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对高含蜡柴油的感受性较好,对降低柴油冷滤点效果较显著。此类柴油流动改进剂的酯基侧链碳数分布和柴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是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柴油中流动改进剂使用效果差异明显的原因,研究了几种柴油正构烷烃分布的数理统计学数据和多种流动改进剂对其降冷滤点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改进剂对正构烷烃分布方差小的柴油效果差.根据柴油组成复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理论描述液相和固相,并将正构烷烃以外的其他组分作为一个虚拟组分,建立和验证了描述柴油固相沉积的热力学模型.通过热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低温下柴油的析蜡量,认为方差小的柴油低温下的析蜡量比方差大的柴油多,较大的析蜡量使流动改进剂的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3.
选用了两种常见的化工原料作为单体,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得到二元聚合物MV,发现该聚合物具有降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的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柴油降凝剂使用,并且具有成本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影响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作用的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平均碳数减少,冷滤点越低。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改进剂的效果最好。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溶剂筛选是溶剂萃取脱除柴油中正构烷烃,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能工艺过程的关键。本文应用三维溶解度参数球形模型研究了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离,探索了依据溶解度参数筛选萃取溶剂的方法。采用基团贡献法估算了两种柴油(常三线馏分油AGO、减一线馏分油VGO)中的正构烷烃,以及11种溶剂(氯代烃、酮、酯)的三维溶解度参数从而得到溶剂与溶质互溶的判断依据Rs。通过研究Rs与各溶剂的正构烷烃析出率(E)的关系,发现正构烷烃析出率随着Rs的增大而增大。确定了正构烷烃析出率与Rs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通过F检验,发现正构烷烃析出率与Rs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溶解度参数球形模型可以为筛选萃取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晚新生代红层沉积及其发育,但对其成因尚不清楚.通过籍由分子标志化合物中的正构烷烃对天水盆地新近系红土的成因进行探讨表明:天水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4-C33,正构烷烃的主峰碳主要集中于低碳的nC16、nC18,高碳峰主要集中于nC25与nC26.nC27/nC31、nC31/nC17、Paq等参数的综合分析表明天水盆地新近系红色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水生来源组份,推测它们可能系滨浅湖沉积物经后期改造而成,天水盆地新近系红层可能为水成起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湖北鹤峰走马葛仙米分布区土壤中检测出了微量的正构烷烃.三个剖面土壤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反映出正构烷烃的低等菌藻类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的特征;表层碳优势指数CPI值在8~18范围,CPI的变化剖面随着深度的增加明显递减,在深度为40cm以后,CPI值在0.24~5.55范围内,三个剖面深度为60~80 cm处,C15-C21/C22-C33比值都出现极大值.这一比值在三个剖面上表现出多阶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重点研究南海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南海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分布和来源,其中正构烷烃分布在C16-C33奇偶优势不明显,结合其轻重比值,显示有机质的输入在大部分站位以海洋源为主,在一些站位陆源输入的贡献也比较明显,海源输入中又以藻类等有机碎屑的贡献最大,在南海沉积物中共检出60余种环芳烃,高环化合物(四环和五环)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分,一些陆源特征标志物如惹烯,烷基屈等化合物被  相似文献   

9.
应用拓扑指数法,确定了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与物性的定量关系,可从碳原子数直接预测物化参数.同时为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酸酯类柴油降凝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聚丙烯酸酯类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和应用性能。聚丙烯酸酯降凝荆是以丙烯酸、直-链高碳醇为原料,其中n(丙烯酸):n(混合醇)=1.2:1,以甲苯为溶剂,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刺(w=1%),酯化生成丙烯酸酯;再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量5.5g/mol共聚单体),恒温80℃聚合10h制得。该剂对多处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6-19℃,冷滤点降低可达6~1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絮团在沉降过程中所受不同性质的力与絮团形状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套新的絮团粒径定义方法.以两种不同性质的泥沙为对象,使用新定义与传统的等效圆定义分别计算了泥沙絮团二维图像的粒径,并对比了两种结果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定义相比,新定义的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测沉速的分布规律,计算精度也有较大幅度提升;当计算形状不规则絮团的沉速时,提升幅度要明显大于平均提升幅度;与传统定义相同,当使用新定义计算絮团沉速时,小颗粒絮团的计算结果要优于大颗粒絮团.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氯化铁和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分别研究了不同形态结构的铜绿微囊藻、针杆藻和水华鱼腥藻的混凝效果及絮体特性。结果表明:在铁盐、铝盐混凝剂不同投加量下,铁盐对3种藻的混凝去除效果优于铝盐;3种藻在铁盐和铝盐各自达到最佳混凝效果时的混凝剂投加量:铁盐>铝盐。铜绿微囊藻的整体混凝效果最差,针杆藻的最好。相比于铝盐,3种藻在采用铁盐混凝时形成絮体的分形维数值更大;针杆藻絮体的整体分形维数最大(最大值:1.72),铜绿微囊藻的最小(最大值:1.17),表明藻种形态对混凝絮体结构的影响。3种藻在采用铁盐混凝时的絮体粒径(d50)均大于铝盐絮体,絮体强度和恢复因子小于铝盐絮体的对应值。当采用铁盐混凝剂时,铜绿微囊藻絮体d50的最大值(632μm)小于针杆藻(765μm)和水华鱼腥藻(777μm);针杆藻絮体的恢复因子最大(26.54%),水华鱼腥藻的恢复因子最小(11.04%)。3种藻絮体到达等电点的铁盐投加量大于铝盐投加量,藻絮体Zeta电位可用于分析藻类混凝时最佳去除率对应的投加量。铜绿微囊藻以电性中和混凝机制为主,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机制则可能对水华鱼腥藻和针杆藻的絮凝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产业升级中科技信息中介的运用研究——以浩风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中介利用电子商务寻求新发展的趋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关注.文章突破传统论文对科技中介研究的局限,从电子商务视角研究科技中介的发展,以电子商务作为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分析科技信息服务中介在价值链整合和虚拟经营基础上的产业升级状况,并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总结了产业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变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动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优化汽车产业的组织结构,提升汽车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得非常重要。从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变动的角度出发,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变动规律,从利润率、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3个方面,分析了近1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有关我国汽车产业新型组织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数理统计并结合金融数学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新股发行方式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实证研究IPO询价制度实行前后电力行业的股票市盈率及股票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研究市盈率和收益率的统计分布及相关模型.首次尝试采用稳健的R估计法建立电力行业股票收益率与经营业绩指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对国家在推进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资源税、行业秩序、标准、供给侧所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稀土产业已经从过去粗放式的资源出口模式转向精细化、中高端制造的模式;从破坏生态坏境的盲目开采模式转变为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只有在稀土资源开发时走环保绿色发展的道路,在稀土应用上贯彻"科技创新、海纳百川"的倡议,在稀土产业中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机制,才能让中国的稀土产业朝着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并具有绿色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作为我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检测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我国当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杨绸绸  刘强 《科技资讯》2013,(17):26-26,28
本文介绍了通信用光电器件的加速老化试验,以及加速老化试验对通信用光电器件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给出了加速老化试验的基本概念、试验方法和试验流程,并分析了加速老化试验对通信用光电器件的可靠性影响以及对器件寿命的预测。为通信用光电器件在开发、生产和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认证制度,同时对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标准及检测认证体系的建立实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根据Ridit检验思想方法进行数据变换,并利用K-S检验原理给出了检验两个名义指标总体概率分布相等的检验方法.其本质是存在两个具有名义指标的统计总体,且通过抽样得到两个频率直方图,再通过频率直方图来检验这两个总体分布是否相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