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区生态复垦和预复垦中表土剥离及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潜水位煤矿区土地复垦工艺效果的分析,提出"条带复垦表土外移剥离法""梯田模式表土剥离法"等生态复垦表土剥离工艺,同时根据淹没后土壤质量低下,需要复垦时投资进行土壤改良等不良影响,阐明生态预复垦的表土剥离工艺。表土剥离工艺分析表明,表土在复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把表土剥离工艺纳入土地复垦的总体工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河南省是中国产煤大省,含煤面积达2.1万平方公里,年生产能力9000多万吨;地方国营矿50多个,生产矿井80多处,全省有6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矿井40多座,已形成了焦作、平顶山、鹤壁、义马、郑州、永夏六个大型和特大型煤田。煤炭开采引起土地破坏,造成了地表  相似文献   

3.
辽阳县东部山区是辽鞍地区铁选矿云集的地域,随处可见选矿给生态造成的破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如何保护这些地区采矿过后能迅速恢复地面植被覆盖,迅速恢复土地生产力,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以尾矿库地区恢复土地耕植功能为例,叙述了如何对建设侵占地区的高肥力土壤进行剥离存储,在建设年满后又如何对尾矿库进行造地复垦,以此来说明表土剥离再利用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煤矿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土地生态复垦,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扩大生态环境容量,保障煤矿区持续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煤矿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从煤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发展生态农业是煤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方向。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我国部分煤矿区已具备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并依据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演变出了多种实用的生态农业复垦模式。最后介绍了淮北市刘桥煤矿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11):1910-1916
为了保证土壤和粮食安全,对王行庄煤矿区范围内土壤和降尘中的Cu、Zn、Cr、Ni、Pb和Cd的含量进行监测,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生态危害和溯源.结果表明,王行庄矿区土壤中Cr元素超标率为53.8%,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达到二级土壤标准,但是Cu、Zn、Cr、Ni和Cd在土壤中均已有累积现象;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各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都很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Ni>Cu>Cr>Pb>Zn;由重金属相关性溯源可知,Pb主要来自于自然界,Cu、Zn、Cr、Ni和Cd来源较广泛,存在一定的复合污染现象,其中,大气降尘对土壤中Cu、Zn、Cr、Ni和Cd的含量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的煤矿区景观生态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景观生态分类是矿区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景观规划研究的先行工作,为了得到适合于煤矿区的景观生态分类,在总结煤矿区景观生态分类研究现状、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煤矿区景观生态分类的必要性,论述了建立煤矿区景观生态分类的意义,以遥感技术为支撑,得出了基于中小尺度的煤矿区景观生态分类框架,并结合兖州矿区给出了景观生态分类实例,并进一步指出了今后煤矿区景观生态分类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梳理煤矿区土地复垦取得的理论技术成果, 为开展煤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CNKI中检索煤矿复垦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1406篇相关文献按时间段分类统计,通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得出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现状与前沿。【结果】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矿区土地复垦方向、复垦技术、复垦模式等3方面。煤矿区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集中于适宜性评价上,评价单元划分、评价体系构建、权重确定、评价方法选取等方面是其中的研究重点;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形成了以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恢复为主的技术体系;土地复垦模式多样,并由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发展。【结论】煤矿区土地复垦虽取得重大成果但仍存在复垦的土地质量差, 复垦利用率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等问题,复垦方向确定的科学化、复垦技术生态化、复垦模式综合化将是今后煤矿区土地复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李伟  李超  王亦昕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6):52-53,51
在长虹煤矿生态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预测,着重分析了地表沉陷对地表形态、土地利用、村庄建筑以及地面设施的影响,并提出了地面设施的保护和沉陷区土地复垦与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吴宁 《科技咨询导报》2008,(32):121-122
随着能源开采业的重心逐渐西移,西北矿区的土地复垦的重要性凸显。本文以陕西省大柳塔矿区为例,提出了西北矿区的土地复垦模式应双生态治理为基础,复垦主体多元化为手段,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实现规模化;在组织模式上实行以煤炭公司为依托、当地农户为主体、政府为推动的多元主体,取得大型煤炭开采公司、当地政府、矿区农民的三赢;在村庄搬迁问题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共同谋求现有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平4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得出了该区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表土孢粉组合中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主要为马尾松,灌木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表现出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的显著特点.研究区内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但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表土孢粉组合中有很多喜钙性、旱生性、石生性植物,对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煤矿区排水量大,水质好,是一种优质、稳定的中水水源。在分析济(宁)北矿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数据的基础上,以实现矿区水资源循环利用为目的,提出了适合矿区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研究了矿井排水在矿区内循环利用及纳入社会化中水系统的可行性。对矿区内中水资源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提出了矿区中水的利用模式,确定了"水循环"型煤矿区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煤矿开采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其中对土地的破坏最为严重。通过土地复垦,可以部分恢复土地和生态功能,改善矿区环境,对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庆阳正宁核桃峪煤矿矿区的植被复垦措施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相关探析。  相似文献   

14.
