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中国科学院成立50 周年所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杨振宁教授作了题为《量子化、对称和相位因子--20 世纪物理学的主旋律》的学术报告;2002年,在巴黎国际理论物理讨论会上, 他又作了类似题目:Thematic Melodies of Twentieth Centure TheoreticalPhysics: Quantization, Symmetry and Phase Factor 的报告,一再强调“量子化、对称和相位因子是20 世纪物理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谈到超弦理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李淼研究员* 不仅曾为本刊写过“弦论小史( 一)( 二)( 三)”,还在网站上传过“弦论通俗演义”,就宣传弦论来说,实在没有必要再写点什么,但是,这一系列讲座,原定以“超弦理论:四种自然力走向统一的一种尝试”作为结束,因此,我们不得不参考李淼的相关文章、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丁亦兵教授多年前为本刊编译的“著名物理学家谈超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常哲研究员为本刊撰写的“超弦与M 理论”,以及B. 格林著、李泳译的《宇宙的琴弦(The Elegant Universe)》来完成这最后的一讲。  相似文献   

3.
 一、“新金矿”1986年5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来华讲学时,有人问他:“应当选择哪些领域研究才有发展前途?”他在回答中特别提到了准晶和自由电子激光(以下简称FEL),并说:“这好比淘金矿,当然以淘新金矿为好.”为什么杨振宁把研究FEL称为“淘新金矿”?这可从人类对电磁波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得到答案.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光都是一种电磁辐射,激光也不例外,它是整个电磁辐射波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电磁辐射波谱包括有长波、短波、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γ射线等多个波段.  相似文献   

4.
 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Beijing Institute ofModern Physics,简称BIMP)是由李政道教授倡议,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87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学成立.国家教委聘请李政道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兼“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陈佳洱教授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设立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国内科学研究的横向联合,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使“中心”逐步成为培养现代物理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开放型教学和科研基地.“中心”主要活动方式是,按精选的题目,组织国内精干的学术队伍,与国外著名学者一起,就现代物理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组织力量突破.  相似文献   

5.
黑洞趣闻     
 人们常把“黑洞”、“白洞”、“空洞”称之为宇宙三怪.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回的NGC7457照片,使众多的天文学家为之鼓舞.因为围绕黑洞是否存在,人们已经苦苦追寻它将近200年了.由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丁亦兵教授编译的《黑洞趣闻》系列文章,妙趣横生地叙述了人们是怎样探索黑洞这一当代科学“六大悬案”之一的奥秘的,希望有更多的学者、科普作家写出这类好文章.  相似文献   

6.
 黄昆先生巳经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了七十年.在前不久举行的“黄昆教授七十寿辰学术报告会”上,一百多位黄昆先生的同事、朋友及学生济济一堂,用科研成果向我国固体物理领域的开拓者,表示自己的祝贺和仰慕.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四十多年的挚友,专程从大洋彼岸赶来祝贺.李政道先生也发来了高度评价黄昆成就的贺信.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公司特地出版了“晶格动力学和半导体物理--黄昆教授七十寿辰纪念”一书,十五位国外知名学者与十九位国内专家在上面撰写了专论.黄昆先生的学术成就,对祖国物理学发展的贡献以及他的为人,受到了大家出自内心的尊敬和称赞.  相似文献   

7.
 本刊五卷二期“书面座谈”发麦后,参与者甚众,拳拳爱国心,令人感动.为使讨论深入,望今后来稿集中一点来谈,像王龙先生所论就很好.王先生在文中指出的”提法不够确切”的意见是对的,特表谢意,并向杨振宁、李政遵、丁肇中先生及广大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8.
本书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甘幼玶著,1992年第一版。 全书史料丰富,但仍以评论为主。内容包括:评述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发现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规律、记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学领域的成就、评述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革命性的意义、记杨振宁读书教学四十五年的生涯;最后以“杨振宁的成功之路给我们的启示”为概括。作者为理论物理教授,学识渊博,兼备向读者娓娓动听解说的热忱,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把艰深的科学问题化解为明白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同步辐射室“青年工程师和科学家俱乐部”主持的、由学部委员朱洪元先生题写栏名的《青年之光》栏目,带着新春的喜悦同大家见面了.“发展科技待后生”,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共识、呼唤与心愿.“不负众望,迎头赶上”的后生们,在同步辐射这一崭新的学科领域内获得了可喜的成就.人们将从他们撰写的文章中了解到同步辐射技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微电子学、显微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由他们的导师冼鼎昌教授撰写的《同步辐射光源史话》一文,作为本栏目的首篇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启迪.  相似文献   

