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由样品厚度而引起的饱合效应对穆斯堡尔谱产生的影响,对于碰分裂样品,应取其透射谱中3、4峰的强度来计算信噪比为宜.据此测量得到a-Fe2O3的无反冲分数fa在室温下为0.65.关键词:##4穆斯堡尔谱;;无反冲分数;;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La2/3Ba1/3MnO3 xTiO2(x=0%~5%)多晶陶瓷样品,实验发现,随着TiO2掺杂量的增加,电阻率明显增大,金属绝缘相转变温度Tp值下降.通过室温(300K)和低温(78K)下不同磁场的磁电阻计算表明,适量的TiO2掺杂会明显提高材料的磁电阻性能;在1T磁场下,TiO2掺杂量为1%的样品室温磁电阻达到12%,这是未掺杂La2/3Ba1/3MnO3相同条件下的3倍,为磁电阻传感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WO3掺杂的La2/3Ba1/3MnO3电输运与磁电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2/3Ba1/3MnO3(LBMO)微粉中掺入WO3,制备了La2/3Ba1/3MnO3+xWO3(x=0~0.20)多晶陶瓷样品.实验发现,随x增加,样品的电阻率增加,金属-绝缘相变温度(Tp)由340K下降到26lK,在1T的磁场下,当0〈x≤0.05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迅速上升,从4%增加到10.5%,当0.05〈x≤0.10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从10.5%增加到11.5%,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当0.10〈x≤0.20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从11.5%降低到2%,这为磁电阻器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2/3Sr1/3MnO3+xWO3(x=0~25%)系列多晶陶瓷样品.结果表明。随着WO3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电阻率增大,金属-绝缘体相变温度(Tp)值下降.在1.4T磁场下,当0≤x≤12.5%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值从5%增大到15%,提高了200%.当12.5%〈x≤25%时,室温磁电阻值从15%降低到0.这对磁电阻材料在室温下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传统的陶瓷制备方法,制备了烧结温度分别为1200℃和1250℃的双钙钛矿结构庞磁电阻(GMR)材料Sr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理论计算结合实验测量来确定穆斯堡尔(Mossbauer)谱实验样品最佳厚度(dopt)的办法。在穆斯堡尔谱测量中,信噪比(Q)可用一个解析式来表示,其值随实验样品厚度的变化有一个极大值,它对应于样品的最佳厚度dopt.研究表明,要确定一个样品的最佳厚度dopt,除了清楚其化学成分外,若准确知道样品的无反冲分数fa,则可以直接通过理论计算来求dopt;否则,就要用本文介绍的办法来确定dopt。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热处理过程制备CoFe2O4纳米颗粒.研究了Co化学组分与热处理温度对纳米粒子相结构、穆斯堡尔谱与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o组分的增加和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粒径逐渐变大;在平均粒径为11nm样品中,超顺磁性颗粒与亚铁磁性颗粒的比例为0.16;热处理对Fe3+离子分布有较大影响;随粒径尺寸的增大,其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8.
用高能球磨法制备铁与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组分采用穆斯堡尔谱和X衍射谱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有Fe5C2和Fe2C生成,略有部分Fe氧化.电镜照片表明球磨后复合材料的颗粒平均尺寸约为50nm.  相似文献   

9.
主要通过X射线衍射和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金属间化物(Sm1-xYx)zFe17Ny(x=0,0.2,0.4,0.6,0.8和1.0;2<y<3)中镱原子的择优占位,氮原子的占位以及结构相变问题,由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当X>0.5时,晶体结构发生相变,即由Th2Zn17型变至Th2Ni17型:(2)氮原子在以上氮化物中(除x=1.0外)不仅占据9e(6h)晶位,还将占据18g(3b)晶位;(3)镱原子择优占据2b晶位,(4)当X在0.8-1.0的范围内存在自旋磁结构的相变,即由易C轴向向异性变至易C平面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Sr,Ba)2(Fe,Mo)2O6 x(Sr,Ba)3MoO6(O≤x≤1)陶瓷样品,结果表明,适量的(Sr,Ba)3MoO6添加剂能够使多晶(Sr,Ba)2(Fe,Mo)2O6材料的磁电阻效应△ρ/ρ得到明显提高,并且陶瓷样品的最佳烧结温度降低至大约860℃。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铅、六水合硝酸镁、草酸铌、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原料,去离子水、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为螯合剂,铅、镁、铌、钛离子比为1:(1-x)/3:2(1-x)/3:x,其化学式为(1-x)Pb(Mg1/3Nb2/3)O3-xPbTiO3,采用溶胶-凝胶法经1150℃焙烧制备得到了单一相钙钛矿结构的PMNT粉末.  相似文献   

