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Yb3+和Er3+掺杂浓度的BaIn6Y2O13上转换发光材料。XRD数据显示,所合成的BaIn6Y2O13∶Yb3+, Er3+属于六方晶系,引入激活剂并没有改变基质的晶体结构。利用971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样品,测量样品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上转换发射光谱和发射光功率,计算了上转换能量效率。数据表明在激发密度不变,激活剂浓度增加时,上转换光绿红比减小;激活剂浓度不变激发光密度增加时,发射光绿红比增大。分析表明是由于Er3+之间的交叉弛豫增强导致绿红比随激活剂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Yb3+和Er3+之间的能量传递和Er3+的激发态吸收增强导致绿红比随激发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激发功率增加, 在较低激发功率时, 上转换绿光发射强度与激发功率的二次方成正比; 在较高激发功率时, 上转换绿光发射强度与激发功率的一次方成正比, 与报道的结果一致。能量效率存在极大值, 分别为0.38%(Yb3+掺杂浓度3%, Er3+掺杂浓度1%)和0.06%(Yb3+掺杂浓度9%, Er3+掺杂浓度3%), 产生极值的一个原因是4I13/2亚稳态能级寿命较长, 聚集了大量电子, 使基态电子急剧减少, 导致上转换泵浦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AlF3-YbF3∶Er3+上转换荧光粉,分析了Er3+掺杂浓度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通过X-ray diffraction (XRD)对样品物相分析。利用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该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而提出其上转换能量传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以AlF3-YbF3为基质,当Er3+的掺杂浓度为0.7 mol%时,该荧光粉的红光发射强度最强;通过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电流关系曲线的拟合,表明AlF3-YbF3∶Er3+上转换荧光粉的红光上转换过程为双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3.
NaYF4∶Eu3+, Tm3+, Yb3+材料中Stokes和反Stokes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Eu3+,Tm3+和Yb3+掺杂的NaYF4材料。360 nm光激发呈蓝色发光,峰值位于452 nm,对应Tm3+的1D2→3F4跃迁;395 nm光激发呈橙色发光,峰值位于591 nm,对应Eu3+的5D0→7F1跃迁;409 nm光激发呈红色发光,峰值位于613 nm,对应Eu3+的5D0→7F2跃迁;980 nm光激发呈蓝色和红色发光,发光峰位于474和646 nm。蓝光来源Tm3+的1G4 →3H6跃迁,红光来源Tm3+的1G4→3F4跃迁。在双对数曲线中,蓝光474 nm和红光646 nm的斜率分别为2.1和2.4,在980 nm光激发下,蓝光和红光发射都是双光子过程。还研究了材料的吸收光谱,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测试了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NaYF4∶Eu3+, Tm3+, Yb3+材料具有较规则的六方相结构,结晶良好。  相似文献   

4.
稀土材料红外多光子量子剪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红外量子剪裁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它对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而减低太阳能发电的造价很有意义。论文综述了稀土红外量子剪裁的研究意义,在总结了太阳能电池发电和损耗的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稀土红外量子剪裁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具体途径。同时综述了单掺Er3+材料的稀土红外量子剪裁发光现象:光激发2H11/2能级有很强的4I13/2→4I15/2红外量子剪裁发光,速率很大的{2H11/2→4I9/2,4I15/2→4I13/2}交叉能量传递为导致光激发2H11/2能级有高量子剪裁效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共沉淀法制备NaYF4 : Tm3+,Yb3+的上转换发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m3+和Yb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其中Tm3+和Yb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1%,0.1%。在室温下测试了NaYF4 : Tm3+,Yb3+材料在300~1 100 nm的吸收光谱。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NaYF4 : Tm3+,Yb3+材料为六方相晶体,其颗粒大小约为50~60 nm,产物结晶良好,含有少量杂相。在79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测试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了蓝、绿色上转换发光。讨论了上转换发光的可能机理,蓝光主要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Tm3+1D23H5跃迁。  相似文献   

6.
