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二阶微扰理论MP2、密度泛函B3LYP方法和含时密度泛函TD-B3LYP方法分别优化了TiO2分子的基态1A1和六个激发态1B23B21B13B11A23A2的几何结构. 1A11B23B21B13B1具有弯曲几何结构, 1A23A2具有线性对称结构. 我们发现激发态1B23B21B13B1键偶极矩的数值大小顺序和相应的键角大小顺序完全一致. 另外, 采用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CASSCF(6,6)、CASSCF(8,8)、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和含时密度泛函TD-B3LYP 计算了TiO2 分子各激发态的垂直激发能和绝热激发能. 对1B23B21B1三个态, MRCI/CASSCF(6,6) 计算的垂直激发能和绝热激发能与已有的实验值最接近. 对其他三个激发态3B11A23A2, 计算的激发能和文献报道的激发能计算值基本一致. 最后, 还计算了TiO2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偶极矩. 对1A11B2态, 偶极矩的计算值与已有的实验值相吻合. 采用原子偶极矩校正的Hirshfeld 布居方法计算了TiO2分子在1A11B23B21B13B1态时各原子的电荷, 发现从基态到激发态偶极矩的变化与电荷从氧原子向钛原子的转移有关. 整个计算中还考察了基函数cc-pVDZ、cc-pVTZ和cc-pVQZ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298.15 K下, 无液接电池Li-ISE│Li2B4O7 (mA)(aq.), MgCl2(mB)(aq.)│AgCl/Ag的电动势, 利用测定结果计算了Li2B4O7-MgCl2-H2O体系离子强度在0.05~3 mol•kg-1范围内, 不同MgCl2离子强度分数的溶液中LiCl的平均活度系数, 并给出了其随离子强度I, B4O72-和Mg2+浓度的变化规律. 结合以往关于该体系和Li2B4O7-LiCl-H2O, Li2B4O7-H2O体系的等压研究结果, 用迭代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Li-Mg2+-Cl-B4O72--H2O体系的离子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研究. 具体方法为考虑了该体系在不同的总硼浓度范围H3BO3, B(OH)4, B3O3(OH)4和B4O5(OH)42-四种含硼化合物的存在以及各硼化合物间的化学平衡, 以修正了的Pitzer渗透系数方程和活度系数方程为基础, 对该体系的等压法和电动势法研究结果进行最小二乘拟合, 拟合的标准偏差为0.0167, 用该模型计算的该体系的渗透系数、活度系数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张爱芸  姚燕 《化学学报》2006,64(6):501-507
测定了298.15 K下, 无液接电池Li-ISE│Li2B4O7 (mA)(aq.), MgCl2(mB)(aq.)│AgCl/Ag的电动势, 利用测定结果计算了Li2B4O7-MgCl2-H2O体系离子强度在0.05~3 mol•kg-1范围内, 不同MgCl2离子强度分数的溶液中LiCl的平均活度系数, 并给出了其随离子强度I, B4O72-和Mg2+浓度的变化规律. 结合以往关于该体系和Li2B4O7-LiCl-H2O, Li2B4O7-H2O体系的等压研究结果, 用迭代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Li-Mg2+-Cl-B4O72--H2O体系的离子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研究. 具体方法为考虑了该体系在不同的总硼浓度范围H3BO3, B(OH)4, B3O3(OH)4和B4O5(OH)42-四种含硼化合物的存在以及各硼化合物间的化学平衡, 以修正了的Pitzer渗透系数方程和活度系数方程为基础, 对该体系的等压法和电动势法研究结果进行最小二乘拟合, 拟合的标准偏差为0.0167, 用该模型计算的该体系的渗透系数、活度系数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OH自由基的高精度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内收缩MRCI方法(Internally Contracted Multiconfiguration-Reference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研究了OH自由基, 计算得到其基态稳定构型的键长是0.09708 nm, 对应的实验值是0.096966 nm, 第一激发态的键长是0.10137 nm,实验值是0.10121 nm. 同时得到势能曲线PECs (Potential Energy Curve), 再分别由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拟合计算和POLFIT程序计算得到OH自由基在基态X2Π和第一激发态A2Σ+时的光谱数据:平衡振动频率ωe, 非谐性常数ωeχe以及高阶修正ωeYe, 平衡转动常数Be, 振转耦合系数αe, 解离能D0和垂直跃迁能量ν00. 这些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值非常吻合, 精确度比前人也有很大提高. 其中我们计算得到基态OH(X2Π)的解离能D0=35568.86 cm-1, 第一激发态OH (A2Σ+)的解离能D0=18953.93 cm-1, 从第一激发态A2Σ+ (ν=0)到基态X2Π (v=0)的垂直跃迁能ν00=32496.42 cm-1.  相似文献   

