针对放射性管道中单一核素Cs-137,计算结果与液体放射性源标定计数刻度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并分析了不同源项伽马能量及探头布置等因素对活度浓度探测效率大小影响差异。模拟结果表明,改造后的XH-3130A在线液体伽马监测仪不再影响原有测量管道整体性且最低探测限为1.35103 Bq/m3,可以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翟成兴 《物理》1990,19(1):24-24
1964年,Cronin,Fitch等发现在中性K介子衰变过程中CP守恒的破坏.中性K介子衰变是迄今发现CP破坏的唯一过程,这给弄清CP破坏的机制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关于CP破坏的起因,比较流行的有超弱理论和标准模型两种理论解释. 超弱理论是在发现CP破坏不久由Lincoln和Wolfenstein提出的一个唯象理论.中性K介子按奇异数本征态可分为 K0态(S=+1)与K0态(S=-1),又可按CP本征态分为态(CP=-1).在发现CP破坏前,人们一直认为K1,K2分别是短寿命和长寿命的两个质量本征态Ks和KL.但在CP破坏的实验中发现大约每300个KL中有一个将衰变为两个 介子,…  相似文献   

20.
在发射角120°—170°的范围内,应用硅漂移探测器以10°为间隔对中心能量为13.1 keV的韧致辐射诱发Fe靶和V靶发射的典型K系X射线光谱进行了测量.得到特征X射线Kα和Kβ的特征谱线,考虑探测器对特征X射线的探测效率、靶对入射光子和出射光子吸收的校准及大气对特征X射线的吸收后,结果显示不同探测角度下Kβ与Kα的强度比为一常数.将本次实验探测角度为150°时的Kβ/Kα强度比值的实验值、理论计算值和Ertuğral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对比不同探测角度下的强度比变化趋势推断特征X射线的角度依赖关系,分析认为Kα和Kβ在探测范围内是各向同性发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