以EDTA为络合剂,用水热法合成了Er3+,Tm3+和Yb3+共掺杂的NaYF4纳米晶。XRD和TEM的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属于六方晶系。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研究了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对Tm3+和Er3+离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光强与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曲线表明,474,525,539,650 nm的发射均属于双光子过程,408 nm的发射属于三光子过程。讨论了样品的协作敏化和声子辅助共振能量传递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ZnMoO4∶Tb3+绿色荧光粉。XRD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在700 ℃基本形成单一的ZnMoO4相,属三斜晶系,而Tb3+的掺入基本不影响ZnMoO4的结构;TG-DTA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在680 ℃基本形成ZnMoO4相;IR结果表明,在700 ℃燃烧后,没有出现其他有机物的峰,说明柠檬酸已完全分解,掺杂的少量Tb3+已完全溶入了ZnMoO4的晶格中,形成ZnMoO4∶Tb3+固溶体;SEM结果表明,700,750,800 ℃制备的样品随温度的提高颗粒的分散度逐渐提高;激发光谱的主要变化是随着ZnMoO4∶Tb3+的生成而产生出主峰为488 nm处的强峰;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随着ZnMoO4∶Tb3+的形成,最佳激发波长488 nm下,出现了很强的544 nm处的发射峰,对应于Tb3+的5D4→7F5跃迁。通过ZnMoO4中掺杂Tb3+,获得了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绿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M(M=Ca, Sr, Ba)BO3 : Dy3+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特性。LiM(M=Ca, Sr, Ba)BO3 : Dy3+材料的发射光谱均呈多峰发射,对应于Ca,Sr,Ba,其主发射峰分别是Dy3+4F9/26H15/2(484,486,486 nm),6H13/2(577,578,578 nm)和6H11/2(668,668,666 nm)跃迁。监测黄色发射峰时,所得激发光 谱峰值位置相同,主激发峰分别为331,368, 397,433,462,478 nm,对应Dy3+6H15/24D7/2,6P7/2,6M21/2,4G11/2,4I15/26F9/2跃迁。研究了敏化剂Ce3+及电荷补偿剂Li+、Na+和K+对LiM(M=Ca, Sr, Ba)BO3 : Dy3+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敏化剂Ce3+提高了材料的发光强度,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Ce3+浓度为3%;加入电荷补偿剂Li+、Na+和K+后,材料的发光强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Li+、Na+和K+浓度不同,依次为4%、4%和3%。  相似文献   

9.
Tm3+和 Yb3+共掺杂PGETYA玻璃的直接敏化上转换发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景田 《发光学报》2009,30(6):750-753
制备了一种稀土离子掺杂的PGETYA氟氧玻璃材料,它不仅具有较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而且还避免了氟化物基质的缺点。其组分为58.52PbF2-34.43GeO2-3Al2O3 -0.05Tm2O3-4Yb2O3,以共掺杂Tm3+和Yb3+离子为上转换研究的对象。测量了该玻璃系统在980 nm LD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很强的476 nm的蓝色荧光,它来源于Tm3+离子的1G43H6跃迁。同时,还有两个较弱的红色荧光来源于Tm3+离子的1G43H43F33H6跃迁。对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电流关系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此材料的蓝色上转换为三光子过程,红色上转换为双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六种高氯酸掺杂稀土(Dy3+,Tm3+)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 定、摩尔电导率及差热-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组成为 (Dyx,Tmy)L5(ClO4)3·3H2O(x : y=1.000 : 0.000,0.995 : 0.005,0.990 : 0.010,0.950 : 0.050,0.900 : 0.100,0.800 : 0.200;L=C6H5COCH2SOCH2COC6H5)。并详细讨论了六种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从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图可以看出,Tm3+对Dy3+的荧光有增强效应。这可能 是因为在惰性稀土离子Tm3+与活性稀土离子Dy3+之间有能量的传递。而且当Dy3+与Tm3+的量比为0.950 : 0.050时,掺杂配合物表现出最佳的发光性质。另外,Tm3+对577.4 nm处4F9/26H13/2 峰的荧光敏化作用的程度高于对487 nm处4F9/26H15/2 峰的荧光敏化作用。4F9/26H15/2 峰的荧光强度增强了212%,而4F9/26H13/2峰的荧光强度增强了264%。所以,Dy3+离子的两个特征峰的发射强度比趋近于1,为1.078,使得配合物在紫外灯下发白色荧光。有可能成为一类发白色荧光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肖生春  郑涛  桑琦  吕景文 《发光学报》2012,33(3):275-279
