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括传统意义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化学科学是一门丰富、广泛、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在未来的10年里,化学在分子现象基础研究方面的突破,对化学科学自身转变和对改进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做出巨大贡献两个方面都富有潜力。因此,今天的化学科学可以提供许多重大挑战使其成为令人激动并为之奋斗的领域,应该受到国家的经费资助。  最近,在美国化学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委员会董事会(NationalResearchCouncil′sBoardonChemicalScience&Technology(BCST) )的指导下,发布了一份新的报告:“超越分子前沿:化学和化学工程的挑战”(BeyondtheMolecula…  相似文献   

2.
1.绪论本报告的目的并不是概述道尔顿体和柏托雷体这两个概念的历史,而是来探讨它们的实质。在这里我们自然要涉及H.C.库尔纳科夫的工作。因为在科学中引入这些概念,正是H.C.库尔纳科夫的功劳。我很同意一些同志的看法,这些同志认为:就是对库尔纳科夫本人来说,这些概念也曾发生过重大的改变。他们还认为H.C.库尔纳科夫的意见也常是彼此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化学教育改革25年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天扬 《大学化学》2005,20(6):11-18
1中国大学化学教育历史1.1萌芽时期(1865~1910年)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形成了许多成功的化学工艺,如陶瓷、酿造、炼丹、医药、火药、造纸、纺织等,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丰富的化学知识和成功的化学工艺并没有上升为理论而形成化学学科。化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17世纪的西欧,其标志为1661年波义耳对“元素”提出了科学定义,继而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60年康尼查罗提出原子分子论,1870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至19世纪中,化学已发展成一门具有坚实理论的基础学科,化学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化学》1990,5(3):61-61
美国化学教育界鉴于化学科学与社会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十分重视对广大的非化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公众的化学教育问题.在第8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1985年8月,东京)上,著名化学家G.C.Pimentel曾作了题为“人人有关的化学教育”的报告.1989年8月,第10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10-ICCE)R.Hoffmann又宣布:将于1990年推出  相似文献   

5.
物理化学分析——普通化学的新颖、独特,并富有成果的方向的发展是与他的首创者、著名的俄罗斯化学家、祖国伟大的爱国者Н.С.库尔纳可夫院士及其壮大的学派——大批光荣的俄罗斯化学家Н.Н.斯切伴诺夫(Н.Н.Степа-нов),С.Ф.热姆奴日内衣(С.Ф.Жемчужпой),Н.Н.叶弗列莫夫(Н.Н.Кфремов),В.И.尼古拉也夫(В.И.Ннколаев ),В.А.涅米洛夫(В.А,Немилов)等的名字紧密地联系着的。  相似文献   

6.
万立骏 《化学通报》2006,69(10):723-737
2006年,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五十华诞。五十年来,化学研究所经历了筹建初创、“十年动乱”、科技体制改革和“知识创新工程”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多年来,化学所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内外各界的无私支援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日的化学所,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国立化学研究机构。一、筹建初创(1953~1966)1缘起1949年中…  相似文献   

7.
发现化学之美感悟科学魅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化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之美,感悟科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潜能。全文阐述了化学的外在美、揭示了化学的内在美———化学学科思想 (科学之美 )、崇尚化学家的人生之美及化学教师的人格之美。作者认为:化学教师的人格之美源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及化学教育事业的挚爱。本文旨在倡导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自身素质,升华崇高人格,真正实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快乐教学,学生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8.
江家发  汪芳芳 《化学教育》2014,35(22):60-64
《六合丛谈》(1857-1858年)是近代上海第1份综合性中文杂志,对近代科学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在《六合丛谈》中,“化学”一词首见于正式出版物,并传入日本。对《六合丛谈》中涉及的化学内容包括“化学”名词、元素种类、化学反应、金属提取、物质组成、质量守恒等进行研究,阐明其传播“化学”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国富 《化学教育》1996,17(6):23-25
作为一门中心科学,化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地吸收、借鉴、融合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因而测试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结合化学原理)解决化学间题的能力自然成了近几年高考(竞赛)化学试题的一大特色,也是今后高考(竞赛)试题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0.
梁英豪 《化学教育》1985,6(3):61-61
据1984年3月号的英国《化学教育》报道,在英国皇家化学会(RSG)给中学科学课程评论会(SSGR)的书面回答中,反映了下面的一些有关科学教育的观点。1.同意设立供“所有学生学习的理科”的思想并对学生能够接受的最低水平的化学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第11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11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11—ICCE)于1991年8月25—30日在英国约克(York)城举行。600多名代表来自60余个国家,这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共同探索的主题是:“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Bringing Chemistry to Life)。本届会议由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英国科学教师联合会(STC)共同组织。大会主席是英国York大学的D.J.Waddington教授。在短短的五天内,会议安排了6个全会报告、22个分会报告、20个专题讨论(Symposia)、33个讨论会(Workshop)和30C多个张贴论文。我国学者投寄论文11篇.但限于经费,实际出席会议的代表仅四名,他们是北京大学华彤文、北京师范大学田荷珍、天津耀华中学前任校长孙若涵和北京工业大学在英国Sheffield大学的访问学者张敦信。他们向大会  相似文献   

