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基于问题情境进行数学命题教学,易于学生理解、产生探究欲望.为此,本文将问题情境创建与初中数学命题教学结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将问题情境作为数学命题概念之间的联结通道,引导学生对命题展开高层次认知.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切数学教学都应该从问题出发,到更高一级问题的产生.问题中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围绕问题所形成的系统,课堂藉以问题形式展开,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经由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教学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建构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1.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这就需要教者尽心设计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教学中将数学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问题或学生个…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通过问题情境来提出问题,情境与问题融合在一起,问题是教学设计的核心[1].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存在若干隐性的误区,之所以称之为"隐性",是因为这些问题情境貌似合理,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顺利开展,但其背后却隐含着诸如缺乏问题导向、脱离认知起点、暗藏逻辑硬伤等遗憾和不足.本  相似文献   

4.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地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知识、规律的魅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人手,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相似文献   

5.
古语云:“学起源思,思起源疑.”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学习的桥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道的理想氛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问题情境设计关注不够、认识模糊,认为只有生活实例才是情境,似乎每节课都要实际情境引入,因而频频出现低效、无效、多余,乃至干扰学习的“假情境”.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与讲授法及“问题解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启发式与讲授法及“问题解决”左怀玲(北京师范大学95级研究生100875)1启发式启发式教育思想源于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丘,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明确指出启发式教学过程应当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好的教师应当是“善歌者...  相似文献   

7.
创设问题情境关注思维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材料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已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个方面 .以数学问题为载体 ,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线 ,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为契机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充分揭示数学的实用性、规律性和数学美 ,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 ,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识过程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 ,以数学活动教学和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观为指导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分步设置原则注意问题的有序性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拾阶而上 ,步步登高 .一堂课为了解决一个大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老一辈的著名数学教育家钟善基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钟先生数学教学思想在著作《钟善基数学教育文选》中多有体现,其中钟先生十分重视我国古代名著《学记》中关于启发式的论述,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比如,钟先生认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大体上包含这样几个方面: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并分析或使学生试答而出现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者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仅仅是学习的开始、教学的主线,更是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与创造意识的基本前提.问题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主要是指促使外部问题与内部知识经验之间产生冲突,引起学生产生思考动机的一种情境[1].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谢永 《中学数学》2022,(17):71-72
<正>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输入与积累,完全忽视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体系.如此教学,使得学生思维呆板,各种感官无法调配,更不要说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课堂气氛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丧失,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笔者认为,依托问题情境可以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各方面的感知体验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1创设问题情境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合时宜的问题情境会带来学生难以入境、课堂冷场等问题,从而使教学效果低下.  相似文献   

11.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数学教学方式(以下简称“情境—问题”数学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一定的数学情境,通过对情境中已有数学信息的观察、分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出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  相似文献   

12.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若干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课堂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喜欢学习 ,具有能自主地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已经成为各位数学教学同仁的共识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 ,兴致颇高地探究数学问题呢 ?本人觉得以课堂为阵地 ,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 ,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 .它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最基本方法 ,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引而不发 发而不尽——启发式教学核心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卫群 《工科数学》1999,15(2):105-108
启发式是任何一种教学法必须遵守的原则。每一个教育工作着都在理论上承认启发式原则,而多数人又在实践中感到茫然。我认为启发式的核心应该是引而不发,即教师通过语言、动作、教具演示等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基于这个认识,在教学中,仅仅从教师讲课与学生练习的时闻分配来鉴别其好坏,未免失之偏颇;仅仅从教师是否使用多种教具或教学手段组织来区分其优劣,也难以令人信服。教学是否贯彻了启发式,不能凭自我感觉,而只能由实践加以检验。它包括近期效果(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课后反映)与远期效果(一学期、一学年乃至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考试成绩的好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一般说来,此班与彼班、此届与被届的成绩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恰当地创设情境对于改善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创设情境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试结合具体案例呈现出这些"问题",以引起教师在教学中的注意,敬请指正.问题一:"伪包装"  相似文献   

15.
创设问题情境贯彻新课程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斌 《数学通报》2007,46(10):17-19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问题情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由于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智力或实践活动的方法在客观上不足以解决新的问题时,所引起的困窘状态.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被描述为为了探索和解决一个给定情境中的问题而创造新的问题或重新制定一个问题.它既是教学手段(通过问题提出来教学),又是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存在,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并没有很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8.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9.
肖冬 《数学之友》2023,(5):13-14
为了避免概念新授课时出现“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大量练习”的教学现象,在概念引入时要精心选编问题情境,随后“去情境化”得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概括出数学新对象的定义,整个过程都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切实提升概念教学质量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基于《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数学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分体现了数学离生活很近,这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境.为了理解和把握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容,在数学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有必要强调数学问题情境设计.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应创设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