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阙文修  姚熹 《物理学报》1996,45(1):80-87
利用MgF2作为扩散源进行镁离子内扩散LiNO3单晶基片的研究.经电子探针显微镜分析表明,镁的扩散层镁离子浓度分布具有近似半抛物形和阶跃形分布,并得到镁的激活能为104KJ/mol.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当镁离子内扩散超过一定程度时,在镁的扩散层出现具有LiNb38的物相结构,并发现该物相结构的出现与LiNO3体内锂离子的外扩散和扩散表面氟离子的存在有关.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氟离子以LiF的形式出现,并随着扩散程度的增大,挥发和脱离开扩散层表面.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阙文修  姚熹 《物理学报》1995,44(4):614-621
对不同扩散条件的铌酸锂单晶基片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结果表明,在扩散表面富镁层出现一新相结构,可能是由Li-Mg-Nb-O组成的三元系相结构,这一新相被认为是镁离子内扩散的真正扩散源。并对晶格发生畸变、镁离子内扩散机理以及镁的扩散层折射率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阙文修  姚熹 《物理学报》1995,44(4):606-614
对y切铌酸锂单晶基片镁离子内扩散后,镁的 经电子探针显微分析表明,随着扩散镁离子浓度具有近似半抛物形分布,由此得到镁激活能为221kJ.mol^-1。探索性地分析了锂外扩散的机理,并提出了一种抑制锂外扩散的方法。对镁离子浓度分布进行了理论模型,其结果基本上与实验符合。  相似文献   

4.
阙文修  姚熹 《物理学报》1995,44(4):606-613
对y切铌酸锂单晶基片镁离子内扩散后,镁的扩散层经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随着扩散深度镁离子浓度只有近似半抛物形分布,由此得到镁激活能为221kJ·mol~(-1)。探索性地分析了锂外扩散的机理,并提出了一种抑制锂外扩散的方法。对镁离子浓度分布进行了理论模拟,其结果基本上与实验符合。文中所得结果可用于铌酸锂单晶光纤芯-包层波导结构的实现,经选择适当参数(扩散温度、扩散时间、MgO膜厚度、晶纤直径)可望达到低次模传输。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阙文修  霍玉晶 《光学学报》1995,15(7):44-947
利用镁离子内扩散的方法,实现了铌酸锂单晶光纤具有抛物型折射率包层的波导结构。对扩散层中的镁离子浓度分布进行了理论模拟,理论和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表面包覆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包覆量的BaFe12O19-γ-Fe2O3复合磁粉,以X射线衍射为主要测试手段,仔细分析了不同包覆量下复合粒子的结构。研究表明;由于高温下离子在扩散作用,使得在BaFe12O19和γ-Fe2O两相之间形成了一层过渡层,正是由于过渡层的存在,致使复合粒子的磁性能随xBaFe12O19的变化有一定滞后。  相似文献   

7.
掺镁YFeO3固溶体的电导和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复合氧化物YFeO3镁掺杂固溶体Y1-MgxFeO3气敏半导体材料,并对其相组成、电导和气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2+在YFeO3的A位固溶范围为0≤x≤0.8;电导测量显示,该P型固溶材料电导突变较纯相YFeO3低100℃以上;900℃以下灼烧4h所得的Y0.94Mg0.06FeO3粉料制作的元件在257℃时对乙醇灵敏度最高,对4.5μmol/L乙醇的灵敏度高达44  相似文献   

8.
溶剂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建材样品中微量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在微酸性介质中用抗坏血酸还原Fe(Ⅲ),Fe(Ⅱ)与1,10-二氮杂菲(phen)形成Fe(phen)^2+3配合物,加入ClO^-4阴离子与之形成离子缔合物,再用有机溶剂硝基苯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有机相。本法检出限为1.1ng/mL,回收率为98.5%-106%。  相似文献   

9.
CaO,MgO等氧化物的表面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硫酸根离子的TiO2,Fe2O3和ZrO2等金属氧化物可以制成一种新型催化剂-固体超强酸,而CaO,MgO,ZnO和La2O3等氧化物用同样的方法却不能被制成超强酸,硫酸铵附载的不能生成超强酸的氧化物没有硫酸铵在其表面上的分散,因此也没有发生SO^2-4与这些氧化物表面的相互作用,这些氧化物与能生成超强酸的氧经物具有完全不同的表面性质,正是由于这种特异性使得它们不能被制成超强酸。  相似文献   

10.
罗阳 《物理》1992,21(10):600-608
通过气相-固相反应,将间隙原子(N,H,C,O)引入4f-3d金属间化合物中,使后者的内禀特性发生根本改变,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新一代磁体.这是磁体开发的最新动向,Sm2Fe17N3-σ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本文除详细介绍这方面的最新进展外,并从磁性材料发展的角度,评述了与此有关的Fe16N2的发现,也提及气相-固相反应的运用实例──HDD工艺.  相似文献   