5.
谢安东  朱正和 《化学学报》2005,63(23):2126-2130
使用SAC/SAC-CI和D95++, 6-311++g, 6-311++g**及D95(d)基组, 分别对BF分子的基态X1Σ、第一简并激发态A1Π和第二激发态B1Σ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优化计算. 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6-311++g**基组为最优基组. 运用6-311++g**基组和SAC方法对基态X1Σ, SAC-CI方法对激发态A1Π和B1Σ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 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 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 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X1Σ, A1Π和B1Σ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 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
Four new Sm(Ⅲ) ternary complexes with 1-phenyl-2,3-dimethyl-4-acethlpyrazolone-5 (HPDMAP) or 1-phenyl-2,3-dimethyl-4-trichloroacethlpyrazolone-5 (HPDMCP) as the ligand: Sm(PDMAP)3·bipy (A1), Sm(PDMAP)3·phen (A2), Sm(PDMCP)3·bipy(B1) and Sm(PDMCP)3·phen (B2) (Where bipy=2,2′-dipyridyl, phen=1,10-phenanthrol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identifi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UV and FT-IR spectra analysis. Their luminescence from the solid stat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B1 and B2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A1 and A2, but they all have the same order magnitude. As far as A1 and A2, B1 and B2 are concerned, both bipy and phen have affect 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the complexes.  相似文献   

7.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对HO2+NO2反应进行了研究, 在B3LYP/6-311G**和CC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HO2自由基与NO2分子反应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反应势能面, 计算结果表明, 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中的直接氢抽提反应机理是此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 即HO2自由基的氢原子转移到NO2分子的氮原子上形成产物P1 (HNO23O2), 另一个可能的反应通道是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上HO2中的端位氧原子进攻NO2分子中的氮原子形成中间体1 (HOONO2), 接着中间体1 (HOONO2)经过氢转移形成产物P2 (trans-HONO+3O2), 以上两个反应通道都是放热反应通道, 分别放热90.14和132.52 kJ•mol-1.  相似文献   