制备了新的Er3+/Yb3+共掺氟氧硅酸盐微晶玻璃,测试了材料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上转换光谱表明:有红(645 nm)、绿(545,522 nm)、蓝(480 nm)4个发光中心,分别对应Er3+4F9/24I15/24S3/24I15/22H11/24I15/24F7/24I15/2 跃迁。发光曲线拟合斜率分别为1.81、2.39、1.95、2.15,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样品经热处理降低了声子能量,大大提高了上转换效率。采用Judd-Ofelt理论对样品光谱进行了分析,拟合得到了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掺铒TeO2-ZnO-PbCl2碲酸盐基氧卤玻璃在977nm激光二极管抽运下的发光和上转换发光特性,结果发现除红外153μm4I13/2→4I15/2发光外(荧光半高宽高达69nm),该玻璃还存在很强的2H11/2→4I15/2(527nm),4S3/2→4I15/2(549nm)和4F9/2→4I15/2(666nm)可见上转换发光.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得到玻璃强度参数Ωt(t=2,4,6)分别为Ω2=587×10-20cm2,Ω4=208×10-20cm2,Ω6=116×10-20cm2,计算了铒离子跃迁振子强度、自发辐射概率、荧光分支比、荧光寿命等光谱参量.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得153μm处的玻璃受激发射截面可达875×10-21cm2实验结果表明,与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氟化物玻璃等比较,掺铒碲酸盐基氧卤玻璃在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和上转换激光器中有着极大的研究和应用潜力. 关键词: 掺Er3+ 碲酸盐玻璃 氧卤玻璃 Judd-Ofelt理论 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3.
Er:YLF晶体中Er^3+离子的光谱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莉蕾  沈文忠 《光学学报》1996,16(12):708-1713
利用居地-奥非脱(Judd-Ofelt)理论计算了Er^3+离了在氟化钇锂(LiYF4简写为YLF)晶体中的辐射跃迁几率Ajj无辐射跃迁几率ωJJ及激发态荧光寿命τ,并根据荧光动力学方程计算出各激发态布居数NJ与掺杂浓度x的关系,对2.7μm激光(^4I11/2→^4I13/2)来说,掺杂浓度要大于~3at%,才能实现布居数反转,对波长为1.73μm的^4I13/2→^4I15/2跃迁,存在荧光强  相似文献   

14.
Er3+/Yb3+共掺杂氧氟硅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研究了Er^3 /Yb^3 共掺氧氟硅酸盐玻璃的吸收光谱、上转换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了氧氟硅酸盐玻璃中Yb”敏化Er^3 的上转换发光机理。结果表明:通过975nm的激光二极管激发,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蓝光(408nm)、绿光(529nm和545nm)和红光(667nm),分别是由于Er^3 离子。H9/2→^4I15/2,H11/2→^4I15/2,H3/2→^4I15/2和H9/2→^4I15/2跃迁。随Yb2O3浓度的增加。Yb^3 对Er^3 的能量转移增强,因此蓝光、绿光和红光的发光强度都增强,强烈的绿光和红光激发是由于双光子吸收过程,而微弱的蓝光是由于三光子吸收过程。拉曼光谱发现,对Er^3 离子在氧氟硅酸盐玻璃中的上转换发光。玻璃结构中的PbF2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还原气氛中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2+-Dy3+共掺硅酸盐玻璃,热处理后得到了Eu2+-Dy3+共掺透明SrSiO3微晶玻璃。测试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不同Eu2+-Dy3+物质的量比下微晶玻璃发光的变化并计算了对应的色坐标。研究发现,样品发射光谱范围在400~600nm,其中400~550nm(绿光)的宽发射谱带来自Eu2+的5d→4f跃迁,而位于483nm(蓝光)和575nm(黄光)的尖峰则来自Dy3+的4F9/2→6 H15/2和4F9/2→6 H13/2跃迁;在紫外(UV)光(365nm)激发下通过调控Eu2+-Dy3+物质的量比可得到发白光的微晶玻璃,当Eu2+-Dy3+物质的量比为1∶8时,Eu2+-Dy3+共掺SrSiO3透明微晶玻璃所发白光最佳,对应的色坐标(0.268,0.356)位于CIE标准色坐标图的白光区域且最接近理想白光。结果表明,Eu2+-Dy3+共掺SrSiO3透明微晶玻璃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用棒管法拉制了Tm3+/Ho3+掺杂的碲酸盐微结构光纤,并获得了2 μm的激光输出。以1 560 nm的Er3+掺杂石英光纤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在22 cm长的微结构光纤中,得到了最大功率为8.34 mW、波长为2 065 nm的连续激光输出,泵浦光功率为507 mW,斜率效率为2.97%。研究结果表明,Tm3+/Ho3+共掺碲酸盐微结构光纤是一种用于研制2 μm激光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7.