11.
对[μ-CF_3CO_2)_2Ln(μ-CF_3HCO_2)Al(i-Bu)_2·THFl_2(Ln=Nd,Y)配合物单晶结构的X-射线分析指出,配合物具有中心对称性,配位中心由两个稀土和两个Al离子组成,稀土由两个THF和6个TFA分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盖三棱柱结构,Al由两个TFAG和两个i-Bu配位形成四面体结构。桥连Al与两个稀土的TFA分子的羧基发生歧化加氢,其碳原子由SP ̄2型转变为SP ̄3型.NMR研究表明,在THF溶液中,该配合物保持了它在单晶中的配位结构,所不同的是两个i-Bu在溶液中有两种异构形成,二者间为慢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氟锆酸盐玻璃中Tm^3+离子的红外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Tm^3+离子有吸收光谱,计算在氟锆酸盐玻璃中的^Tm^3+的Judd-Ofelt参数和工外跃迁^3Fi→^3H4,^3H4→^3H6和3F4→^3H5 发跃迁几率,研究了Tm^3+的红外发射光谱的交叉驰豫过程,讨论了离子浓度对红外发光强度的影响,并讨论了这些跃迁的发射截面。  相似文献   

13.
用光学光谱分析仪测量了XeCl准分子激光在YBa_2Cu_3O_7-x超导靶面激励等离子体发射谱的轴向和径向分布,并由等离子体发射谱的径向分布拟合得到等离子体中激发态粒子的角分布.结果表明激光等离子体呈现cosθ分布,n值范围为2.78到7.63之间,且随激光能量密度和背景氧压增大而增大.离子的n值明显高于原子的n值.  相似文献   

14.
用俄歇电子能谱(AES)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YBCO/CeO2/LaAlO3夹层膜中的元素在各层间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eO2作为一种缓冲层,能够阻挡住基底LaAlO3中元素向YBCO膜的扩散和YBCO膜中元素向基底的扩散,其本身向YBCO膜中的扩散也不多.TEM的分析表明,CeO2能保持完好的晶格结构,在其上能得到结构完整的高质量YBCO膜  相似文献   

15.
阙文修  姚熹 《物理学报》1996,45(5):811-816
利用常规X射线衍射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对在空气中进行镁离子内扩散的扩镁铌酸锂单晶表层的富氧化镁层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出镁离子内扩散初期随着体内锂离子的外扩散,首先在富氧化镁层形成Li3Mg2NbO6和Mg4Nb2O9的化合物结构,Li3Mg2NbO6出现在富氧化镁的内表层,而Mg4Nb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非晶纳米发光材料(Y,Eu)_2O_3-SiO_2发射光谱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AFS测定表明sol-gel方法制备的纳米非晶(Y,Eu)2O3-SiO2发光材料中,发光中心Eu3+的局域环境和晶态X2型Y2SiO5Eu中Eu3+离子的局域环境相似.以此结构为依据,用M.F.Reid的方案计算了晶场迭加模型中的能级参数及光谱强度参数,并得到了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的理论光谱图  相似文献   

17.
采用m线法研究了掺杂LiNbO3晶体波导基片的光损伤,发现抗光损伤能力依次为Mg:LiNbO3、LiNbO3、Fe:LiNbO3(氧化),Fe:LiNbO3(还原)。对于同样材料,质子交换光波导的抗光损伤能力高于钛扩散光波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用反应扩散法及电镀扩散法在 Mo 丝表面生成的 PbMo_6S_8薄膜的研究结果.研究中运用了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对样品进行了相结构、微观组织及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同时也进行了超导电性测试.研究中发现反应扩散样品随制备条件不同有结构松散现象出现,并发现了元素分布沿径向的不均匀现象.低温测试中也发现了样品制备条件与样品超导特性比较密切的联系.对电镀扩散法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元素分布较为均匀,微观组织结构也比较致密.本文对实验结果及相互关系给予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9.
《物理》1997,(7)
化学溶液法生长单晶薄膜据报道SantaBarbara加州大学材料系F.F.Lange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经济的(不需要大型汽相沉积设备)生长无机单晶膜的方法.制备成的单晶膜有蓝宝石Al2O2(0001)单晶上的LiNbO3;中间有Fe2O3缓冲层的Li...  相似文献   

20.
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光声红外光谱法研究了金属羰基化合物[CpFe(CO)2]2Cp=η5—C5H5与酸性、中性和碱性Al2O3及TiO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Al2O3表面生成的衍生物种类及浓度与Al2O3的酸碱度明显相关。在酸性Al2O3表面,主要存在衍生物[CpFe(CO)2Fe—H—Fe(CO)2Cp]+及少量的CpFe(CO)2(—O—);在中性Al2O3表面存在CpFe(CO)2(—O—)及较少的[CpFe(CO)]4;而在碱性Al2O3表面主要衍生物为[CpFe(CO)]4及少量CpFe(CO)2(—O—)。衍生物的相对浓度以酸性Al2O3表面最高,碱性Al2O3表面最低。在TiO2表面,[CpFe(CO)2]2结构基本未变,在空气中比较稳定,没有观察到衍生物的生成。测定了[CpFe(CO)2]2及其在TiO2表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指认了大部分观察到的光谱为羰基振动的合频和倍频,并尝试指认了少数光谱为高级(三级)倍频和多元组频(合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