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形态多尺度描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空间拓扑关系是空间句法研究的基础.讨论了空间句法的系列变量,并以武汉市为例,提取武汉市的交通网络轴线地图,在GIS环境下讨论了不同尺度空间范围内的空间句法变量,得出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因子,而集成度是描述空间可达性的直接变量.利用空间句法变量可以进一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空间发展是自组织和他组织共同交互作用的过程.利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割方法,借助AutoCAD和DeapthMap软件,构建轴线模型,对平顶山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市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具有以下特征:中心城区的范围不断扩大且空间位置没有发生偏移;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轴线;城市空间智能性水平在下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呈半同心圆状圈层式扩展模式.煤炭资源开采、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因素、企业布局共同影响了平顶山市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该研究可为平顶山市未来城市建设走向提供借鉴,亦可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玥  张奕  田国行 《河南科学》2013,(12):2255-2260
空间句法在城市形态量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通过对句法轴线整合度、整合度核心和智能度等参数值的定量分析,总结出城市形态发展及演变的特征,准确判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从而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运用空间句法,对郑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30---2012年,郑州城市形态由方格网状逐步向环网结合组团模式发展;城市形态演变表现出明显的历史依赖路径;在拓展方向上,城市中心一直集中于主城区,并向东、西、南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字模型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客观描述各类型城市空间的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数据可进一步分析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法构建张家口市线段网络模型,并通过GIS对张家口市14 394个POI兴趣点进行点密度分析,用于检验线段网络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借助Depthmap软件平台对张家口市区空间的整合度、协同度和选择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城市空间形态具有以下特征:(1)部分片区周边空间过于复杂,步行体验有待提高;(2)主城区核心突出,有逐步形成南北双核心的趋势;(3)道路交通南松北紧,部分道路交通可达性较差;(4)城市边界形态逐渐向南北扩张,且南部新城扩张速度快于北部老城。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赤峰市为研究区,利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分割法,借助GIS技术平台和Depthmap软件,提取1964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及1996年、2003年、2009年、2018年快速城市化时期六个时间段的城市交通网络轴线数据,通过空间句法的集成度、集成核和协同度等参数值...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依托空间句法计算方法,以合肥市周谷堆城中村为研究案例,尝试从科学角度探索出一条城中村商业化更新和公共空间优化的新途径,反思当前对于城中村一刀切的整体拆除重建政策,倡导一种基于本地特征的自下而上的空间优化模式,充分发挥村民积极性,引导对其村内环境自主优化,进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带动商业发展,优化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独特的空间形态是根据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长期发展演变而成.本文依据板梁村的实地调研资料,结合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从自然景观、社会背景和宗族文脉等方面深入解析了板梁村的空间形态.结果表明:1)板梁村的空间认知意象和村落的可达性大致呈正相关.2)被访者对村落功能需求的不同决定了其意象认知的不同.3)板梁村公共空间的认...  相似文献   

9.
特定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各种内外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对比不同时期的城市形态结构变化,是探索社会经济动因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上海城市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5幅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历史时期地图,采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分别计算了上海在100年期间城市空间的扩展速度与扩展方位,以及城市空间形状的紧凑度指数与分形维数,综合研究上海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分析其中的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建成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884~1978年为上海城市的低速扩展阶段,战乱动荡时期城市发展相对缓慢;1978~1987年为高速扩展阶段,改革开放让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与城市的社会变革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对居民出行的的便捷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最发达的两个主要城市上海和北京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拓扑分析,量化分析了两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同线路的便捷程度;并通过对比分析对两个城市的交通网络进行了评价,对可达性较差的轨道交通网络及站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集美学村中集美大社聚落的整体空间形态构成,分析集美大社整体空间形态构成与人车流量契合的程度,对集美学村的可持续性更新设计提出规划建议;运用空间句法分析规划成果,从而探讨基于量化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历史街区更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句法的便捷度分析,不论是整体或局部,皆呈现出与集美大社现况相符的结果;同时,集美学村更新设计的大部分规划构想与空间句法的分析成果相符,将空间句法结合历史街区更新实践研究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可达性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布局领域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枞阳县消防站布点及路网数据等信息,结合空间句法和缓冲区分析法对城市消防站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进行定量测度,揭示了不同时期研究区道路网络的可达性分布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情况,为枞阳县消防站的选址布局及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规划道路的全局可达性较现状道路有很大提升,局部可达性有所提升;2)规划道路中的全局可达性较好但未达到1,各空间单元呈离散的模式,与规划的组团式布局相吻合,规划道路中局部整合度和全局整合度较高的路段存在错位现象;3)现有消防站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综合表现良好,可成为区域范围内消防力量有效调配的支持基础;4)除现状以外的其他消防站全局、局部可达性均不是很高,尤其是外围组团的消防站与局部可达性较高的路段有明显的“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3.
归纳了上海城市更新中绿地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从经济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绿地的间接经济效益,使绿地成为城市更新中的动力的解决方法,并从生态角度出发指出绿地规划应当朝着结构网络化,设计生态化方向发展,开展垂直绿化,增加三维绿量.最后以大连路概念规划为例,分析了绿地规划融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形态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讲述国内外城市形态演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①从研究对象看,总结性、概括性的研究多,针对性、个案性的研究少;②从研究手段看。已有研究大都是基于传统的历史资料或统计数据.与GIS、GPS和RS等新技术结合的研究较少,且主要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层面上,缺少城市形态参数与城市的环境条件、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数量分析,在时间序列上对城市形态作量化对比较少;③缺乏对城市形态演变各种动力因素的综合性研究;④对城市的演化过程分析.大都仅仅是从城市形态方面研究,很少定量计算城市扩展或城市形态变化而导致的对周边土地的利用等.  相似文献   

15.
为能够满足居民的就医需求,本研究以武汉市医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周边道路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为基础,对武汉市医院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医院优化布局的建议。研究发现:(1)武汉市三环内道路的句法参数值总体较高,但内部差异明显,居民从局部道路感知全局道路网络比较容易;(2)医院与路网的分布方向总体一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医院等级越高其聚集程度就越强,医院分布密度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逐渐降低;(3)医院的空间布局对高整合度道路的趋向性明显,医院的集聚等级与路网的整合度、选择度和连接值呈正相关,与路网深度呈负相关,高等级的医院集聚圈对道路的依赖性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会展建筑正值昌盛,对于建筑的外在表现的设计创作意念表达与内部功能运作顺畅两方面兼顾,一直就是设计师所关注的问题.会展建筑与一般的公共建筑不同,对内部空间组织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因此其公共空间组织应更受重视.以长沙梅溪湖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招标的5个备选方案为例,依据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工具,解构会展建筑本身特有的空间型态构成的内在句法逻辑,来解释潜藏于建筑表层平面型态背后的深层组构特征,以此验证建筑空间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为从事会展建筑设计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语义差别法的上海街道空间感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助语义差别法研究上海8条具有代表性的街道的空间感知特征及其与街道的客体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街道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街道的客体指标主要影响人们对街道空间的特色、氛围和形态的感知,其中,街道长度的影响力最大,街道曲折度和界面连续度的影响力次之,绿化覆盖率的影响力较弱,而交叉口线密度对空间感知基本没有影响.街道的质感、连续感、醒目感和中心感等感知较为复杂,无法为本次调查所选取的客体指标所解释;客体指标和心理量之间存在交叉影响,与客体指标预期相关的心理量和实际相关的心理量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