12.
美国化学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民  张帆  刘枫 《化学通报》2001,64(9):592-595
近年来 ,美国“化学教育杂志”(JCE)陆续发表了一些知名化学教育家有关化学教育和化学教育研究的综述 ,有对化学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阐述和展望[1] ,也有通过化学教育研究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论述[2~ 4 ] 。这些文章值得关注。同样值得关注的是 ,1 993年 3月美国化学会第 2 0 5届年会上 ,其化学教育分会有关“什么是化学教育研究会”的专题讨论会。 1 994年JCE就这一讨论会专发了一组文章 (连续 7篇 ) [5] 。同年又发表了通栏标题为“化学教育研究”美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分会化学教育研究工作组报告[6] 。我们认为这一报告是化学…  相似文献   

13.
第39届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 PAC)大会于2 0 0 3年8月1 0日~1 3日在加拿大Ot tawa市会议中心举行,由加拿大科学委员会主办。大会报告为( 1 )J.C .Polanyi的“表面上每次只有一个分子参与的反应”;( 2 )J .M .J.Frechet的“在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的边缘处的有机化学和分子设计”。这二个报告对分析化学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前者对分析微型化这一当前热点就很有启发性;后者则对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极有参考价值。大会分组专题很多,直接或间接与分析化学有关的不少,如MS 0 5组“电子学与光子学中的聚合物”就涉及…  相似文献   

14.
东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兼日本化学学会编辑玉虫义一博士,在美国“科学月刊”第83卷第5号(1956年11月)发表了一篇论文“日本的化学研究和教育”;里面报导了日本化学研究和教育的近况。现就化学研究方面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该文回顾了科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并讨论了化学与分析测试科学的相关发展历程。实验科学向理论科学演进实际是现代科学的形成过程,对化学而言是一个困难的数学化进程,直到第三即计算科学范式形成,化学的现代科学地位才得以确定。分析化学或分析测试科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化学计量学/信息学在助推其完善分析化学“数学化”进程的同时,也能够挖掘更多有效信息。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快速发展和数据海啸的到来,化学计量学/信息学作为成熟的化学学科分支和有力“武器”,正在协助并推动化学和分析测试科学步入第四即“数据密集型”的科学新范式。该文以作者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为基础,论述了化学计量学/信息学助力推动化学与分析测试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过程中的相关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学化学》1988,3(2):57-57
学术会议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主持在保加利亚索菲亚科学文化宫举行。世界各国到会代表约有2000人。我国科学院和高等学校有10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有11个大会发言,涉及当今化学各前沿领域。我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王永令教授作题为“陶瓷相变与能量转化应用”报告。Rao教授(印度)以“固态化学进展”为题介绍了超导材料的发展,Oki教授(日本)报告的题目是“化学与决策”,Plate教授(苏联)介绍了液晶高分子的新突破”等等。会议设9个分组(分析、教育、化学工程、工业化学、无机、有机、物化、高分子、临床化学),共有分组报告170多篇,我国刘铸晋、张椿年在工业化学组分别介绍中国在香料及医药工业方面的进展,华彤文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宏 《化学教育》2003,24(10):9-11
课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历来又是教育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 ,它承载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使命 ,课程的变革蕴涵着新的思想和方法论。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 ,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次革命 ,它的实施必将给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蓬勃发展的生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 ,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 5个一级主题 …  相似文献   

18.
2005-2014年,IUPAC发表了一系列技术报告(Technical Reports)和建议(Recommendations)等.这些文献对化学领域的众多定义、命名、规则、标准、方法等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并推荐给全世界的化学工作者采用.高校教师要关注IUPAC发布的“新规”,在教学中积极传播IUPAC“新规”,在科研中积极采用和实践这些“新规”,以增强教学和科研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同时还应尽快实现由IUPAC“新规”的“跟随者”向“制定者”的身份转变,以促进我国化学教学和科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认识、理解、实践科学探究,是当前推进化学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想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真正落实到实处,就必须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精细化研究.基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出结论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得出结论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化学教学目标.文中对化学教学中结论的含义及其多种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化学教学中“结论“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过去意义上的认知性结论,而且,还包括在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验性结论.文中认为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概括、体验等是得出化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并对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得出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物质及其转化是化学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化学学科教学的回归性问题。化学科学认识活动对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的认识有2大基本任务:一是探寻“物质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一是建构“物质及其转化”的科学理论。元素视角是化学科学认识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视角。微观认识是化学科学理解或解释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思维方式。元素观、能量观、科学本质观是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