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O3,A2BO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CH4,NH3完全氧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CO,CH4和NH3在LaNiO3,La2NiO4和LaSrNiO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2BO4型氧化物(La2NiO4,LaSrNiO4)比A  相似文献   

2.
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变应答/质谱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要理,研究结果指出,在常压973K条件下,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按直接氧化机理进行,H2和C烛甲烷部分氧化的一次产物,其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1.CH4+xNi-NixC+2H2,2.O2+2Ni-2NiO,3.NixC+NiO-CO+(x+1)Ni。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一系列V,Ag,Ni原子比不同的三元氧化物,应用TPD-MS技术研究了样品表面氧的性质,并测定了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存在有多种吸附的氧物种。在脱附温度<900℃: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为0.25或0.50时,仅在低温处出现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附峰;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增高到>0.75时,除有表面的O^-和O^2^  相似文献   

4.
La2NiO4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chini方法合成了La2NiO4+δ粉体,通过XRD,O2-TPD,TG和XPS等对其物相、氧非计量以及表面状态进行了表征;制备了La2NiO4+δ致密透氧膜并考察了其透氧性能。发现其非计量氧的脱出、补充有可逆性;表面吸附氧可转化成O^δ-物种,在膜操作状态下,通过体相填隙氧浓差扩散到低氧压侧,以O2形式脱出,实现连续透氧。  相似文献   

5.
用Mg^2+部分置换SrTiO3中的Ti^4+,由于Mg^2+与Ti^4+的电荷差异而在晶格中生成了氧缺陷,通过氧缺陷上吸附的活性氧物种,在低于600℃温度范围内甲烷可以进行氧化偶联反应。由于吸附的活性氧物种随着反应的进行被消耗掉的同时,生成的水吸附在氧缺陷中抑制了气相氧的吸附。当提高反应压力时,氧缺陷中吸附的氧物种不断补充,使甲烷的氧化偶联反应可以进行。  相似文献   

6.
用ESR对比研究了掺杂Nb对α-Bi2Mo3O12催化剂丙烯还原和氧再氧化的影响,并用XPS原位Ar^+溅射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与再氧化过程,观察了上述过程中催化剂内金属离子的价态变化和晶格氧的扩散现象,提出了Bi-Mo间通过晶格氧扩散所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及模型,探讨了Nb^5+取代MO^6+产生的氧空位对加速晶格氧扩散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固体表面化学发光分析 Ⅱ.单矿物和钢中镍的微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Ni(OH)^2-nn催化剂H2O2氧化Luminol的化学发光反应,与Ni^2+的催化化学发光反应比较,它更适合于固体表面化学发光分析。利用Ni^2+在用丙酮-盐酸-水作展开剂的纸上色谱行为中Rt值为零的特点,与大多数干扰离子进行分离,实现了单矿物和钢铁中镍的快速纸上色谱-固体表面化学发光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CO,CH_4和NH_3在LaNiO_3,La_2NiO_4和LaSrNiO_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 ̄(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 ̄(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_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_2BO_4型氧化物(La_2NiO_4,LaSrNiO_4)比ABO_3型氧化物(LaNiO_3)较利于CH_4的氧化。  相似文献   

9.
乙醇在Ni-Mo合金电极上氧化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循环伏安以及稳态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在1mol.L^-1KOH溶液中,乙醇在电沉积Ni-Mo合金电极上氧化的电化学特性,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计乙醇在电沉积Ni-Mo合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碱性溶液中,Ni(OH)2/NiOOH电对的氧化还原过程是乙醇氧化的前期步骤,Ni(OH)2/NiOOH)电对相应的速度常数(即k1和k-1)是电极电位的函数,乙醇氧化是通过一个速度常数为kc1的化学反应来完成,推导出了各个动力学方程并将实验数据与方程进行比较而获得各个动力学参数,电化学速度常数k1(E)=1.41*10^7exp(0.5FE/RT)mmol.cm^-2.s^-1以及k-1(E)=0.711exp(0.5FE/RT)mmol.cm^-2.s^-1,E是相对饱和甘汞电极(SCE)的电极电位,而化学反应的速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镍和壳聚糖镧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IR、ESR和XPS的测试结果可知,Ni^2+或La^3+与壳聚糖(CS)键节单元上的氨基N和仲羟基O发生配位反应,形成CS-Ni^2+或CS-La^3+配位聚合物膜。通过电导率研究其配位数,发现Ni^2+或La^3+可与壳聚糖的3个或5个键节单元配位。根据以上的实验可推定中心离子Ni^2+与壳聚糖3个键节单元上的氨基N和仲羟基O结合,形成六配位的CS-Ni配位聚合物La^3+与壳聚糖5个键节单  相似文献   

