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XPS考察了超细Mo/Al2O3的氧化态反应后的表面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氧化态催化剂中Mo主要以Mo^6^+形式存在,而反应后则以Mo^6^+和Mo^4^+两种价态共存,硫亦存在-2及+6两种价态,不同价态Mo,S物种存在的比例受催化剂Mo含量及制备方法的影响。Mo含量增加,Mo^6^+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Mo^4^+所占比例逐渐增加,S^6^+所占的比例膛渐减小,Mo^4^+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及曲线拟合手段对硫化态K-MoO_3/Al_2O_3合成醇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负载量及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对催化剂表面的S、Mo组分的物种形式及各物种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及表面不同组分的相对组成。结果表明,根据其电子结合能变化,S组分可区分为SO_4 ̄(2-)、SO_3、S ̄0、S_2 ̄(2-)、MoS_2、MoS_(2-x)等六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组分可区分为Mo ̄(6+)、Mo ̄(5+)、MoS_(2+x)、MOS_2、MOS_(2-x)等五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O_3/Al_2O_3.重量比为0.03的样品,Mo组分硫化还原不完全,表面S、Mo组分均以多种物种形式并存,MoO_3/Al_2O_3比增加至0.08和0.24后,表面S、Mo组分中MOS_2物种形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样品的硫化还原也较彻底,但负载量增加至MoO_3/Al_2O_3比为0.35后,表面存在较多的S ̄(6+)物种和Mo ̄(6+)、Mo(5+)物种,同时K组分在表面富集。对MoO_3/Al_2O_3比为0.24,样品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的研究表明,该样品与水蒸汽接触对其表面结构影响很大,与水蒸汽接触后再硫化,其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方法、Mo含量、预处理条件和反应条件对在无氧条件下HZSM-5负载的Mo基催化剂上甲烷直接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及积炭和烧炭再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Mo含量为3.5~4%时催化剂活性最高,生成苯的速率高达1.2×10-3mol·g-1·s-1.降低空速和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甲烷的直接芳构化.随着反应的进行,乙烯的选择性不断提高,苯的选择性则不断降低.XPS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表面积炭,且研磨法制备的催化剂中Mo6+被还原成不具活性的金属态Mo0.卡宾中间体(Mo=CH2)可能是甲烷芳构化反应的起始物.  相似文献   

4.
Bi4PMo(12)O(49)催化剂的性质及其在丙烷选择氧化中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钼磷酸出发制备了Bi4PMo12O49催化剂,IR及XRD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后其基本组成为α-Bi2Mo3O12/MoO3,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丙烷的选择氧化生,ESR及XPS测定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中Mo^5+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暗示着反应物种吸附在Mo^6+上,而Bi则为气相氧的入口。  相似文献   

5.
用ESR对比研究了掺杂Nb对α-Bi2Mo3O(12)催化剂丙烯还原和氧再氧化的影响,并用XPS原位Ar+溅射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与再氧化过程,观察了上述过程中催化剂内金属离子的价态变化和晶格氧的扩散现象。提出了Bi-Mo间通过晶格氧扩散所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及模型,探讨了Nb(5+)取代Mo(6+)产生的氧空位对加速晶格氧扩散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硫化态K—MoO3/γ—Al2O3催化剂表面物种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国柱  伏义路 《分子催化》1995,9(5):329-338
采用X光光电子能谱及曲线氦合手段对硫化态K-MoO3/Al2O3合成醇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负载量及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对催化剂表面的S、Mo组分的物种形式及各物种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及表面不同组分的相对组成。结果表明,根据其电子结合能变化,S组分可区分为SO^2-4、SO3、S^0、MoS2、MoS2-x等六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组分可分为Mo^6+、Mo^5+、MoS^2+、MoS2、M  相似文献   