8.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对HO2+NO2反应进行了研究, 在B3LYP/6-311G**和CC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HO2自由基与NO2分子反应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反应势能面, 计算结果表明, 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中的直接氢抽提反应机理是此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 即HO2自由基的氢原子转移到NO2分子的氮原子上形成产物P1 (HNO23O2), 另一个可能的反应通道是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上HO2中的端位氧原子进攻NO2分子中的氮原子形成中间体1 (HOONO2), 接着中间体1 (HOONO2)经过氢转移形成产物P2 (trans-HONO+3O2), 以上两个反应通道都是放热反应通道, 分别放热90.14和132.52 kJ•mol-1.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和波函数理论方法对B2Au20/-/2-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阴离子B2Au2- ([Au-B B-Au]-) (C2h, 2Au)和B2Au22- ([Au-B≡B-Au]2-) (C2h, 1Ag)的基态结构均为线性结构, 即以含有多重键的BB单元(B B或B≡B)为中心, 两端各连接一个Au原子, 但两端的B-Au键不在同一直线上, 结构稍有变形; 而中性分子B2Au2 ([Au-B=B-Au]) (D∞h, 3Σg-)的基态结构是以B=B为中心, 两端各与一个Au原子相连的完美的线性结构. C2h B2Au2-的单电子垂直剥离能和对称性伸缩振动频率的计算结果为实验表征提供依据.另外, 计算发现无机盐B2Au2Li2结构中仍包含B≡B, 此结果一方面为其实验合成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表明含有B≡B的B2Au22-结构极为稳定, 可作为结构单元存在于凝聚相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溶性聚磷酸铵在液体肥料和复合肥料的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发达国家中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及应用。在pH值为5.5~8.0、温度为278.15 K~323.15 K的条件下,本文采用滴定法研究Ca2+-Mg2+-Zn2+体系在聚磷酸铵溶液中的螯合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质量分数的聚磷酸铵溶液对金属离子的螯合量会随着体系中Ca2+、Mg2+、Zn2+的摩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着pH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聚合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聚磷酸铵和A1B3C3体系的螯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用B3LYP/6-311+G(d)方法对化合物NFeN弯曲型和直线型的不同自旋多重度多个电子态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能量和振动光谱进行了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单重态中Fe―N键长普遍比三重态和五重态中的短, 在155 pm左右; NFeN三重态电子结构最丰富, 自然键轨道和Mulliken布居显示Fe―N键具有部分离子键特征; 两种结构的所有稳定态中能量最低的是15A2态, 能量相近的有13B1、13A2、13B2和11A1态, 直线型中能量最低是3Δg态; 相对于分子基态反应物Fe(a5D)+N2(X1Σg+)所有电子态的能量都偏高, 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 但是对于原子态反应物Fe(a5D)+2N(4S)则是放热反应; 计算振动频率和强度与实验较吻合的是13B1态; 复合物FeN2与化合物NFeN结构差异明显; Fe原子直接插入N2分子的势能曲线表明该反应能垒很高, 在动力学上也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XRD、N2吸附、 11B MAS NMR、NH3-TPD和催化性能评价等方法研究了B2O3/TiO2-ZrO2催化剂的结构、酸性及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的B2O3同时以三配位的BO3和四配位的BO4结构单元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以B2O3为助熔剂,在1 350 ℃、还原性气氛下成功制备了SrAl2O4单相粉末样品。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单相Sr1-x-yAl2O4:Eu2+x,Dy3+y·nB2O3(0.005≤x≤0.07, 0.01≤y≤0.05,0.05≤n≤0.25)样品并表征了其长余辉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最佳的Eu2+含量为0.02。辅助激活离子Dy3+在Sr0.98Al2O4:Eu2+0.02中的掺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显著提高亮度和余辉时间,最佳Dy3+含量为0.03。研究不同B2O3含量对Sr0.95Al2O4:Eu2+0.02,Dy3+0.0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最佳的B2O3含量为n=0.1,余辉肉眼可见(≥0.32 mcd·m-2)时间达4 000 min。利用正电子湮灭技术和热释光技术,研究和讨论了B2O3对Sr0.95Al2O4:Eu2+0.02,Dy3+0.03的发光和余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2O3的添加有助于Dy3+在晶格中形成深度合适、有益于余辉的空位缺陷。  相似文献   

14.
在溶剂热条件下,成功合成了一种稳定的配位聚合物[Cd2(L)(bpb)(H2O)4]·0.5H4L(1)(H4L=1,1''-乙烷基联苯-3,3'',5,5''-四羧酸,bpb=1,4-二(4-吡啶基)苯)。1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1可通过荧光猝灭检测水中的罗红霉素(ROX)和B4O72-,检测限分别为0.21和1.59μmol·L-11可成功用于延河水中ROX和B4O72-的测定。此外,分析讨论了其传感机理。  相似文献   