10.
 戴森(F.Dyson)17岁进剑桥大学学习数学,29岁成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物理学教授。杨振宁和李政道后来进入普林斯顿时,戴森还参与过是否聘请他们为教授的决策过程。他在物理学甚至社会科学的一些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重要贡献有电磁场的量子化和固体物理中“自旋波”的提出等等。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少见的全才。戴森先生对中国怀有良好的感情,1999年还访问过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地方。另外,他和杨振宁先生私交甚笃。因素以外,名师的指引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出任中心主任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成立典礼,已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陈云同志亲笔为浙江近代物理中心题名,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冯端教授、中科院理论所研究员郭汉英,北京大学教授高崇寿、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黄涛等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2.
 去年,英国“自然”杂志“新闻与评介”专栏登载约翰·麦道克司(John Maddox)文章,对我国学者陈难先教授应用数论中莫比乌斯定理证明物理上的反演问题,作了高度评价.现请中科院化冶所赫彤同志译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有潜力的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在信息时代,信息是一种比能源与材料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准确、及时、有效地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是信息获取技术所要求的,具有重要的地位。信息的采集类似于人类的感官系统,负责收集原始的信息,由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完成。传感器作为信息收集的源头,其工作原理与物理规律密不可分,以下阐述现代信息传感技术应用中的物理现象与规律。  相似文献   

14.
 尽管物理学在目前被一些人视为“冷落”的科学殿堂,但依旧有无数物理学子步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钱学森、王淦昌、黄昆的后尘,继续不辞辛苦地在科学的小路上登攀,去探索新粒子、新恒星、新能源、新模型、新晶格、新聚变.  相似文献   

15.
 “癌魔”作乱于人世已有它漫长的历史,近年似乎更为猖獗.世界许多国家曾大量耗资与“癌魔”宣战,其结果如何?大量事实证明进展甚微,“癌魔”的幽灵依然在世界各地游荡.然而,光敏药物与激光的出阵,为人们战胜“癌魔”提供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何祚庥院士来信指出的关于“争论在一个针头上可以容纳多少个角”的误译,我们发现在丁亦兵教授撰与的“著名物理学家谈超弦”文章(本刊1990年第3期)中也有类似错误,在此一并指出.我们对何祚庥院士给予本刊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涡旋(vortex,过去曾译为“旋涡”,现依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力学名词》,译为“涡旋”.)是流体团的旋转运动(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495 页).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德国力学家普朗特(L.Prandtl)的学生、空气动力学家屈西曼(D.Küchemann) 曾经说过:“涡旋是流体运动的肌腱.”这句话是流体力学中的至理名言,深刻概括了涡旋在流体运动中的作用.普朗特的另一位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教授则更进一步地指明“流体的本质就是涡,因为流体经不住搓,一搓就搓出了涡.”这句话既道出了流体与固体的本质区别,又点明了流体运动中出现涡旋的原因.这里的“搓”,是指作用在流体上的剪切力.只要有物体(如飞行器、船舰、汽车、火车等)在流体中运动,紧贴在物面上的流体由于黏附在物面上,会被物体带着一起运动,而远处的流体却在静止中,这就产生了对流体发生“搓”的剪切力.  相似文献   

18.
 电闪雷鸣,是人类早在远古时期就注意到的自然现象,因此,电磁相互作用,可以说是人类最先接触到的自然力.开始人们对电和磁是分开认识的,后来经过奥斯特发现“电动生磁”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人们才将“电”和“磁”联系起来,最终导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理论,统一了“电力”和“磁力”.本讲座,将详细介绍“电力”和“磁力”走向统一的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9.
王雷  王楠  冀林  姚文静 《物理学报》2013,62(21):216801-216801
低速生长条件下, 共晶“层片↔棒状”转变只由两相的体积分数控制. 高速情况下, 这种转变有时亦发生, 其转变机理不清楚. 本文应用竞争生长准则, 结合高速生长条件下层片共晶和棒状共晶生长模型研究了生长速度引起的“层片↔棒状”转变机理. 结果显示: 体积分数在临界值附近很小的范围内, 生长速度和溶质配分系数的增大可引起“棒状→ 层片”共晶转变; 而当体积分数远离临界值时, 转变不发生. 生长速度名义上引起“层片↔棒状”共晶转变实际上是由生长速度变化引起的体积分数的变化导致的. 关键词: “层片↔棒状”共晶转变 竞争生长 生长速度 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讨论“Signature”的中文定名时,搜集到多方的意见.长期来都没有Signature合适的中文名,曾按英文字面译为“签记”、“签量子数”、“押量子数”等等,都不尽人意.现有人认为它是±1的数,建议定为“正负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