刘铁钢 《科技信息》2013,(13):413-413,421
本文从我国煤矿区煤炭开采过程中实际地质灾害问题出发,对主要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综述了煤与瓦斯突出、突水和冲击地压等地质摘要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提出应从地质理论的角度对地质灾害的机理进行研究,从而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兖州煤矿区的一部分为例,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其中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灌溉系统的变化。20多年的煤矿开采使矿区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灌溉系统发生巨大变化。农田面积急剧减少,塌陷地、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农业灌溉系统由原来的以河流灌溉为主转变为以机井灌溉为主的形式。地表塌陷及其产生的裂缝使农业减产,并使河流断流和缩小了机井的灌溉范围。河流300m缓冲区面积从1978年到1997年减少了31.7%,单位农田的机井密度由4.79个/km2增加到8.32个/km2。对矿区内的一条河流受塌陷影响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河流断流之后机井成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通过矿区与非矿区之间机井分布的对比分析,发现矿区内机井数量和密度等增长幅度都比非矿区大。文中给出了机井依赖度的概念,分析了各种地类受机井影响的程度,得出积水塌陷区的机井依赖度最小,说明塌陷严重影响了机井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松宜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地质环境灾害等问题.以松宜煤矿区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借助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分析松宜煤矿区及主要矿权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泥炭矿、煤矿、石灰石、铁矿与城镇建设用地相似,干度指数、热度指数较高对生态环境质量有负面作用;(2)2007年、2017年松宜煤矿区的RSEI值分别为0.566, 0.598,表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整体得到了改善;(3)2007年—2017年,研究区的RSEI值主要由 3、4 级向 1、2、5级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和改善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1.58%和25.79%,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位于老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区以及矿山开采区四周,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区域集中于矿区边缘地带,新增的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使其植被覆盖减少,地表裸露,生态退化;(4)各个矿权区内非采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采矿区,董家冲煤矿、鸽子潭煤矿自闭矿以来矿权区内的生态质量明显改善,茶树湾煤矿非采矿区、桃丰泥炭矿采矿区的生态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湖南耒阳石界煤矿矿区进行生态恢复,首先对矿区约1.05 km2开采区域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并运用矿山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调查结果表明,矿区土壤pH值约为6.0且约0.35 km2矿区土壤结构严重破坏.采用城市污泥作为矿区土壤改良剂和肥料,并利用当地优势植物进行矿区生态恢复.实践表明,城市污泥不仅可以改良矿区的土壤特性,还可以增强矿区土壤的保水性能并能促进植物生长.综合城市污泥对土壤环境及植物生长状况的改良情况,结果表明在矿区土壤进行污泥堆肥的基础上进行混合植株种植较单植有更显著的土壤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盐渍土区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机制是当前盐渍化、次生盐渍化产生的根源。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土壤水盐动态、地表水文格局及其生态效应、生态地下水位、生态需水等角度对盐渍土区生态水文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尚未能揭示清楚盐渍土形成和演化的生态水文学机制。未来需要就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机制,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生态效应,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生态需水,以及构建流域尺度盐渍化生态水文模型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盐渍土区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恢复、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和谐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煤矿区多年难以治理的水害隐患及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作为材料,通过室内实验方法先后配制单液水泥浆液、水泥水玻璃浆液和水泥粉煤灰浆液,并对基浆液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根据矿区内的岩层及煤系地层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采用下行式分段注浆方案,即对顶板软弱层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对岩层或煤系地层则采用自流式静压注浆相结合的复合注浆技术,当出现注浆量突变时采用投入骨料(河砂)、间歇式注浆和添加速凝剂等施工预案.研究结果表明:浆液对土体的作业机理主要表现为喷射切割作用、搅拌置换固结作用、渗透作用、劈裂作用与挤密作用;煤系地层的注浆量主要与采空区内的位置、导水裂缝带高度和注浆序列有关,帷幕墙能抵御该地区多次特大洪水的侵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参加为煤矿区规划提供地质依据的煤矿区地质勘查总结报告和报告评审,本文笔者针对煤矿区地质勘查总结报告的共性问题,指出报告应依据目的与任务,遵照矿产勘查规范、技术标准编制。提出了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在编制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