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化学教学法,第二分册,奚尤什金著,第九章“碳燃烧”第一节,“本章的教导任务和本章的内容”,第16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学习碳的时候,学生认识了碳的若干化学性质。同时他们对元素和单质的概念的理解也正确了。学生认识到一个新的、有重大实用意义的现象——吸附作用。在学习燃烧的时候,学生应该领会到掌握这个非常重要的化学过程在化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四课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一、本课目的:使学生知道燃烧的意义,并使学生了解温度和空气中的氧在可燃性物质燃烧时所起的作用。二、检查学生知识:(1)在自然界分布最广的是哪种碳酸盐?(2)一氧化碳有什么主要用途?(3)哪类反应叫化合反应?那类反应叫分解反应?(4)碳和硫各在氧中燃烧有什么相似现象(生光和热)?生成什么物质(氧化物)? 三、讲新课: 1.教师结合上面的提高,叫学生回想氧气性  相似文献   

3.
本章教材在讲授时,应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加以联系。本章教材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碳及含碳化合物的性质、生成与用途的部分,一为燃烧及火焰与燃料之研究。根据教学大纲,本章教材可分十课时进行。讲授次序,与课本的节目不同,除已精简者之外,讲授程序如后:第一课Ⅰ.碳第七节自然界里的碳第八节碳的用途第二课第四节二氧化碳和碳酸第三课第五节碳酸盐第六节一氧化碳第四课Ⅱ.燃烧第一节什么是燃烧第二节燃烧的条件第五课第二节燃烧的条件(续)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绪言”的目的,在於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产物,而化学就是自然科学里的一个重要部门。绪言首先通过了古希腊学者赫拉克利特(公元前五世纪初)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可能再一次进入同一条河流”,来说明物质永恒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更用山河的变迁、动植物的生长与人的呼吸来加深说明这一规律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这篇参考资料里有关我国化学生产情况的内容,不仅供初三、高一化学教师在讲授绪言时参考,并且可供各年级化学教师在讲授某些重要内容(如酸、碱、肥料、石油、橡胶、钢铁等)时作参考用。  相似文献   

6.
前章教学目的是要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再用分子学说解释物理现象——物理变化及物理性质;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进一步说明“分子由原子构成”,再用原子学说解释化学现象——化学变化及化学性质。所以第一、第二两章是初中全部化学的主干,就是以原子分子论为中心而研究物质的变化。本章编排的系统是。  相似文献   

7.
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目前主要是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提高教学质量是多方面的。根据前政务院“关于发展和改进中学教育的指示”中说“钻研教材,相应的改进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现仅就我个人在钻研燃烧条件一节教材的心得,写出来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8.
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做好首因效应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原子量”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比較难以理解。因为一般的重量單位,像斤、兩、吨、克等,都是具体的实际重量,而原子量的單位,“氧單位”学生往往感到糢糊抽象,难以理解。在“化学通报”1955年9月号,琴仿同志所写“初中化学‘化学反应、原子、元素符号及分子式’的教学”一文中,所談到的,原子量的教学,文中一方面講物質有重量,物質由分子組成,所以分子必有重量,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必然都有重量,原子的重量虽然微小,但是用科学方法、可以测定。但在另一方  相似文献   

10.
张健如 《化学教育》1983,4(3):49-50
为了配合初中化学课本的教学,上海市几位有经验的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季文德、刘正贤等同志合编了《初中化学教学参考书》(下称参考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3年秋出版,供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这本参考书是根据初中化学课本的内容和要求,总结了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分析镁条燃烧实验在不同版本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围绕核心知识所发挥的作用。重点对镁条燃烧实验在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程中的适切性进行讨论,通过对反应原理的复杂性、实验结果的多样性、实验过程的危害性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镁条燃烧实验操作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作民 《化学教育》1991,12(2):18-21
初中化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是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如何使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摆在中学化学教育与教研工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自1986年秋季开始,我们借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与“掌握学习”策略,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以“初中化学目标教学”为题、以“探索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为目的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前五章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关于原子-分子论的基本原理、重要的化学定律、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关于物质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对这些原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仅仅是初步的,教师还需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来加深和巩固,以期达到使学生自觉的牢固的掌握系统的化学基本知识的目的。一、本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通过对几类典型化合物的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火”为主线,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设计“识火”“用火”“灭火”“防火”等教学环节,建构初中化学“三维共生”课堂,即“指向生活生本共生”的课堂,基于生活真实情境的“识火”,培养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素养,建构燃烧模型;“指向生成互动共生”的课堂,在“用火”中设计创新实验对已建构模型进行修正与应用,落实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指向生长融合共生”的课堂,在“灭火”和“防火”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真正做到“课已毕,意犹存”。  相似文献   

15.
顾润瑛 《化学教育》1988,9(5):24-26
本章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开始。“万事开头难”。起始章教学的“难处”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师生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是教材内容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讲分子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导出原子论,而全部化学变化又是以“原子”为基础的,很显然本章是全书开始的最重要的一章。所以教学大纲中指示说:“初中全部化学课程是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前一章中曾经提到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这两个概念,并通过分子论将物理现象加以充分说明,因此,本章就紧接着研究化学现象。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研究分解反应,这不单是为了便於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区别出:在物理现象中,由於物质分子运动形式不同呈扩散、蒸发和凝固等现象但并不变成别种物质;而在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分裂,由於原子的重新组合和排列而变成新的物  相似文献   

17.
实录了1堂"氧化物的复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以氧化物知识复习为主线,将游戏的元素和方法融入教学情境,从元素观、转化观和分类观的视角去认识和剖析氧化物及其转化规律,体现了物质研究的一般方法,呈现了1堂学科观念教学的具体课例,凸显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的基本流程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在初中化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中提到:“初中全部化学课程是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虽然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个理论,是通过全部化学课程的学习,随着他们自己知识的积累而逐步进行的。”但由於全部教材都要贯串这个理论,因此对原子—分子论的基本论点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化学对原子—分子论分做两章叙述,由於要讲清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再讲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把分子论放在前面。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第一、二两章是初中全部化学的基础,则  相似文献   

19.
白福秦 《化学教育》1996,17(4):21-26
碳和碳的化合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等四章之后,“铁”、“溶液”、“酸、碱、盐”等三章之前。  相似文献   

20.
本年6月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后,总路线的精神照耀着各项工作;在化学课中应该怎样作?同时在化学课中怎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固然这问题关系着全部学校教育,可是在初中的第一节化学课——绪言里,就要注意到这问题,应该十分仔细的备好这一堂课,要使它在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的工作中,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分析课本上“绪言”有以下几个重点:1.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学了化学就能掌握物质变化规律,制造多种多样物品,提高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