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离线γ能谱法和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20—46MeV/u 12C离子和铜相互作用中余核的前向平均反冲射程.导出了中心碰撞的线性动量转移.当轰击能量为27.5MeV/u时,每个入射核子转移的线性动量达到155MeV/c的最大值.复合系统的最大激发能为每核子2.5MeV.  相似文献   

2.
45MeV/A 12C和181Ta相互作用中余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45MeV/A 12C和181Ta相互作用中余核的生成截面和反冲性质,并将实验得到的质量产额分布与统计碎裂模型进行了比较.根据前向平均反冲射程计算了线性动量转移,在与我们以前工作相比较后指出,在45MeV/A 12C离子引起的反应中,中心碰撞的线性动量转移随靶质量而增加,并与引导粒子模型计算结果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3.
46MeV/A 12C和93Nb相互作用中线性动量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离线γ能谱法测定了46MeV/A 12C离子和93Nb相互作用中厚靳反冲射程,得到了最大线性动量转移和平均线性动量转移,和已有工作比较后指出,相应于中心碰撞的最大线性动量转移在轻靶和中重靶范围内与靶质量无关,但显低于与238U碰撞的线性动量转移.平均线性动量转移显示了与弹核和靶核不对称性的强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92和71MeV 16O离子与115In的相互作用中,用核化学技术测量了20个反应余核的角分布和微分射程分布.分析了这些余核的生成特征,指出随着碰撞参数的增加,反应机制从全熔合经过质量和动量转移逐渐减小的非完全熔合向直接反应连续演变.与16O+65Cu反应相比,16O+115In反应中非完全熔合的贡献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30MeV/u 40Ar+159Tb反应中前角区复杂碎片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角测量了30MeV/u 40Ar+159Tb反应中两裂片符合下的轻粒子和复杂碎片,利用线性动量转移和总横向动量方法对三体符合事件进行了碰撞参数分类.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心碰撞中复杂碎片主要来自于平衡类靶核的统计发射,并伴随有非平衡中途成份;而周边碰撞中前角区复杂碎片主要来自于弹核碎裂成份. 在半中心碰撞中则存在类弹、类靶和中途三种成份.  相似文献   

6.
用考虑了角动量守恒的BUU模型计算了20MeV≤E/u≤180MeV能区16O+197Au系统的反应线性动量转移(LMT)及余核角动量,着重讨论了反应线性动量转移及余核角动量对反应碰撞参量、入射能E/u的依赖关系,比较了计算LMT与Viola系统性给出的结果间的偏差.计算结果揭示了当E/u≥90MeV时,余核角动量对E/u增长出现的饱和现象,主要来源于靶核对弹核捕获能力的持续丢失.  相似文献   

7.
135MeV/u 12C和铁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质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135MeV/u 12C和铁相互作用中的靶余核的生成截面,通过高斯电荷分布函数得到了靶余核的质量分布.与46MeV/u 12C+Cu相比,发现A<30质量区的产额明显增加,且产物有偏向丰中子一侧的趋势.实验测定的质量分布与熔合碎裂模型和级联两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似乎表明在很高入射能情况下多重碎裂衰变是A<30靶余核生成的主要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用裂变碎片折叠角技术测得50MeV/A12C轰击197Au和209Bi靶的线性动量转移分布,得到每个12C核核子线动量转移的最可几值与靶核相关,其值分别为184和173MeV/c.在线动量转移分布中,0.3附近有一小的突起,似乎可以认为是相应于弹核的α集团转移.  相似文献   

9.
对25MeV/u 40Ar+197Au反应系统裂变与后角轻粒子发射进行了符合测量,用裂变碎片折叠角和裂变碎片的飞行时间再构转移到类熔合核的线性动量.通过对线性动量转移和轻带电粒子能谱测量,给出从中心碰撞到周边碰撞产生的类熔合核的初始激发能、角动量和核温度,讨论它们的关系.发现了中心碰撞形成的类复合核的核温度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接近多重碎裂的“准相变区”.  相似文献   

10.
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6.3—24.6MeV/u 40Ar+natW反应中Hf的生成,得到了Hf同位素的激发函数、反冲性质和同位素分布.指出利用HIRFL能量的重离子和丰中子靶核作用,能以一定的截面生成A>170区丰中子新核素.利用中能重离子的强穿透力特点,使用厚靶,可以明显地提高丰中子新核素的产额.过高的入射能量对新核素生成无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1.
谭玉红  宁平治  蔡崇海 《中国物理 C》1998,22(12):1136-1142
采用包含库仑场影响的一级修正的eikonal相移研究了入射动量为715MeV/C的K+介子与6Li、12C核散射及入射动量为800MeV/c的K+介子与(12)C、40Ca核散射的微分截面,通过理论微分截面与相应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最佳光学势参数,为K+核散射的微观研究提供一定依据.用得到的光学势计算了相应散射过程的总截面,并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用阈探测器中子活化法测量了50MeV/u 18O离子轰击Be.Cu和Au厚靶的总中子产额和前向中子发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中子产额对靶核原子序数有一定的依赖性,较轻靶子的中子产额和中子发射率高于较重的靶子;当靶核(Cu)和入射离子单核能(50MeV)相同时,18O离子的中子产额约为12C离子的4倍.  相似文献   