测量并分析了980nm抽运下Er3+∶YVO4晶体的上转换荧光,建立了描述Er3+离子跃迁的速率方程。通过求解速率方程并拟合1550nm,980nm和550nm的荧光衰减实验曲线,得到了4I13/2+4I13/2→4I15/2+4I9/2,4I11/2+4I11/2→4I15/2+4F7/2的频率上转换系数C22=9.221×10-17cm3s-1,C33=7.545×10-17cm3s-1。通过测量980nm抽运下的550nm荧光衰减谱,得到了4S3/2能级的主要上转换机制是以激发态吸收为主。  相似文献   

18.
Er3+掺杂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Er3+掺杂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的吸收光谱、上转换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了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中Er3+的上转换发光机理. 结果表明:通过975nm的激光二极管激发,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蓝光(411nmj)、绿光(525和543nm)和红光(655nm),分别是由于Er3+离子2H9/2→4I15/2, 2H11/2→4I15/2, 4S3/2→4I15/2, 和4F9/2→4I15/2跃迁. 随Er2O3浓度的增加,蓝光、绿光和红光的发光强度都增强,上转换发光机理主要涉及能量转移和激发态吸收,强烈的绿 关键词: Er3+离子 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 上转换光谱 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9.
李永进  黄杨彬  刘群  邱建备  尹兆益  宋志国 《物理学报》2015,64(17):177803-177803
本文采用固相法在500℃合成了Er3+/Eu3+共掺BiOCl 荧光粉, 并通过XRD, SEM, 吸收, 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 XRD 和SEM结果表明在500℃下即可成功合成纯四方相片层结构的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 吸收光谱表明掺杂Er3+/Eu3+离子使BiOCl形成杂质能级; 激发光谱显示该荧光粉具有来自于基质BiOCl价带(VB)到导带(CB)跃迁的优异宽带近紫外激发特性. 在38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 同时获得了Er3+离子和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 其中发光中心位于410 nm (2H9/24I15/2), 525 nm (2H11/24I15/2), 554 nm (4S3/24I15/2), 673 nm (4F9/24I15/2)的发射峰来自于Er3+离子的跃迁, 而581 nm(5D07F0), 594 nm (5D07F1), 622 nm (5D07F2), 653 nm (5D07F3), 699 nm (5D07F4)的发射峰则来自于Eu3+离子的跃迁. 值得注意的是, 与传统Er3+/Eu3+掺杂的材料不同, 该荧光粉还具有独特高效的紫光(Er3+)和长波红光(Eu3+)发射特性, 分析表明这与BiOCl的结构有关; 并且通过改变掺杂浓度, 实现了发光颜色由黄绿光→黄光→橙红光的调节. 研究结果表明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近紫外激发白光LED荧光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aF2∶Yb3+,Er3+上转换纳米粒子.在980 nm激发下,研究了来源于Er3+的2H11/2/4S3/2→4I15/2跃迁的绿光发射和来源于4F9/2→4I15/2跃迁的红光发射.由于Er3+具有一对热耦合能级(2H11/2/4S3/2),所合成的样品在293~573 K温度范围内有良好的温敏特性.利用荧光强度比(FIR)技术,测得样品在483 K时具有最大灵敏度0.002 85 K-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