15.
溴代烷烃与活性氮的反应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 利用N2空心阴极放电制备活性氮, 研究了活性氮与溴代烷烃(CHBr3、CH2Br2、C2H5Br、C4H9Br) 反应的化学发光.上述所有反应中, 在550~750 nm波段均观察到了较强的NBr (b1Σ+→X3Σ-)跃迁发射谱. 同时在活性氮与CHBr3和CH2Br2的反应中, 在流动管下游还观察到了CN (A2π, B2πX2Σ+)的发射谱. 验证性的实验表明, 激发态NBr (b1Σ+)是由二步过程形成: N(4S)与溴代烷烃反应生成NBr (X3Σ-), 再通过N2 (A 3Σu+)分子能量转移到激发态NBr (b1Σ+); 而激发态的CN是通过N(4S) + CBr→CN(A, B) + Br过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郑会勤  樊耀亭 《分子催化》2023,37(4):331-341
合成并表征了两个新的具有 “开放型蝶形” 结构的[2Fe2S]化合物AB; 并以AB为催化剂、 藻红B钠盐 (EBS2-) 为光敏剂、 三乙胺 (TEA) 为电子给体和质子源, 构建了一个均相光催化产氢体系. 结果表明: 体系在pH为12, 体积比为1∶1的CH3CN/H2O溶液中,产氢活性最高,经4 h可见光照射,最大产氢量分别为156.1 μmol (37.9 TON vs. A) 和18.4 μmol (TON 4.6 vs. B); 催化剂中含有质子捕获位点, 有利于形成产氢活性中间体H2-Fe2S2(η2-H2-FeIIFeI) 物种, 从而提高催化剂的产氢活性. 在当前的体系中, 还原态的 FeIFe0 物种通过1* EBS2-转移到FeIFeI中心上, 然后再经历一个EECC (化合物A)ECEC (化合物B), 形成产氢活性中间体H2-Fe2S2(η2-H2-FeIIFeI)物种, 最终产生H2分子, 并使FeIFeI 物种再生.  相似文献   

17.
齐斌  晁余涛 《化学学报》2007,65(19):2117-2123
在6-311+G(2d,2p)水平下,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 研究了Criegee 自由基CH2O2与H2O的反应. 结果表明反应存在三个通道: CH2O2+H2O®HOCH2OOH (R1); CH2O2+H2O®HCO+OH+H2O (R2); CH2O2+H2O®HCHO+H2O2 (R3), 各通道的势垒高度分别为43.35, 85.30和125.85 kJ/mol. 298 K下主反应通道(R1)的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的速率常数kTSTkCVT均为2.47×10-17 cm3•molecule-1•s-1, 而经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校正后的速率常数kCVT/SCT 5.22×10-17 cm3•molecule-1•s-1. 另外, 还给出了200~2000 K 温度范围内拟合得到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三参数Arrhenius方程.  相似文献   

18.
陈宏基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8):1001-1004
A new ligand N, N′-Bis(salicyidene)-5,6-phenanthrolinenediamine (H2L) 1 and its four binuclear complexes [M2+LM2+(B-)2]( M=Cu2+, B-=Ac-, 1a; M=Ni2+, B-=Ac-, 1b; M=Co2+, B-=Cl-, 1c; M=Ni2+, B-=Cl-, 1d) have been prepared by condensing 1 equiv. of 5,6-diamino-1,10-Phenanthroline with 2 equiv. of 2-hydroxybenzaldehyde and reaction of 1 with metal salts,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1H and 13C NMR, UV-Vis and EI-MS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用酸中和法制备了活性γ-Al2O3, 并在其表面负载SO3得到固体酸催化剂SO3/γ-Al2O3, 用XRD, TG-DTA, FT-IR,NMR, NH3-TPD等对其进行了结构和酸性研究. 结果表明: 在SO3/γ-Al2O3的制备过程中形成少量的Al2(SO4)3, 同时SO3与γ-Al2O3表面上的羟基反应, 形成强的Brönsted酸位, 根据1H/27Al 双共振(TRAPDOR)MAS NMR与FT-IR实验结果提出了Brönsted酸结构模型. SO3/γ-Al2O3表面存在两种不同强度的酸中心, 其酸强度大于分子筛HZSM-5, 但弱于传统的固体超强酸 /γ-Al2O3.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硫化钇离子YS+ (1Σ+, 3Φ)与硫转移试剂COS在气相中的反应: YS++COS→YS2++CO. 在单重基态和三重激发态势能面上都找到了四条反应通道. 但是除一条反应通道之外, 其他的反应机理和几何结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势能面上有很大不同. 实验中生成YS2+ 所表现出的吸热特征来自于在基态反应中的三条通道(A, B和C), 其活化势垒分别为28.3, 140.5和120.2 kJ·mol-1. 计算结果表明硫转移反应没有双态反应活性, 因此产物YS2+ 在低能量区的放热特征是由于基态反应物中还混有残留的激发态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