11.
Ni^2—交换蒙脱石中的镍物种及焙烧温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组自制Ni^2+交换蒙脱石样品中镍物种的存在在形及焙烧温度影响进行了TPR和XRD考察结果表明,样品中镍负载量等于或小于Ni^2+的交换量时,镍主要以难还原听可交换性阳离子Ni(OH)^q+x和易还原的自由态镍Ni(OH)2或NiO两种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吕鑫  徐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11):1757-1760
采用在晶体场中嵌入原子簇的量子化学DV-Xα方法,计算氧物种O2,O2^-,O,O^-,O^2-等在NiO(100)面上阳离子吸附质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分子氧吸附时,产生O2^δ-(0.24<δ<0.88)吸附基团,并随着δ值的升高,进一步分解产生O^-基团;各种氧物种的吸附都使得吸附位阳离子的氧化态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了CO2程度升温脱附(CO2-TPD)、CO2分步热脱附(CO2-STD)、CO2气氛中电导测量和CO2作为甲烷氧化偶联反应(OCM)烯释气等方法,研究了在受主掺杂CaTiO3体系的OCM反应中CO2的作用。受主杂质Li^+,Mg^2+,A^3+掺杂的CaTiO3的分压及吸附温度等因素有关。大部分吸附的CO2与催化剂中的Ca(OH)2作用形成了CO3^-,少部分与催化剂晶格中的活泼氧化物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5,10,15,20-四(4-乙酰氧基苯)卟吩(T(4AOP)P)及其Cu,Zn,Fe,Co,N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H2Cl2-0.1mol/ITBAP体系中的循环伏安(CV)。研究结果。CV实验表明:Cu^2^+,Zn^2^=,Ni^2^+离子以稳定的+2价存在于T(4AOP)P中,电子转移反应在卟啉环上进行,而Fe^3^+,Co^2^+离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价态变化。实验发现...  相似文献   

15.
铈离子清除超氧物自由在的机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光辐照核黄素作为超氧物自由基(O2)源,研究了Ce^3+、Ce^4+对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羟胺化的抑制作用和铈离子存在时H2O2含量、核黄素光分解、溶解氧消耗和变化以及铈离子价态的变化。从而得知,铈离子可清除O2,其机理为:Ce^3+供给O2电子氧化为Ce^4+、O2还原为H2O2;Ce^4+从O2获得电子还原为Ce^3+,O2氧化为O2。所以微量的铈离子可清除大量的O2。  相似文献   

16.
Li^+/MgO上乙烷氧化脱氢的活性中心(Li^+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MgO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及IR,TPD等测试手段对(Li^+O^-)中心的形成机理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Li^+O^-)中心最初生成与MgO表面的自由羟基相关,气相氧,反应温度,配位数等对生成(Li^+O^-)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稀土金属氧化物(La2O3,CeO2,Pr6O11和Nd2O3)对Ni/α-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影响.X光粉末衍射和活性考察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使Ni/α-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稀土氧化物与活性组份Ni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催化剂表面Ni晶粒的生长和迁移,由于这种作用也抑制了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生成.在实验中还发现CeO2容易进行Ce3+Ce4+氧化还原反应而对反应具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尖晶石型铁酸盐的制备和表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空气氧化湿法制备尖晶石铁酸盐,得到最佳生成条件为:R-2OH^-/(M^2++F2+)≥1.0;M^2+/Fe^2+=0.5摩尔比;氧化温度343-358K;氧化时间10-25小时。通过XRD、TPR和TPD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讨论了尖晶石型铁酸盐的氧化-还原活及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Ni—La2O3复合镀层的氧化行为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金属镍、镍镀层及Ni-La2O3复合镀层于900℃、1000℃时的恒温氧化实验,发现Ni-La2O3复合镀层的氧化行为明显改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的观测研究表明,Ni-La2O3复合镀层氧化时,纳米尺寸的La2O3颗粒掺入到氧化层中,形成了NiO-La2O3复合氧化物层;在氧化层晶界发现了异常原子排列的新现象。由此认为,Ni-La2O3复合镀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小尺寸  相似文献   

20.
Ni-B超细非晶合金的化学制备、反应机理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水溶液中NiCl2与KBH4的反应及其产物Ni-B超细非晶合金的性质。详细探讨了反应的电化学基础和反应过程机理。发现Ni^2+与BH^-4的反应独立的基本反应组成,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BH^-4的分解即与H2O的反应,Ni-B则产生于Ni^2+的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