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齐全  赵坚 《物理通报》2006,(12):30-34
纵观今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命制的试题中,与物理相关的7套理科综合试卷和3套单科试卷,发现在课改理念指导下,具有许多共同特点,集中体现了注重基础知识、注重过程方法、重视五种能力考查等特点.《物理通报》从第6期开始,对每套物理试题的评析文章已作了详细讨论.本文则面向各套试题中的物理实验试题,进行横向系统分析,试图从总体上勾画出2006年高考命题在物理实验内容方面的基本思路,以期引起广大物理教师对此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1 2006年高考物理大轴题(最后一题)命题特点分析 2006全国高考共命制了6套理科综合卷和3套单科物理卷,纵观这些试卷中的物理大轴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具体统计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继续实行分叉卷命题,即同一卷中有约20%分叉题,综观整份试卷,试题注重考核学生学习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对物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层次的能力,力求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对教学的检测及导向功能.试卷难易度相对往年控制较好(全市平均成绩100.8分),试题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对今后教学起到正确导向作用,下面针对具体的题目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4.
邹佳辰  李兴华  孙永茂 《物理通报》2016,35(12):116-120
利用 SOLO(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分类理论对2016 年高考3 套新课标全国卷物理 试题进行了分析,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设计了相应的 SOLO 层次判定标准. 结果表明,3 份物理试题均集中在对多点结构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的考查,且主要通过对力学模块知识的考查体现. 全国 玉 卷 高考物理试题对关联结构水平有较高要求,其他两份试卷SOLO层次分布相对均衡,此外,3份全国卷也针对不同的 适用地区体现出了相应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5.
2008年天津高考是天津市自2004年以来自主命题后的第五年高考,也是天津在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前应用原教材教学的最后一次高考,本次高考物理试题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天津卷考试说明>的要求;沿用了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的模式,试卷结构稳定,突出了对主干知识和能力考查;知识覆盖面广,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知识考核突出,具有较好区分度,本次试题尤其注重了对中学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师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历年高考都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而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很多考生认为物理计算题情境复杂,突出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很难得分,所以宁愿放弃这几道计算题,把时间放在化学和生物上面,而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部分所占比分较大,约为50%,一般是三道大题,单题分值近20分,2008年全国理综试卷第25题的分值22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弹簧试题频频出现,弹簧题之所以备受青睐,首先是由于弹簧的特性及与其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其二是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的力和加速度、简谐运动、功能关系、动量和能量问题中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情景;其三是弹簧试题不仅能全方位考查考生分析物理过程,理清物理解题思路,也能培养考生物理思维品质和反映考生的学习潜能.因而,弹簧试题也就成为每年高考命题的重、难、热点.现将近3年高考物理中的弹簧试题归类、对典型试题加以评析,从中领悟和欣赏命题专家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8.
1理综物理试题的总体评价 2006年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与2005年相比,试题总体难度略有下降.其中选择题和计算题难度有所下降,实验题难度基本持平.试题总体特点是稳中有变.保持较稳定的方面有:(1)试卷形式保持稳定,选择题仍为不定项选择,选择题量仍为8个题,每题分值为6分,主观性试题的题量仍为4道题,分值为72分,物理学科总分数为120分,占理综分值的40%.(2)考试内容保持稳定,试题能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设计,考查的知识较全面,强化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指导思想.(3)试题的变化,计算题题干表述更精炼更新颖.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Ⅰ的物理试题符合考纲要求,符合考试要求的定位,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体现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理科综合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1总体评价 2006年北京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试题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北京卷考试说明》的要求,符合选拔性考试的定位.突出了问题立意的命题思想.命题坚持与社会、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现STS精神.坚持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扩大自主招生”的命题原则.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1.
冯楠  王林 《物理通报》2016,35(2):88-92
0 1 5年高考物理试题注重通过设计真实性的实际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本文对全国1 3套高考物理试题的情境设计展开分析, 分为“ 生活情境” 、 “ 科技情境”和“ 体育情境”等, 这些情境 设计的特点将在新一轮高三物理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比例关系在应用中特别重要;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涉及计算的,有些可以应用比例关系解决,并使解题过程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13.
王健 《物理通报》2023,(8):140-144
以2022年高考河北卷理综物理试题为例,分析高考物理试题所考查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2022年高考河北卷理综物理试题既考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即物理观念,又考查了科学探究过程,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设计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孟拥军 《物理实验》2012,(10):20-23
总结与分析了2012全国14套高考物理试题实验命题的特点,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分析新高考理念下物理实验命题的趋势和高考物理实验复习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林芷旭 《物理通报》2014,(1):100-102
物理图像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是分析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当然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纵观2013年高考全国各个省市的14套物理试卷,不难看出都注重了对图像问题的考查.大部分试卷的图像试题量在2~3题甚至更多,并且涉及选择、填空、实验、解答等各种题型中,对图像问题的考查可以分为图像的选择、图像的转化、运用图像法求解物理问题以及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今年湖南省与全国大多数省、市一样,高考采用的是"3+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卷.湖南实施这种高考试卷已是第三年了.与前两年比较,今年的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进一步联系教材,联系实际,强化了对"基础"与"能力",特别是较高层面的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7.
张北春 《物理实验》2004,24(7):23-24
全国范围内实行“3 x”高考模式已经3个年头,物理试题的命题已经逐渐成熟,走向规范.现将高考物理题进行归纳,并分析其走势.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是全国高考实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第4年,考试结束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总体来说,考生及其家长对200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还是比较肯定的,认为它继续坚持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保持了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但是,多数考生反映试题偏难,甚至有的物理教师抱怨物理试题超出考试说明的要求.2003年物理试题与往年相比,难度确实稍有增加,但不能认为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它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如果考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基本物理思维方法训练不够,就很难取得好成绩.2003年的物理试题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立足基础,重视基本知识考查和物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内容新颖,重视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联系实际,重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实验题是高考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查的一个必要命题环节.而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考生在实验题部分得分率不高,这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实验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探究性学习的兴起,最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所占的比重增加,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试题更加灵活,对考生们的挑战性也越发增强.笔者就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做了简要的分析,意在对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对2011年高考联系生活的物理试题进行了分类及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