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热电池材料FeS2分析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热电池材料FeS2 的分析 ,是在浓、热HCl溶液中 ,用SnCl2 将Fe3+ 还原为Fe2 + 。过量的SnCl2用HgCl2 氧化除去 ,再用K2 Cr2 O7标准溶液滴定。测定铁时 ,每一份试液中需加入饱和HgCl2 溶液 10ml(2 0℃时HgCl2 的溶解度约 6%~ 7% ) ,约有4 80mg的汞排入下水道 ,而国家环境部门规定 ,汞排放的允许量为 0 .0 5mg·L- 1,要达到此排放允许量 ,至少要加入 9t的水稀释。汞盐积累在底泥和水质中 ,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有害于人的健康。因此无汞测定铁的含量已成为必然趋势。无汞测定铁已有报道 ,可采用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EDTA-2Na为辅助剂,Na2S2O3.5H2O为硫源,运用水热法制备了黄铁矿型CoS2微晶,研究了溶液pH值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为酸性环境时(pH=1、3)可得到纯相的黄铁矿型CoS2微晶,形貌为微米尺寸的空心球壳。溶液为中性和碱性环境时(pH=7、11),产物出现少量杂相,形貌变为规则的八面体晶粒。讨论了这些CoS2微晶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溶剂热合成碳纳米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I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法,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初始nCu/nIn比制备了一系列CuInSe2粉体。粉体的物相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能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80℃反应即可形成纯黄铜矿型CuInSe2粉体;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粉体形貌有"片-片簇-球簇"的演变规律,其光吸收性能也随之增强,出现"红移"现象;初始nCu/nIn比能有效调控片簇的致密度。同时探讨了粉体不同形貌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锂电池正极材料FeS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锂电池正极材料FeS2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特性,综述了近年来锂电池正极材料FeS2的研究进展.重点叙述了天然FeS2的改性和人工合成FeS2的研究成果.在综述各方面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所在研究小组的工作对FeS2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浸渍溶液pH值对Co/TiO2催化剂F-T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Fischer—Tropsch合成(简称F—T合成)是煤和天然气转化制取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催化剂的研制与开发是该过程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步骤。钻基催化剂以其较高的加氢反应活性、较高的长链烃选择性和较低的水煤气变换活性而成为F—T合成中最有前途的催化体系之一。钴基催化剂的制备通常采用浸渍法。除了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分散度,载体可以与金属发生相互作用而改变活性金属组分的结构组成、电子状态等,从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TiO2作为F—T合成的载体近年来受到普遍的关注。文献[7,8]是针对TiO2载体的低表面有针对性地添加无机氧化物黏接剂,提高金属钴的负载量,从而改进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或者是添加助剂及第二金属组分以提高催化剂分散与还原性能。本文通过调节浸渍液pH值控制钻钛的相互作用并与催化剂反应性能关联,以期为催化剂制备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氯化铜、硫脲为反应物,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微纳米分级结构CuS晶体,研究了不同反应介质对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以及反应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可以得到微米级六角花状CuS晶体;以乙二醇或者水/DMF混合物为溶剂,得到的CuS晶体为微米球花状。CuS晶体的产量随着溶剂中水所占比例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结果,当V_(DMF)∶V_(H_2O)=1∶1时得到CuS的最大产量,为理论产量的64.5%。当V_(DMF)∶V_(H_2O)=2∶1时得到的CuS晶体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能够在氙灯模拟的自然光照射2.5 h以内使罗丹明B污染物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6.7%。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铜、硫脲为反应物,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微纳米分级结构CuS晶体,研究了不同反应介质对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以及反应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可以得到微米级六角花状CuS晶体,以乙二醇或者水/DMF混合物为溶剂,得到的CuS晶体为微米球花状,CuS晶体的产量随着溶剂中水所占比例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结果,当VDMFVH2O=1:1时得到CuS的最大产量,为理论产量的64.5%。当VDMFVH2O=2:1时得到的CuS晶体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能够在氙灯模拟的自然光照射2.5 h以内使罗丹明B污染物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6.7%。  相似文献   

9.
以CuCl2·2H2O为铜源,InCl3·4H2O为铟源,硫脲为硫源,乙醇为溶剂在160℃水热反应12h合成了花状CuInS2,利用SEM、EDX、X射线和ICP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并讨论了不同溶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种简单的溶剂热法成功的合成了花朵状的钴磁性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进行物相与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六排堆积(hcp)和面心立方结构(fcc)混合结构的钴单质,形貌为由很多个厚度约为50~150 nm的菱形花瓣构成的花朵状结构,每个花朵的尺寸约为2μm左右。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测试表明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为140 emu.g-1,剩磁(Mr)为9.4 emu.g-1,矫顽力(Hc)为280 Oe。  相似文献   

