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庄志刚 《数学通讯》2020,(22):50-53
<正>解题教学关注的就是"培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即"以学生为本",以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际来使学生达到"会数学地观察,会数学地思考,会数学地表达"的数学素养.解题教学既要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又要研究教师的循循"诱导"和"引导",如"你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你还用此法解决过哪些不同的问题"、"你会对问题进行科学的改编吗"、"你能否归纳出解答此类问题的解题模板"、"通过对此类问题的解决,你会有怎样的联想、有什么收获"等等,引发学生成就自我的"欲望",并"舍得"给予其足够的时间,让其能"进入思维的宇宙"尽情地发挥,真正自主地学习、静心地思考,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高,而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则"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问题解决"的目标不是要发现一个"万能的方法",而是通过问题解决的成功实践,总结出某种规律和模式,启发和指导以后的解题活动.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构建模型,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问题情景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只有这样,数学教学中强调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学生的"知识基础",蕴含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习品质与学习心理构成其"人格意志",而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学的"再创造"与数学应用来加以体现[1].相应地,数学教学设计也就包含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人文立意"这三个维度,其本质就是教学设计的目标定位,这恰好与课程标准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这三个维度相呼应.  相似文献   

4.
彭晓珊 《中学数学》2012,(19):34-35
从近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来看,对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题海战术"的功效明显下降,在教学中如何摆脱"题海战术",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能力呢?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的规律.本人试从一道试题的标准答案的分析来谈谈如何通过解题分析来获得问题解决的新视角,并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解题教学",就是通过典型数学题的学习,去探究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学会象数学家那样"数学地思维"."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通过"解题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新 《中学数学》2021,(4):78-79
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素养发展的关键.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总是习惯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缺乏自主预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提问的能力等.因此,教师要以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习变成一次自发的建构.一、创设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换言之,自主学习首先就要求能自己发现问题.数学学习不是重复地做大量的题目,不是简单地听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数学学习首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奇妙之处,进而引发思维的参与.教师要设置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蔡建锋 《中学数学》2012,(20):23-2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施,数学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具进.而"新定义"型数学试题,是以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给出了一个"新概念",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运用这个"新概念"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试题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和对"新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现以绍兴市近六年来的"新定义"型中考题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模糊数学初步"不是简单地把大学课程下伸到中学,它普及的不是现成的知识,而是普及求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本文把模糊数学的启蒙和普及定位在:介绍新思想、新视角、使高中生开拓视野、形成新的思维模式。论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上海市中国中学08届高二学生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传统数学不能解决广为存在的模糊性问题,他们可以完全接受"模糊数学初步",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认为模糊数学对今后学习数学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1 问题提出 200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2011版的修订稿则表述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发现,后者在肯定前者"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同时,还特别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正是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应该给学生问题还是学生给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维东 《中学数学》2014,(22):35-37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的必经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数学问题中生活情境的"剥离",让学生在经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丰富情境背后的数学模型,积累"净化"数学问题解决环境的经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的做法及感悟,希望能给你带来启示.一、"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学片断及分  相似文献   

11.
从事数学教学十多年,一天到晚在题海中拼搏,与"知识点"纠缠,数学除了"解题"还能干啥?每堂课问到概念性问题,学生大多茫然.学习真的只是解题,只要解题就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吗?数学优秀生明确猜想与证明的区别,对解题后的"回顾"很在乎;他们的"语文"学得很好,"理解题意"是他们的强项,他们的数学语言用的规范、熟练,会做的一定简练完整的表述,会做的保证不错……显然,这些能力不是靠拼命做题获得的,有的在"解题"之外,有的甚至是在数学之外.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强调:"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这表明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采用"问题解决"的形式.与之配套的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则在扉页的"致同学"中提到:"怎样学习数学?第一,要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  相似文献   

13.
1 功利化环境下数学教育的问题 当今功利化社会环境下,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注重考试分数、升学率等眼前利益,忽视理性精神、数学能力和全面发展等长期利益.由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导致数学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例如: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利;缺乏问题意识,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不重视基本概念、核心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缺少必须的归纳、抽象、概括活动,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不利;重结果轻过程,缺少一以贯之的逻辑思考和数学推理活动,损害数学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利;解题教学搞"题型+技巧",学生机械重复、模仿记忆,缺少独立思考,数学思维发展迟缓,并导致学生数学课业负担过重;等等.这些都与"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相违背,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不利,对创造性人才培养更不利.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考试"人才",而不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正>齐白石先生在教导自己的学生作画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是:"寻门而入,破门而出".这句话用在学习绘画上是不难理解的.而这句话也是数学解题过程的一种写照.数学学科是以掌握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解决数学问题为途径,最终提高、养成数学能力.而"解题是一种实践性的技能",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形成技能.解决问题是需要方法的,面对  相似文献   

15.
"化归",从字面上可理解为转化和归结.而"化归"思想,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得到原问题解答的一种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化归"思想,就可以把数学问题由难变易,由繁变简,从陌生变熟悉,从抽象变直观,进而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初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教学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不同阶段.在小学和中学的低年级,偏重于模仿;而在高中,创新的比重在加大,初中正处于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模仿在学习的初期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过多的模仿,会造成解题思路的模式化,学生依赖一些解题模式去解决问题.而一些"负责任"的老师忙于归纳各种试题解决的"秘籍",为学生模仿提供范本,使得学生对于解题模式形成依赖,造成一部分学生思维的懒惰.由于考试的题型的变化越来越多,学生依旧难于脱离试题的苦海,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旨在通过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数字与信息”教学为例,提出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注重问题驱动、学科融合、合作分享等策略,在问题解决中不断积累关键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张曦 《中学数学》2021,(1):52-53
数学领域中认为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仅是解决一半问题,而另一半则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反思思考命题立意、题目中的陷阱、易混淆的知识点,吸取解题经验,避免在解决相同类型问题中频繁出现同类错误.为此,在新课改后,数学学科教学中将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利用解题反思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形成向高层次知识进阶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说题"——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提出   弗赖登塔尔曾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只有重视过程的教学,"展示背景、挖掘本质、暴露思维、推迟判断",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活动、动态的、开放的,才可以使数学结论生动、鲜活和充实,成为可以理解易于接受的东西,便于同化或顺应于学生的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中,成为学生的真知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主线"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并不是一个高频词,只出现了25次,但仔细品读《标准》会发现,恰恰是"主线"一词体现了本次课程在内容结构的重大变化.《标准》中的"主线"一词含义有二:一是"内容主线",《标准》突出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这些内容,是学生进入社会应用需求和进一步学习最主要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的基本工具;二是"目标主线",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