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制备了二苯卡巴腙键合硅胶,研究了此键合硅胶的性质及对常见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行为,发现对水中痕量Hg(Ⅱ)有好的选择性富集效果,通过实验对富集条件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对Hg(Ⅱ)的最大富集率可达100%,最大吸附量为1.84×10-3mmol g。该键合硅胶对于水中痕量Hg(Ⅱ)的富集分离与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富集作用,富集倍率为540。可在Cd(Ⅱ)、Ni(Ⅱ)、Co(Ⅱ)、Mn(Ⅱ)等多种金属离子存在下对Hg(Ⅱ)进行选择性富集。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氮杂冠醚键合固定相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曾用γ-氯丙基键合硅胶(CPS),在氢化钠(NaH)作用下合成了3-(氮杂-18-冠-6)丙基键合固定相(BCP)[1].该固定相对碱基、核苷酸、硝基苯酚等有较好的分离选择性,但由于NaH对硅胶基质腐蚀作用较大,导致BCP柱效及渗透性较低.本文采...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键合硅胶经对甲苯磺酰化后,与2,4,6-三硝基苯酚(PA)反应得到2,4,6-三硝基苯酚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PCDS);采用元素分析、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CDS对稠环芳烃、位置异构体、丹磺酰化氨基酸等物质的分离性能,并对其分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梁倩  周玉红  张之伦  黄明贤 《色谱》2020,38(8):937-944
研究通过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胶整体材料进行研磨、浮选、假晶相转换和水热处理,最终获得了粒径为2~5 μm、孔径为20~60 nm的硅胶颗粒。利用部分含氟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apstone FS-66和常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成的双胶束模板体系对硅胶基质进行假晶相转换处理;再采用碳酸钠溶液水热处理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孔径。用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解吸等温线测量对扩孔处理前后的硅胶整体材料研磨颗粒进行表征,结果清楚地显示了处理前后的形貌变化和差异。随后将含有长链聚乙二醇(PEG)的硅烷键合到扩孔后的硅胶颗粒表面,分别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固定相进行表征,并对固定相进行色谱性能评价。对键合固定相的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硅胶表面键合PEG的含量约为8%。研究揭示了利用假晶相转换法与碳酸钠溶液水热处理和长链PEG硅烷修饰的硅胶整体材料颗粒在尺寸排阻色谱分离蛋白质方面的良好分离效果。同时进一步的高效液相色谱评价结果表明,该键合固定相还可用于疏水作用色谱模式分离核糖核酸酶A和溶菌酶,以及可用于亲水作用色谱模式分离吡啶甲酸、左旋多巴、三聚氰胺和邻苯二酚等极性比较强的化合物。研究显示了PEG键合固定相具有多功能性,及其在多模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键合硅胶经对甲苯磺酰化后, 与8-羟基喹啉反应得到8-羟基喹啉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QCDS). 采用元素分析、热分析及固体核磁波谱对键合固定相进行表征. 考察了QCDS对位置异构体、丹磺酰化氨基酸异构体、苯丙酸类药物和核苷等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氨丙基键合硅胶(SiO2-N)、乙二胺-N-丙基键合硅胶(SiO2-2N)、二乙烯三胺基键合硅胶(SiO2-3N)、三乙烯四胺基键合硅胶(SiO2-4N)、四乙烯五胺基键合硅胶(SiO2-5N)、五乙烯六胺基键合硅胶(SiO2-6N)和聚乙烯亚胺基键合硅胶(SiO2-nN),一步法制备的SiO2-N和SiO2-2N的胺基键合密度高达2.07 mmol/g和1.71mmol/g,两步法制备的SiO2-nN的胺基键合密度为0.02mmol/g,其余胺基键合硅胶中胺基密度约为0.50mmol/g。这7种胺基键合硅胶被用于水溶液中常见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分别加入10 mL 400 mg/L的Pb2+溶液(pH 5)和20 mg胺基键合硅胶进行吸附,10 h后,Pb2+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SiO2-N、SiO2-2N、SiO2-3N、SiO2-4N、SiO2-5N、SiO2-6N和SiO2-nN对Pb2+的吸附量依次为131.28、138.98、85.37、75.22、61.87、79.12和114.06 mg/g,这些胺基键合硅胶在吸附Pb2+方面均非常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7.
苏星光 《分析化学》1998,26(6):715-718
将流动注射在线预富集系统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以C18反相键合硅胶为柱材料,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为螯合剂,乙醇为洗脱液,以固定体积洗脱方式测定了Cd、 Cu和 Fe,富集倍数分别为 40、29和 18(与 30 uL进样量相比),检出限(3σ)分别为 0. 4、3. 0和 22 ng/L。  相似文献   

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华  王俊德  钟虹敏  罗丽梅 《色谱》1998,16(3):220-22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几种大孔硅胶烷基键合固定相在等度淋洗条件下进行蛋白质分离的色谱性能。研究了冲洗剂中有机溶剂异丙醇的浓度、离子对酸(TFA)浓度对蛋白质保留时间的影响。探讨了蛋白质在RP-HPLC中的保留机理。结果表明,大孔硅胶(20~30nm)短链(C4和C8)烷基键合固定相适合蛋白质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1,8-二羟基萘-3,6-二碳酸键合硅胶(HNSA·SG)的合成方法,研究了HNSA·SG的性质及其对痕量元素的富集和分离行为。结果表明:HNSA·SG能在6mol/LHCl~pH8.0的溶液及常见有机溶剂中稳定存在;对Pd(Ⅱ)和Cu(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53μmol/g和197μmol/g;pH2.0时,可用HNSA·SG柱将痕量Pd(Ⅱ)与常见过渡金属离子分离;pH6.0时,HNSA·SG柱可将痕量Cu(Ⅱ)与性质相近的Pb(Ⅱ)、Cd(Ⅱ)、Mn(Ⅱ)、Co(Ⅱ)、Ni(Ⅱ)等金属离子分离。经柱富集后,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Cu(Ⅱ),测定下限可达ng/g级。  相似文献   

10.
键合反相硅胶的简单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智  何延红 《化学通报》1998,(12):57-57
用柱层析分离天然有机物时,经常遇到的困难是:尽管选用了各种各样的淋洗剂体系,还是不能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据笔者经验,这时若变换固定相(如将硅胶换成氧化铝、聚酰胺、硅藻土或采用反相键合硅胶等),可能会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可见,丰富固定相的种类对有机化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