7.
用ESR对比研究了掺杂Nb对α-Bi2Mo3O12催化剂丙烯还原和氧再氧化的影响,并用XPS原位Ar^+溅射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与再氧化过程,观察了上述过程中催化剂内金属离子的价态变化和晶格氧的扩散现象,提出了Bi-Mo间通过晶格氧扩散所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及模型,探讨了Nb^5+取代MO^6+产生的氧空位对加速晶格氧扩散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CoMo/TiO3和CoMo/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及表面结构变化和预处理条件对其活性的影响.担体TiO2(A)和TiO2(B)分别采用TiCl4中和法和TiOSO4水解法制备.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CoMo/TiO2(A)>CoMo/TiO2(B)>CoMo/γ-Al2O3催化剂的预处理条件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和加氢(HYD)活性有很大影响,TiO2担体上Mo物种主要以八面体配位构型存在,Mo6+更易于还原成低价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FTIR、XPS和AES研究了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结果表明,Mo(W)S^2-4与铜表面的Cu2O反应,形成了Mo(W)-S-Cu键。簇合物膜由Mo(W),S,Cu,O元素组成,分别呈+6、-2、+1、-2价,膜为多分子层结构并保持,MoS4或WS2单元,膜表面只有Cu,O而不存在Mo(W),S,膜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膜越厚,膜为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  相似文献   

10.
以H_2S和CS_2作硫化剂,用TPS和TPDS方法研究了水媒气变换催化剂CoMoK/γ-Al_2O_3的硫化及反硫化过程。用H_2S/H_2硫化时,只发现H_2S的消耗和H_2O的生成,用CS_2/H_2硫化时,首先生成CO_2,然后是CH_4,H_2O和H_2S,TPG实验表明催化剂表面上有积炭,造成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但积炭在水煤气变换反应进行中逐渐除去。TPDS实验表明N_2不起反硫化作用,H_2和CO也没有明显反硫化作用,H_2O对CoMoK/γ-Al_2O_3催化剂有根强的反硫化作用。O_2能使催化剂部分永久性失活。XPS测试表明反硫化的催化剂中低价的Mo ̄(4+)转变成高价的Mo ̄(5+)和Mo ̄(6+),导致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CO2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Pd—Cu/MoO3—S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青  钟顺和 《应用化学》1998,15(6):49-52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型反应技术研究了Pd-Cu/MoO3-SiO2(Mo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MoSO载体表面MoO键的端基氧上;Pd-Cu/Mo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的吸附除有线式吸附态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Cu/Mo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探讨了在Pd-Cu/MoSO催化剂上CO2的部分氧化乙烷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XRD、FT-IR、ESR、H2-TPR和TPO等方法,对Na2WO4-Mn2O3/SiO2催化剂和其经水煮处理的一系列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该催化剂中的结晶态Na2WO4易于流失,单层分布的Na2WO4在苛刻的处理条件下也有可能流失.依此,探讨了上述流失现象与Na2WO4-Mn2O3/S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该催化剂在长时间反应中发生的SiO2相变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结晶态Na2WO4的流失对该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只有轻微的影响,单层分布Na2WO4的流失可造成催化剂中Mn从Mn3+转变为Mn2+,并使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降低.但在水煮条件下,无论是结晶态的还是单层分布,Na2WO4的流失都没有对SiO2的α-方石英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草酸二乙酯加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草酸二乙酯加氢性成乙二醇的反应过程中,所用的铜基催化剂是由Cu(NO3)2与硅溶胶凝法制得的。本文考察了该催化剂的TPR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中Cu/SiO2值的增大,其TPR主峰TM峰温有所升高,这意味着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随Cu/SiO2值的增大而提高。用XRD和XPS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还原后铜的含量及价态进行了考察,表明用胶凝法制备的铜基催化剂,还原后存在Cu^o和Cu^+两种价态。结合活性评  相似文献   

