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侧向压力对微结构光纤双折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理论上分析侧向压力对高双折射微结构光纤双折射特性的影响,与其他报道中采用流体静压力来研究微结构光纤的双折射变化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600~1700 nm范围内,沿微结构光纤慢轴和快轴的侧向压力所引起的光纤相双折射和模双折射的变化并不一致。此外,沿微结构光纤的慢轴和快轴的侧向压力对微结构光纤的相双折射压力灵敏度和模双折射压力灵敏度的影响也不同。该研究结果对于微结构光纤的设计、微结构光纤传感器尤其是多维光纤传感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圆双折射光纤的几何判别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耦合模理论,提出一种判别圆双折射光纤的简易方法.首先指出在单模工作条件下的线双折射光纤中,一对互相正交的线偏振模间耦合系数为虚数,而在圆双折射光纤中,耦合系数为实数.从上述事实出发并根据单模光纤横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对称性,确定了光纤轴向倒置后几何形状不变足圆双折射光纤的三个必要条件之一.利用这种判别方法,可以确定对互易光纤而言,只有扭转圆光纤和熔融状态下制作的螺旋光纤才是真的圆双折射光纤.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圆芯边孔光纤(CSF)中应力分布和双折射的研究结果。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求解圆芯边孔光纤横截面应力和双折射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圆芯边孔光纤横截面应力和应力双折射的分布形态,给出了详尽的物理解释。计算结果表明圆芯边孔光纤的横截面上出现应力分量的拉应力区和压应力区,应力区在纤芯附近对称分布,且不同应力区中应力双折射取向不同。应力分量和应力双折射在圆芯边孔光纤横截面上积分为零。圆芯边孔光纤的几何双折射随波长增加而增大,短波长处几何双折射为零,模式双折射等于应力双折射,随着波长增加,模式双折射逐渐偏离纤芯中心处应力双折射而靠近几何双折射,到长波长处模式双折射主要是几何双折射。对于不同材料组成和结构尺寸的圆芯边孔光纤,模式双折射的数值在10-5量级,随波长增加模式双折射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椭圆型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并采用多极法分析各结构参量对模式基模模场、双折射、损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椭圆型空气孔的椭圆率和包层椭圆率的大小,在波长1 550nm处,该光纤可获得2.26×10-3的双折射,限制损耗为2.8×10-3dB/km,且此时x偏振方向和y偏振方向相差数十倍,有利于光信号偏振传输,可用于制造偏振单模传输的保偏光纤;在1 300~1 500nm的波长范围内,该光纤有稳定的大小为10-6的低损耗. 相似文献
5.
6.
7.
理论推导了高双折射光纤环镜轴向应变灵敏度公式,讨论了在高双折射光纤材料和入射光源不变的前提下,高双折射光纤长度以及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长度与传感器轴向应变灵敏度的关系,讨论了入射光源相同时高双折射光纤材料与传感器轴向应变灵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双折射光纤材料和入射光源不变的前提下,高双折射光纤环镜波长变化与轴向应变成线性关系,线性灵敏度为高双折射光纤材料和入射光源中心波长决定的常数,与接入的高双折射光纤长度、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单模光纤中线偏振面的旋转与光纤几何路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了在光纤入射端和出射端不平行的情况下的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结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通过引入掺氟实心圆的方式形成双折射,而不采用大多数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中引入不同孔径空气孔或椭圆空气孔的结构。应用全矢量平面波法对其基模场分布、模式截止以及各种结构参量对模式双折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该结构光子晶体光纤可以在较宽波长范围内产生10-3量级的模式双折射,且通过调节孔径,可以灵活地将双折射最高点调整到所需的波长上。另外,该结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在拉制工艺、光纤强度以及光纤熔接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设计了一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即增大两个与纤芯相邻的空气孔直径,使光纤只具有二重对称性,呈现出较高的双折射.通过压缩x轴方向孔间距,进一步增大双折射度.采用全矢量有限单元法(Finite-element Method,FEM),研究了该光子晶体光纤基模对应的相双折射和群双折射,给出了该高双折射PCF双折射随输入光波长的变化曲线.结果获得了10-3量级的高双折射.具有设计参量的该光子晶体光纤结构的相双折射在1 550 nm处可以达到5.0×10-3,在更长的波长处,这一值会更高. 相似文献
11.
折射率导模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与传统光纤相比,光子晶体光纤芯区与包层之间具有更高的折射率差,并且制作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制造各种对称与非对称结构,这为在光子晶体光纤中实现高双折射提供了可能。应用全矢量模型分析一种折射率导模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其包层采用两种尺寸的空气孔,使该光纤具有二重旋转对称性,原来简并的两个正交偏振模不再简并,呈现出较高的双折射,模式双折射比普通的保偏光纤高至少一个量级。分析结果表明,在波长1540nm,其拍长可达0.4067mm。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This Letter describes measurements of modal birefringence (MB) an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 of a birefringent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for use at 1.5 #x03BC;m in optical wavelength. Optical frequency-domain interferometry based on a fixed analyzer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components of light guided in the fiber. An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source having an optical wavelength range between 1520 and 1560 nm is used. A channeled interference spectrum is obtained to measure MB and PMD in turn. These two parameters are not frequency-dependent in the above optical wavelength range and MB = 4.0 #x00D7; 10#x2212;4 and PMD = 1.33 ps/m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3.
P. Muthu Chidambara Nathan N. Kalyanasundaram D. Ravikumar 《Fiber and Integrated Optics》2008,27(2):99-111
In this article, the propagation of solitons in a single mode fiber with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 is analyzed. In optical fibers, the randomly varying birefringence degrades soliton transmission system in two aspects. First, the dispersive waves cause pulse broadening. Second, the dispersive waves interact with other soliton pulses. Here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PMD on a single pulse and the variation of pulse broadening, energy decay, and degree of polarization on a single soliton pulse propagating over a very long distance. 相似文献
14.
15.
A method of the calculation of spatial birefringence distribution in an optical fiber link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olarization properties of the backscattered optical signal.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results. This comparison gives excellent agreement. The spatial birefringence distribution is evaluated from the measurement
of the round-trip Mueller matrices derived from calculation of the angles between the input and output state of polarization. 相似文献
16.
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测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是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本文报道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测量,对国内外多种光纤进行了测量比较,较长的单模非偏振保持光纤的多次测量值科克斯韦概率分布,同时发现国产的光纤质量有待改进,最后分析了一些实验中观察以的现象并作了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存在固有线双折射光纤费尔德常数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计算了扭转光纤对小信号电流灵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测量费尔德常数、并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光纤扭转率与固有线双折射的比值大于一定数值时,用本方法测量得到的费尔德常数值与理论值十分接近。这一方法为测量具有线双折射光纤的费尔德常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