13.
25MeV/u 40)Ar+209Bi裂变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25MeV/u 40Ar+209Bi体系的裂变反应,利用线性动量转移的分窗选择不同的激发能,研究裂变动能分布和质量分布与热核初始激发能的关系.实验证实激发能小于380MeV时裂变总动能分布与低激发能复合核相似.激发能大于380MeV时,最可几动能呈现出随激发增加而增加,并出现高能非对称性,而且质量分布宽度随激发能增加而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4.
25MeV/u 40Ar+159Tb反应中等质量碎片的热核蒸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20°至155°范围内测量了25MeV/u的40Ar轰击159Tb靶产生的单举中等质量碎片(3≤Z≤9)能谱.后角区中等质量碎片能谱具有明显的统计蒸发特性,不同元素的能谱可用相同参数的单个运动源模型很好地拟合.拟合提取的源速度和核温度等源参数与非完全熔合所形成热核的反冲速度和核温度近似一致,表明这些不同的中等质量碎片共同起源于热核的统计蒸发.使用统计程序GEMINI计算了碎片角分布和电荷分布.  相似文献   

15.
44MeV/A12C离子与铜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44MeV/A的12C离子和铜的相互作用中,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35个靶余核的截面以及前向平均射程.得到了同量异位素分布、质量分布和径向动量转移.质量分布和同量异位素分布与推广的统计模型和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结果满意地相符.  相似文献   

16.
在25MeV/u 40Ar+natAg、209Bi反应中,用4个PPAC和11组望远镜完成了关联裂变碎片与发射轻粒子的符合测量,角关联描绘为两个被探测到碎片折叠角θff的函数,线性动量转移〈LMT〉由测量到的角关联推出.将符合测量得到的对应于不同窗的后角轻带电粒子能谱用Maxwell分布来拟合其谱的后沿,经过一些修正,由能谱得到热核的初始温度Tint,在考虑反应Q值和预平衡发射的修正之后,可以得到不同窗所对应的激发能.实验结果表明,在40Ar+natAg、209Bi反应的中心碰撞中激发能分别为4.2、2.4MeV/u,而温度达6.1、5.5MeV,在半中心碰撞中激发能为3.5、1.9MeV/u,温度可达5.8、4.8MeV.  相似文献   

17.
在30MeV/u 40Ar+112,124Sn反应中用平行板雪崩计数器实现了前冲余核的测量.在不同的线性动量转移下用运动源模型拟合了后角的3He,α和6He能谱,发现3He的能谱斜率温度在124Sn系统中高于112Sn系统,而6He的温度在112Sn系统中更高,α粒子在两个系统中没有明显差别.用热核粒子蒸发过程衰变道的选择性对这种同位旋相关性进行了解释.GEMINI的计算不能重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25MeV/u 40Ar+93Nb反应中热核的激发能和核温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半导体望远镜探测器和PPAC对25MeV/u 40Ar+93Nb反应中的带电粒子和余核进行了关联测量,对所得α粒子能谱用三源模型进行了拟合,并由余核飞行时间和粒子多重性得到热核激发能.通过对温度的修正,发现在本实验中有激发能E*/A为4.3MeV,温度Tinit为6.9MeV的热核形成.通过与其它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核物质在轻系统和重系统中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20.
用13单元望远镜探测器阵列测量了30MeV/u 40Ar +112,124Sn反应中小角关联粒子,由两体符合事件提取了αα关联函数.用三体弹道理论模型MENEKA计算本底关联函数,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探测效率函数,在扣除本底产额并考虑探测效率的修正后,对不同同位旋反应系统40Ar +112Sn和40Ar+124Sn提取的相对态布居核温度分别是4.18±0.25 0.21MeV和4.10±0.22 0.20MeV ;考察态布居核温度和粒子能量的关系时,观察到两个系统的发射温度均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而降低,缺中子系统40Ar +112Sn中由低能时的5.13±0.30 0.2 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3.87±0.37 0.29MeV ,丰中子系统40Ar+124Sn中由低能时的5.39±0.30 0.2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3.32±0.28 0.23MeV .用激发热核衰变过程的同位旋选择性对这种同位旋相关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