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 相似文献
2.
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很多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存在困难.在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知识体系中,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能够从一定层面揭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很多学生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这对他们数学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具有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对初中数学中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难点突破策略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教学生会学” .要使学生会学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思维 .其核心是会发现问题、会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而这一切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以下是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策略之一 :引导学生头脑风暴 ,培养其开放性开放性表现为对新事物比较敏感 ,不保守 ,不墨守成规 ,有一种探新精神 .头脑风暴也称集体思维法 .实施办法是 ,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需要 ,对某个问题组织小组探讨 ,通过相互启发、激励 ,让创造性设想发生连锁反应 ,产生共振 ,形成更多的创造性设想 .一般地 ,设想出的方案越多 ,… 相似文献
6.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解题后的反思是解题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谈几点看法.1挖掘教材例题本身价值,重视“三基”教学,培养解题反思能力首先,教材中素材的选取,反映了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课程内容的呈现,反映了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根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阐述在概念性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并结合教学案例“对数的概念”谈谈“最近发展区”思想在概念性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无限问题正确性的数学方法.由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是不可能通过有限次检验去证明.这需要通过在有限的情况下,去证明无限的情形.而数学归纳法正好提供了一种从有限到无限,保证命题结论正确可靠的数学方法.它的操作步骤简单、明确,教学重点不应该是方法的应用.不能把教学过程当作方法的灌输,技能的操练.应当强化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教学,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寓于对归纳法的分析、认识当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看到数学归纳法产生的背景,从一开始就注意它的功能,为使用它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强化归纳思想的教学,这不仅是对中学数学中以演绎思想为主的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良机.在设计时,更注重教学引入的选取照顾学生的接受性,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希望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教师提供的数学问题,更期待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质疑、发散、联系、猜想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还能使他们扎实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完善知识结构,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家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 相似文献
11.
12.
学生步入高三,复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要想再有所提高则非常费力,学习遇到了"瓶颈",传统的做法是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学生苦不堪言,效果也不是很好,本文从问题的创设和解题反思两个角度谈谈高三数学复习应如何有效地突破"瓶颈".一、合理设置问题,增强课堂复习的紧凑感1.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层次感案例1: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求函数值时,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到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具有梯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让课堂最初由问题引起,最终远远胜过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4.
15.
1提出问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首次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变化之一.在以前的《大纲》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但是,这次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这样"过程与方法"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涉及的"过程性目标"的论述有很多,我们不难发现,以"经历"、"体验"、"模仿"、"体会"、"发现"、"探索"等为标志的过程性目标,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形式、学习方法、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开拓视野、培养习 相似文献
16.
“为思维而教”.数学教学要深刻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插上思维飞翔的翅膀,沟通数学问题内部多层次的联系,让学生对问题“不仅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深入数学问题的本质,激活学生思维?结合例子谈“三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要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 相似文献
18.
类比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数学基本方法.它是由数学基本思想——“推理”派生而来.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其中类比推理是指将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的某些方面作类似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相似点,并以此为依据,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方法、理论迁移到新事物中,通过推理等论证方法,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或规律,以及可能相同或相似的结论.类比推理对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产生错误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常常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或审题不细心等.…… 相似文献
20.
1"问题解决"的含义关于"问题解决",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把"问题解决"看成是一种教学手段,这是把"问题解决"从属于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把"问题解决"当作一种背景,即通过问题来引入有关的教学内容,并通过问题解决来达到复习、巩固及检查的目的.第二种理解把"问题解决"看成是一种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