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以取代苯甲醛(1a~1t)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缩合、酯化和LiAlH4还原等反应制得苯丙烯醇衍生物(3a~3t);以取代肉桂醛(1u~1x)为原料,经NaBH4还原制得苯丙烯醇衍生物(3u~3x); 3a~3x与全乙酰化溴代葡萄糖经Koenigs-Knorr偶联反应及MeONa/MeOH体系脱除乙酰保护基反应,合成了24个苯丙烯类葡萄糖氧苷(5a~5x),其中5c,5f ~ 5x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5对缺氧损伤的内皮细胞(EA.hy926)的抗缺氧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5b, 5e, 5g, 5p, 5q, 5s, 5t和5y对EA.hy926的抗缺氧活性均高于经景天苷。  相似文献   

2.
以5-取代吲哚为原料,经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制得5-取代吲哚-3-甲醛(2a~2e); 2a~2e在DMF催化下,与盐酸羟胺反应制得5-取代吲哚-3-甲腈(3a~3e); 3a~3e在H2O2和NaOH溶液中水解合成了5-取代吲哚-3-甲酰胺(4a~4e, 4b~4e为新化合物),产率62.0%~75.0%,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取代苯甲醛(1a~1s)为原料,通过三条路线[A:1a~1o为起始原料,经硼氢化钠还原和溴代反应制得苄基溴衍生物(3a~3o); 3a~3f与邻苯丁二酰亚胺经Gabriel反应制得N-苯甲基邻苯丁二酰亚胺衍生物(4a~4f); 4a~4f与水合肼反应后与D-吡喃葡萄糖反应合成了N-β-D吡喃葡萄糖苯甲胺类化合物(6a~6f)。 B: 3g~3o与全乙酰化D-吡喃葡萄糖胺反应制得全乙酰化葡萄糖氮苷5g~5o; 5g~5o在MeONa-MeOH中脱除乙酰基合成了6g~6o。 C: 1p~1s与全乙酰化D-吡喃葡萄糖胺反应制得全乙酰化葡萄糖氮苷5p~5s; 5p~5s经MeONa-MeOH脱除乙酰基合成了6p~6s]合成了19个取代苯甲胺N-β-D吡喃葡萄糖氮苷类似物(6a~6s,其中6a, 6b, 6e, 6f, 6j, 6n~6q, 6s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6a~6s对缺氧内皮细胞代谢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6a, 6g, 6h和6l的抗缺氧活性优于红景天苷。  相似文献   

4.
丁丽萍  祁欣  王南翔  甄文 《合成化学》2017,25(7):566-572
以三聚氯氰为原料合成含醛基的二酚氧基取代中间体(1); 1分别与酚衍生物(2a~2e)经取代反应制得三酚氧基中间体(3a~3e); 3a~3e经缩合、氧化和配位等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含双酚衍生物三枝氟硼二吡咯(BODIPY)荧光染料(4a~4e),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4a~4e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499 nm和508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41~0.55,显示出BODIPY荧光核典型的光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5.
邓兰青  黄颖  左瑞  易平平  杨红霞 《合成化学》2019,27(12):957-961
以卤代烃、邻甲基苯胺、氰基乙酸和乙酰氯为原料,经取代、成环、偶联和关环4步反应,用微波法合成了9个[1,2,3]三唑-[4,5-d]嘧啶酮类衍生物(5a~5i),其中5a~5e, 5g和5i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6.
毛泽伟  饶高雄 《合成化学》2016,24(3):250-252
以THF为溶剂, CuI/TMEDA为催化剂,四乙酰溴代葡萄糖与芳基溴化镁经取代反应合成了芳基葡萄糖碳苷(2a~2c),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该方法立体选择性较好。在最佳反应条件(THF为溶剂,10% CuI和10% TMEDA为催化剂,于0 ℃反应至终点)下,2a~2c的收率为58%~71%, α/β为1/6.5~1/7.1。  相似文献   

7.
陈怡心  王治明  王钰蓉 《合成化学》2019,27(12):971-977
以4-羟基香豆素、查尔醇(或苄醇)为原料,FeCl3作催化剂,1,2-二氯乙烷作溶剂,在室温下实现了4-羟基香豆素的烷基化反应,高效合成了10个4-羟基香豆素的烷基化衍生物(3a~3e, 5a~5e),收率70%~91%和67%~78%。在此基础上,利用FeCl3/DDQ催化体系的一锅法串联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4-二芳基-2H,5H-吡喃并[3,2-c]苯并吡喃-5-酮衍生物(6a~6d),收率52%~85%。其中3b, 3d, 3e, 6b, 6c, 6d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8.
在KOH/丙酮体系中, 以5-甲基-4-N-取代苯基亚胺/胺基-1,2,4-三唑-3-硫酮为原料, 与溴-α-D-四乙酰葡萄糖进行Kenigs-Knorr反应合成了10个新颖的化合物—5-甲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胺基-3-S-(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2a~2e, 5a~5e); 并在二氯甲烷/甲醇/甲醇钠混合体系中水解脱除乙酰基, 得到10个新颖的化合物—5-甲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3a~3e)及5-甲基-4-N-取代苯基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6a~6e). 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波谱(NMR)、 红外光谱(IR)和高分辨质谱(HRMS)分析确证.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对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球菌普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化合物3d和3e对4种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相对较低, 表现出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徐昆仑  余兰 《合成化学》2018,26(2):77-82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依次经加成和取代反应制得一系列斑蝥素衍生物(3a~3c);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溴化和甲基化反应制得乙酰天麻素(7); 7与3a~3c经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天麻素衍生物(8a~8c);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天麻素衍生物(1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ESI)表征。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法(MTT法)研究了8a~8c和11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CC772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8a, 8b, 8c和11对肝癌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8a的抑制活性最好,其IC50为55.33 μmol·L-1(HepG2)和42.07 μmol·L-1(SMCC7721)。  相似文献   

