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昌益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
本文从煤成气资源评价的角度,较详细地叙述了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所含砂岩、泥岩、石灰岩和硅质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及厚度和形态特征,特别是结合储集层及盖层的物性进行了评述,简要叙述了各含煤组和段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川北曾家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的生物地层研究表明,该区二叠系有4个生物带:Nankinelalata-Pisolinastaffelinoides组合带,Neoschwagerina-Verbeekinaverbeeki组合带,Codonofusiela-Reichelinachanghsingensis组合带和Pseudotirolites-Chaotianoceras组合带;下三叠统也有4个生物带:Claraiawangi-Ophiceras组合带,Claraiaaurita-Claraiastachei组合带,Eumorphotismultiformis-Entolium组合带和Tirolites组合带。在此基础上,结合火山沉积事件、沉积物注入和分布的明显变化及陆上暴露标志等的研究,建立了该区二叠系-下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7个层序,并分析了相应的环境演变和不同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依据实测剖面与地质填图资料,认为二叠纪地层为一套比较典型的复理石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恰尔隆一带主要为浊积岩沉积盆地,盆地沉积为陆相、滨海-浅海相及深海相等3种沉积相。二叠纪古环境演化过程可分为早期三角洲-滨海-浅海浊流沉积盆地、中期滨海-浅海台地浊流沉积盆地和晚期斜坡浊流盆地三个阶段。二叠纪沉积盆地是在近岸浊流碎屑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来自石炭纪地层的灰岩块体的混杂堆积的出现在层位上由南往北逐渐抬高,巨大岩块的分布也具有由南往北逐渐变小和变少的趋势,表明在石炭纪和二叠纪之间有一次地壳运动的重大地质事件发生,其间应该有一次被后期改造破坏了的事件界面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平果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做了详细研究,将二叠纪古台地沉积相分为台地中心相、台地边缘相、斜坡-槽盆相。早三叠世分为碳酸盐台地相、碎屑岩槽盆相。它论述了各相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平果古台地二叠纪、早三叠世各相带的展布,并对构造控制、沉积作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以系统论的观点总结了台地相与槽盆相的差别及各相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叠纪至早三叠世平果台地沉积体系之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是一套前陆盆地构造沉积组合.利用该区二叠系丰富的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按照构造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和古构造对层序建造和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二叠系前陆盆地对应1个一级层序、4个与构造幕对应的超层序(二级层序),超层序Ⅱ,Ⅲ,Ⅳ可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二叠系前陆盆地的古构造格局不但控制了层序地层建造,而且控制了沉积体系和储层在平面上的展布.超层序Ⅱ盆地幕式逆冲挠曲沉降构造作用强烈,发育同沉积逆冲断裂挠曲坡折背景层序.湖扩展体系域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碳酸盐岩(白云岩)储层物性良好,其分布受同沉积逆冲挠曲坡折及水下低隆起控制.超层序Ⅲ,Ⅳ盆地逆冲挠曲沉降构造作用减弱或停止,发育逆断裂坡折、隐伏断裂挠曲坡折背景及缓坡背景层序.逆断裂坡折、隐伏断裂坡折背景层序坡折向湖一侧低位域和湖扩展体系域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是良好储层,其分布受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坡折的控制.由于这些储层就分布在烃源岩内或有断裂与源岩沟通,成藏条件良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广西当前控制的矿产112种中,分别用单一指标、双指标和综合指标,以及不同方法评价优势矿产及其优势矿产排序。变矿产优势为经济优势战略发展模式设想。 相似文献
8.
淮北闸河煤田二叠纪含煤地层中锥形沉积结构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淮北闸河煤田二叠纪含煤地层中发育的一种奇特的地质构造-锥形沉积结构体.作者在对这种结构体观测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了结构体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物理力学性质,探讨了它的形成机理.初步认为,这种结构体是沼泽中高大乔木生长所引起的树干基部隆起或翘曲以及伴随产生的沉积.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差异压实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川西北地区众多下二叠统野外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该地区在早二叠世栖霞期兼具碳酸盐台地和碳酸盐缓坡沉积特征,称为均斜台地环境。综合研究认为,均斜台地边缘浅水高能型生物滩为储层发展演化的最有利相带,主要分布于栖二时的天井山—广元西北乡一带,厚度大、分布较广,也是区内最好的勘探相带;而深缓坡和盆地环境则较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演化,主要分布于区内西北部的栖一时和栖二时。 相似文献
10.
方观希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
本文根据安徽省淮南、淮北地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中的植物化石,研究了本区植物群在垂直剖面中的演替特征,划分了五个植物组合带,并据此对本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划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王德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Z1)
根据咸阳地区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对其赋存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丰富,开发历史长、潜力大,优势矿种为石灰岩和煤.但矿山规模小,勘探程度不够,综合利用低.提出了要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重点开发,综合利用,走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编制的目标任务,根据实践经验,探讨了编制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查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方法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区在延长期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及深湖浊积岩。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10期内陆湖盆开始形成,东西两岸两大三角洲裙初步形成;长9期湖盆快速下沉,湖区迅速扩大,三角洲多为破坏性的;长8期三角洲进一步发育;长7期湖岸线大幅度向外推移,西部浊积岩发育,东部三角洲面积明显减小;长6期湖盆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深湖-半深湖面积大大减少,三角洲沉积体系极为发育;长4+5期继承了长6的沉积格局,三角洲建设进程减慢,三角洲大面积沼泽化;从长3期湖盆开始逐步淤浅、萎缩、消亡,河道逐渐发育;长2期分流河道发育;长1期由于差异沉降,在东部子长一带形成沉降中心,沉积了湖相浊积岩。结论在继续重视三角洲砂体的同时,也要加强深湖区浊积岩的勘探。 相似文献
14.
15.
16.
通过对西非被动大陆边缘下刚果盆地中的A区块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确定Albian阶主要为一套具“间断-交叉”混积机理的碳酸盐岩混杂陆源砂、泥沉积,可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经历了从混积缓坡→周缘混积台地→破裂混积台地→深水混积陆棚→深海盆地(深水扇)的沉积演化全过程,对应于威尔逊构造旋回中后裂谷拗陷阶段向大陆漂移的过渡阶段,其中发育主力储、产层的SQ2- SQ3层序为Ⅱ型周缘混积-破裂台地沉积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TST和HST两个体系域.解析了混积碳酸盐岩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响应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混积碳酸盐岩“滑脱-盐拱-转换”多因素联控的沉积演化模式,提出SQ3层序时期的盐拱构造顶部呈帚状分布和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识别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段沉积微相,研究其平面展布规律,以岩心资料为基础,结合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确立马五6段沉积微相的划分标准,建立沉积微相测的井识别技术。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生产中进行应用,对盆地内20余口井进行了沉积微相综合解释,形成了马五6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同时,利用该方法对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为下一步勘探井位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煤矿粗放的开采技术及落后的开采工艺破坏了煤炭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以开滦集团北阳庄煤矿为例,阐述了煤炭地下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从对含水层的破坏程度、排水量、排水影响范围等方面分析了地下水资源破坏之后的难以修复性,指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西部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将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中在建立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专家评价方法的不足,更客观地对矿产资源竞争力进行研究和评价, 来揭示矿产资源优势同经济优势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