12.
多晶体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质与晶粒的化学成分和多晶体的微结构(晶粒的尺寸、取向分布、边界结构)有关,研究多晶体微结构与材料宏观力学性质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背景。利用三方晶粒的D3对称性给出了三方晶粒的弹性本构关系,通过引入ODF描述多晶体材料的取向分布,基于Voigt模型和Reuss模型分别找出带有织构系数影响的三方晶粒任意集合的多晶体材料弹性本构关系上、下限。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丙烯酸法合成了La0.75Sr0.25MnO3(LSM)纳米粉体,探讨了合成过程中丙烯酸与交联剂用量、热处理温度等合成条件对合成粉末的物相与形貌的影响,对合成的粉末进行了XRD、SEM、TG-DTA、FTIR分析.结果显示:在丙烯酸:交联剂:LSM粉末质量比为0.3:0.03:1,热处理温度为950℃的条件下,可得到单相、高纯、均匀、少团聚的LSM纳米粉末;电性能测试表明,LSM烧结体在700℃附近电导率达到较高值(约180 S·cm-1).可见,这种新颖的丙烯酸法较其他化学法更绿色环保,制备的粉体电学性能优异,适合用于SOFC单电池阴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型的超声喷雾共沉淀法(UACM)技术,以Lu2O3、Ce(NO3)3、Al(NO3)3·9H2O为原料,制备了不同浓度Ce3+离子掺杂的Lu3Al5O12(LuAG)纳米粉体,并研究了粉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烧结性能,对所获得的纳米粉体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发射光谱等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应用UACM法制备的LuAG:Ce粉体颗粒具有分散性好、颗粒度均匀,粒径分布范围窄(20~40nm).在氮气氛下,经1200℃处理后,LuAG:Ce具有最强的508nm荧光发射带,Ce3+离子在粉体内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7.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CO传感器的灵敏度,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以钇稳定氧化锆为固体电解质、以ZnO材料中掺杂不同比例的In2O3为敏感电极、以Pt为参比电极的片式结构电位型CO传感器, 并于特定的工作条件下测试其对不同气体组分的响应性能. 结果表明, 当掺杂比例为质量分数0.3, 烧结温度为1200℃且工作温度为500℃时, 传感器对CO气体的响应值最大, 达到-59mV, 接近未掺杂前的2倍, 传感器的灵敏度有很大提高. 并为阐述传感器的敏感机理, 开展了相应的材料结构表征(XRD/SEM)和电化学催化活性(阻抗谱)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轴承钢GCr15在油润滑条件下开展滚动接触疲劳试验,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疲劳样品亚表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 并分析塑性变形层微观结构变化引起的形变强化和裂纹萌生机制. 结果表明: 在摩擦力作用下, 接触表面组织发生塑性流动是由于晶界处的位错滑移使晶粒产生滑移变形, 越接近表面组织滑移变形越严重, 硬度也越高; 塑性变形层内有纳米晶产生, 并有部分碳化物溶解, 无相变发生; 由于在塑性变形层的晶界处产生孔洞而出现层状纤维组织, 孔洞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裂纹; 塑性变形层的厚度随着接触应力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微量稀土La和Y在铜中的分布及对电导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两种稀土金属La、Y的不同添加量和不同退火温度对纯铜性能的影响以及它们在铜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添加适当的稀土可提高纯铜的电导率,无论Y还是La最佳添加量均为0.05wt%,且稀土Y的效果更好;退火温度对不同含量的Cu—RE合金的电导率影响有所不同,Cu—Y合金的电导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u—La合金退火后的电导率波动比较大;铸态纯铜的硬度随稀土的增加而增加。稀土与铜形成化合物,呈颗粒状分布在晶内,晶界处也有稀土富集。  相似文献   

18.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0.8Sm0.2O2—δ(SDC)和SmCo0.8Fe0.2-xNixO3(x=0,0.1,0.2)(SCFN)系列纳米粉体并烧结为陶瓷片,用XRD、TEM、SEM对粉体和烧结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以SCFN系列陶瓷为阴极,Nation膜为质子交换膜,Ni—SDC金属陶瓷为阳极,银-铂网做集流体组成电解池.以湿氢气和氮气为原料,在低温常压下研究了SCFN系列陶瓷材料在电化学合成氨中的阴极催化性能,结果表明:SCFN中Fe、Ni的含量影响其阴极催化性能,其中以SmCo0.8Fe0.1Ni0.1O3的催化性能最佳,在353K和常压条件下,合成氨速率达到9.69×10^-9mol.s^-1.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