10.
以N,N’-二甲基丙二胺为原料,经Boc保护反应,与5-溴糠醛进行还原胺化反应,最后采用催化剂1,1’-二叔丁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与一系列的不同取代的苯硼酸进行Suzuki反应制备得到以呋喃为母核的多取代新型化合物5a~5e,结构经1H NMR和HR-MS(ESI-TOF)表征。   相似文献   

11.
梁国超  周冠  钟一凡  韩晓燕  宋亚丽 《合成化学》2015,23(12):1100-1105
以取代苯硫酚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得2-羧基-硫色满酮衍生物(2a~2d); 2a~2d分别与氨基硫脲反应制得2-(5-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色满-4-酮衍生物(3a~3d); 3a~3d与酰氯经酰化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含1,3,4-噻二唑的硫色满酮衍生物(5a~5n),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ESI-MS表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5a~5n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絮状表皮癣菌和总状毛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氟康唑。  相似文献   

12.
张志佳  黎金海  陈美君  黄雁  赵路宁 《合成化学》2015,23(12):1085-1094
以取代酚或羟基吡啶为原料,在无水碳酸钾存在下,与溴代醇发生威廉姆森醚合反应制得中间体--芳(杂环)氧基醇(2a~2k); 2a~2k分别与藤黄酸通过光延反应合成了藤黄酸衍生物(3a~3k)。以DDC/HOSu为偶联剂,芳酸与3-氨基-1-丙醇经偶联反应制得中间体--芳酰氨基醇(5a~5h); 5a~5h分别与藤黄酸通过光延反应合成了藤黄酸衍生物(6a~6h)。 2, 3, 5和6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ESI-MS和HR-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3和6对肺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和乳腺癌细胞(SK-BR-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藤黄酸。  相似文献   

13.
滕信焕  姜林  周少方  张泽远 《合成化学》2012,20(1):73-75,97
以取代异噁唑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取代、加成与环化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2-取代苯胺基-5-(取代异噁唑-4-基)-1,3,4-噁二唑(5a~5e),产率54.0%~86.7%,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杀菌活性试验表明,5a,5c和5d对番茄灰霉病菌有很高的抑制作用,其活性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  相似文献   

14.
卫笑  杨义芳  赵正保 《合成化学》2016,24(3):192-197
以汉防己甲素为原料,经溴代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5-溴汉防己甲素(2); 2与硼酸衍生物经Suzuki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汉防己甲素衍生物(4a~4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ESI-MS表征。采用CCK-8法初步考察了4a~4f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活性;并采用MTT法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复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考察4a~4f对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4b, 4c和4e对HL60和A549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4b和4c对受体酪氨酸激酶FGFR1的抑制活性大于50%。  相似文献   

15.
噻吩并[3,2-c]四氢吡啶和噻吩并[2,3-c]四氢吡啶分别与取代苄溴(2a~2g)经取代反应后,用2 mol·L-1氯化氢乙醚溶液成盐合成了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3b~3e, 3g和5a~5g);噻吩并[3,2-c]四氢吡啶酮与取代苄溴经取代反应,再与乙酸酐缩合,最后经2 mol·L-1氯化氢乙醚溶液成盐合成了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7d, 7e, 7g~7i)。 3, 5和7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和ESI-MS表征。大鼠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 5和7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7d, 7h和7i的抑制率分别为66.2%, 86.8%和88.3%,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噻氯匹啶。  相似文献   

16.
将5-取代吡唑-3-甲酸乙酯1位甲基化,经水解反应得到3种中间体1-甲基-5-取代1H-吡唑-3-甲酸(2a~2c);以不同取代的羧酸为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合成6种中间体3-取代4-氨基-5-巯基-1,2,4-均三唑(3a~3f);将中间体(2a~2c)和(3a~3f)在三氯氧磷条件下反应,合成出18种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4a~4r),均未见文献报道。 通过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化合物结构。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化合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素活性和抑菌活性。 并选取抑菌活性较好的两个化合物进行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串连aza-Wittig 反应合成新型2-芳硫基-4H-咪唑啉-4-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叠氮乙酸乙酯与二茂铁甲醛反应合成含二茂铁基的叠氮化物(2),2与三苯膦发生Staudinger反应制得膦亚胺(3),3与异氰酸苯脂、(取代)硫酚通过串连aza-Wittig反应合成了6个新的咪唑啉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反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