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设计性实验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让考生设计“测密度”、“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等创新方案,几乎成为中考实验题的重头戏.拜读各地中考实验题和杂志里的相关佳作,使我们倍受启发、令人叫绝.然而,“纸上谈兵”、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参考答案等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电源输出功率是指在外电路上消耗的功率.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电路,涉及到电源电动势、电源内电阻、路端电压、电路电流、外电阻以及电功率等物理量.在这些物理量中,除电源电动势和电源内电阻由电源本身决定外,其余各量都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如何变化呢?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陈超 《物理通报》2022,(3):114-116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且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之一,将思维可视化的策略应用于测电阻实验方案的设计、对比分析和方案择优,可以帮助学生在电学实验以及其他复杂问题的思考上得到物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中专物理实验中,用“伏安法测电阻”与用“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电学实验.在选择安培表的接法时,又极易混淆.为了加深理解这两个实验,现作如下对比.一、研究对象的比较:前一个实验研究对象是待测电阻R;后一个实验研究对象是电源.二、实验原理的比较:前一个实验原理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U=IR;后一个实验原理是全电路欧姆定律:E=U+Ir.三、需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比较:前一个实验是通过待测电阻R的电流和R两端的电压;后一个实验是通过电源的电流和电源两端的电压,即路端电压.四、U—I…  相似文献   

5.
其木格  吕琦 《物理通报》2023,(9):156-159
ETA物理教学法以构建物理认知为核心,按照实验物理认知(E)、理论物理认知(T)、应用物理认知(A)的认知过程组织教学.以“非纯电阻电路的电功及电功率”教学为例,详细阐述ETA物理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思路、实施步骤.教学实践表明ETA物理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知识建构和认知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也谈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法的判定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一种在物理实验中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采用内、外接法的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7.
张敏玥  袁海泉 《物理通报》2020,(3):97-100,103
我国中考主要用笔试题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实验笔试题的命题方式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引导作用.本文将近3年IGCSE物理实验笔试卷的78道题和近10年苏州中考38道物理实验笔试题从考试结构、实验情境与科学探究能力这3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到一些可借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初中物理实验笔试题的命题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阻式应变传感器应用广泛, 可将位移、 压力、 加速度等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阻变化, 从而进行信息采 集. 利用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中包含的基础知识, 分析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并介绍实际使用的典型实例, 以期为大学物理教学提供一个综合的应用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1"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是普通物理电磁学的一个经典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有两种--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内阻RA和电压表的内阻Rv的存在,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物理量的间接测量和误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量的间接测量和误差处理是物理实验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一般的做法是由直接观察量的平均值利用已知函数关系来算得该物理量的值,并通过误差传递公式来估计误差.我们把它称为先求平均值的办法.表1中给出了一个利用电桥同时测量电阻 R 和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