11.
FeS2(pyrite)具有合适的带隙宽度(0.95 eV)、高的光吸收系数(可见区α=6×105cm-1)及优异的光学、电学及磁学性质,且其元素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无毒,目前已成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吸收材料之一[1,2].但硫化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存在许多不同配比的物相组成,如FeS、Fe1-xS、Fe7S8、Fe9S10、Fe3S4、FeS2(pyrite)及FeS2(marcasite)等[3].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Perovskite complex fluorides have attracted great ainterest due to their particular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as piez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1], ferromagnetic prop-erty[2], nonmagnetic insulator behavior[3], and photo-luminescence host functi…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用NH4NO3溶液处理商业硅胶,制备了不同pH值的硅胶载体和一系列Co/SiO2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载体pH值的降低,使Co/SiO2催化剂在工业还原条件(673K)下的还原度从30.9%提高到72.4%.用TPR和EXAFS技术研究了Co/SiO2催化剂的还原过程.结果表明,催化剂较高的还原度是由于减弱了还原过程中生成的CoO与载体硅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了CoO的进一步还原.用FT-IR技术研究了不同pH值硅胶表面硅醇基的存在状态,发现酸性较强的载体上易于发生表面硅醇基间的缩合作用.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Co/SiO2催化剂的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合成法由光谱纯的Fe和S制备FeS,并应用电位扫描和电位阶跃法研究FeS在0.5mol·L-1H2SO4+0.5mol·L-1K2SO4溶液中的阳极电化学行为.考察酸度对FeS阳极极化的影响,测定阳极过程的传递系数β、交换电流I0和Fe2+在FeS中的固相扩散系数DFe以及不同电极电位下阳极电化学反应活化能ΔEa.  相似文献   

15.
浸渍溶液pH值对Co/SiO2催化剂催化F-T合成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胶为载体,利用硝酸和尿素调节浸渍液的pH值,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钴质量分数为10.0%的Co/SiO2 催化剂,结合XRD,TPR和原位I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浸渍溶液pH值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浸渍溶液pH值大于硅胶载体的等电点有利于活性组分钴在硅胶表面的吸附和分散,促进了钴与硅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度,使催化活性降低,甲烷选择性增大. 浸渍溶液pH值小于硅胶载体的等电点则减弱了钴在硅胶表面的吸附,降低钴的分散,削弱了钴与硅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催化费托合成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 研究了甲醇分子在FeS2(100)完整表面的吸附与解离. 通过比较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和构型参数发现: 表面Fe位为有利吸附位, 甲醇分子通过氧原子吸附在表面Fe位, 吸附后甲醇分子中的C―O键和O―H键都有伸长, 振动频率发生红移; 甲醇分子易于解离成甲氧基CH3O和H, 表面Fe位仍然是二者有利吸附位. 通过计算得出甲醇在FeS2(100)表面解离吸附的可能机理: 甲醇分子首先发生O―H键的断裂, 生成甲氧基中间体, 继而甲氧基C―H键断裂, 得到最后产物HCHO和H2.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the membrane capacitance(Cm),which was obtained from the ec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method,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the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 of octadecanethiol(18SH) for the first time.The results not only strongly proved that inorganic ions could penetrate the SAMs of 18SH,but also ascertained that SAMs of 18SH were not an absolute of free of ion-penetration.Verifying the existence of pin-holes in the octadecanethiol SAMs wa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former conjecture very well.  相似文献   

18.
以亚硝酸铈盐和氨水沉淀法合成了二氧化铈纳米粒子. 通过对溶液pH值的调节制备出了形貌各异的纳米CeO2晶粒. TEM和BET结果表明 酸性条件下, 得到的是球形的纳米CeO2晶粒且其比表面为148.1944 m2·g-1;中性时, CeO2晶粒的形貌为球形和棒状的混合形, 比表面为114.7975 m2·g-1;而碱性环境下, 易得到棒状的、比表面为106.2465 m2·g-1 的CeO2晶体. 另外还对各种形貌产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单晶BaTiO3纳米线的低温溶剂热法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剂热技术,以有机钛偶合体胶束作模板成功制备了立方相单晶钛酸钡纳米线,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能量损失谱(ED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钛酸钡纳米线进行了表征。钛酸钡纳米线呈均匀的直线形,直径为20~60nm,长度达到十几微米。并对BaTiO3纳米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