14.
采用FTIR、XPS和AES研究了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结果表明,Mo(W)与铜表面的Cu_2O反应,形成了Mo(W)-S-Cu键;簇合物膜由Mo(W)、S、Cu、O元素组成,分别呈+6、-2、+1、-2价,膜为多分子层结构并保持MoS_4,或WS_2单元,膜表面只有Cu、O而不存在Mo(W)、S.膜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膜越厚。膜为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分统计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比考察了Mo/CuH-ZSM-5和Mo/H-ZSM-5催化剂的甲烷无氧芳构化性能,并用XRD,XPS,ESR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反应前后催化剂上的Mo物种及铜助剂的价态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Cu(Ⅱ)部分取代H-ZSM-5变换位上的H^+后,抑制了活性组分MoO2的还原,而Cu物种自身被还原,进而将这种价态变化与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方法,Mo含量,预处理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无氧条件下HZSM-5负载的Mo基催化剂上甲烷直接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及积炭和烧炭再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Mo含量为3.5~4%时催化剂活性最高,生成苯的速率高达1.2×10^-3mol.g^-1.s^-1,降低空速和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甲烷的直接芳构化,随着反应的进行,乙烯的选择性不断提高,苯的选择性则不断降低,XPS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钢铁表面W—S簇合物彩色钝化膜的组成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NH4)2WS4溶液浸渍,在钢铁表面获得了具有良好装饰效果和耐蚀性能的彩色W-S簇合物膜.FT-IR、F-IR、FT-Raman、XPS和AES分析结果表明,簇合物膜中存在W—S—Fe、端基W—S和端基W—O键,膜层由W、S、Fe、O元素组成,膜外层各元素价态分别为+6、+6(+4)、+3、-2,膜内层其价态则分别为+6(+4)、-2、+2、-2.膜为多分子层结构,从AES深度分布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了元素的相对原子分数和膜层厚度.反应时间越长,膜越厚.在250℃空气中加热2h后膜层所含元素种类和价态不变,但各元素的分布和膜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Co-K-Mo/γ-Al2O3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性能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氧化态K-MoO3/γ-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NO3)2后在空气中四个不同温度下焙烧再硫化,制得Co-K-MoO3/γAl2O3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运用XRD,LRS及EXAFS等手段对催化剂及其氧化态前躯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加Co后于500-65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且使C2+醇比例增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加Co后350℃焙烧时,C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甲醇氧化制甲醛、甲醇氨氧化制HCN反应的催化剂,其活性组分钼的流失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程序升温脱附(TPD)及X-光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Mo-Fe/SiO_2催化剂及工业实际用多元复合钼催化剂中钼的流失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在HCN合成过程中,水能引起活性组分钼的流失,而水又是反应产物。对工业用多元复合钼催化剂的流失情况进行了动力学考察,实验发现,催化剂中的钼是较难流失的,XRD测试结果表明,Mo-Fe/SiO_2催化剂中的钼是以Fe_2(MoO_4)_3晶体形式存在的,而反应后催化剂中Mo为MoO_3晶体状态。与其它催化剂比较,MoO_3/SiO_2催化剂中的钼难流失,而较Bi-Mo/SiO_2催化剂中的钼易流失。其中工业用催化剂是最为稳定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Mo-Fe/SiO_2催化剂中,由于钼组分和铁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得Mo-Fe/SiO_2中的Mo的流失难于单组分的MoO_3/SiO_2催化剂,此外钼流失过程中MoO_2(OH)_2与催化剂中铁组分反应生成钼酸盐的倾向也是Mo难于流失的原因之一。而Mo-Fe/SiO_2和Mo-Bi/SiO_2催化剂中钼流失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LRS,XRD,XPS结果表明,仲钼酸铵浸渍仅经干燥的Zr(OH)4再焙烧制得的固体超强酸(MoO3/ZrO2(Ⅰ))与浸渍晶态ZrO2制得的部分氧化催化剂(MoO3/ZrO2(Ⅱ)中,活性组分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在MoO3/ZrO2(Ⅱ)中,MoO3以二维聚钼酸根形式单层分散在ZrO2上(其中单斜ZrO2为主),在~950cm-1处出现特征拉曼宽峰,超出单层分散容量的部分以晶态MoO3形式存在.在MoO3/ZrO2(Ⅰ)中,活性相以二维聚钼酸根和Mo—O—Zr表面物种两种表面态存在于介稳的四方ZrO2上,后者在LRS谱中表现为~814cm-1的宽峰;MoO3含量超过一定值时,多余的MoO3在550℃即与四方ZrO2发生反应形成体相Zr(MoO4)2.Mo—O—Zr表面物种中,Mo(Ⅵ)是四配位的,与四方ZrO2结合很强,它很可能与MoO3/ZrO2具有超强酸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