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物。指出,共振核—CF_2—的化学位移不仅受第一、二邻位基团的影响,也受第三邻位的影响。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以无规共聚进行反应,在共聚反应中的链自由基﹏CF_2·或﹏CH_2·容易增长于CH_2=CF_2的CH_2端,而链自由基﹏CH_2·在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反应中的增长倾向于四氟乙烯。  相似文献   

2.
四氟乙烯/偏氟乙烯乳液共聚反应的竞聚率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亨利定律关联了四氟乙烯 (TFE) /偏氟乙烯 (VDF)乳液共聚合体系中的单体气相分压与其对应液相浓度间的关系 ,推导了用气相摩尔分数表示的共聚物组成方程式 .通过气相色谱和19F NMR分别测定了共聚反应前后气相单体组成和共聚物组成 ,用非线性回归法 (RREVM )计算TFE/VDF乳液共聚合反应表观竞聚率分别为γTFE=0 35和γVDF=0 6 3 .将实测的表观竞聚率代入共聚物组成方程计算共聚物组成与由19F NMR测定的结果一致 ,为进一步的工业放大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液共聚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相含氟单体偏氟乙烯(VDF)/六氟丙烯(HFP)的乳液共聚反应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0℃下,上述两种单体共聚反应速率r对乳化剂浓度(S)、引发剂浓度(I)和反应总压力(p)分别呈0.05级、0.31级和1.59级反应,由此推导得乳液共聚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r一1.11×10-4S0.05I0.31P1.59,其中速率常数k=1.11×10-4g-0.37L0.37(MPa)-0.59min-1.由上述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到的乳液共聚反应速率与实验结果一致.同时对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_(24)),并通过浇铸与极化制成了热电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F_(24)薄膜的热释电系数依赖于极化温度,极化电场,极化时间。选用适当的极化条件可以提高薄膜的热释电性。热释电系数还与共聚物组成有关,当共聚物中,偏氟乙烯的克分子百分数为80~85时,热释电系数最高.此外,还测定了F_(24)的电滞回线。  相似文献   

5.
Ⅰ.引言过去的研究表明,偏氟乙烯与四氟乙烯共聚物可以通过暂时施加电场而使之成为压电性的与热电性的。当外施电压超过250千伏/厘米左右时,电响应就与外施电场无关,与在0°至60°之内的成极温度无关,并与在5分钟与7小时之间的成极时间无关。这种特性意味着极化的饱和,而造成压电响应所需的极化值根本不会超过根据共聚物结晶相内部偶极子排列所预时的极大值。目前在相似的薄膜上所作的测量表明,薄膜内部的极化分布是非均匀的,并与成极温度有关。本文将列出这些结果,并提出一个薄膜内部电荷转移的模型,以调和饱和极化与非均匀电荷分布二者的事实根据。  相似文献   

6.
聚偏氟乙烯(PVF2)至少有四种晶相结构,即α、β、γ和δ相,PVF2的压电性和热电性直接依赖其β相结构。 本工作报导以特殊的熔体拉伸方法制备不同组成偏氯乙烯(VF2)和四氟乙烯(VF4)的共聚物高取向薄膜与对其结构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on the higher order structure of a copolymer of vinylidene fluoride and tetrafluoroethylene (TFE 2.8 mol %) has been studied by various method, primarily dynamic mechanical, by also dielectric and microspic. The controversy on the origin of a relaxations i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gher order struc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8.
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一些共聚物,例如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PVDF/TFE)经过处理后呈现较强的压电性。许多研究表明它们是铁电聚合物,而且压电活性与样品的高次结构有关。松弛谱是研究结晶高聚物的高次结构的有力工具,近来,Koizumi等人报道了PVDF/TFE的热处理与松弛现象的关系。本文作者也报道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用有机引发剂引发偏氟乙烯的水相聚合,并对制得的聚偏氟乙烯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有机引发剂引发聚合的聚偏氟乙烯的热稳定性、强度、结晶度和熔点均比用过硫酸盐引发聚合的聚偏氟乙烯高。  相似文献   

10.
<正> 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_(24))与偏氟乙烯(PVDF)都具有较高的热释电性,但F_(24)在一定组成范围内为β晶型,不像PVDF那样需要经过拉伸,所以制备热释电薄膜的工艺比较简单。本文比较了在无机及有机引发剂体系中所合成的F_(24)的热释电性,研究了不同极化方法对热循环曲线和热释电性的影响,并测定了F_(24)的TSC谱,由此观察  相似文献   

11.
12.
用电纺的方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它们具有多微孔结构,能够作为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电纺中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对制备的电纺膜的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低浓度(10 wt%)时得到珠丝结构的膜,浓度15 wt%时则为纤维结构,而高浓度(18 wt%)时,电纺膜为交联的网状结构.用电纺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微孔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而且它们与锂金属电极具有良好的界面稳定性;在25℃时吸液率最高可达340%,以这种膜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可达到1.57×10-3S.cm-1;由该电解质组装的扣式电池以0.5 mA.cm-2恒流充放电,25℃时50次循环后几乎无容量损失,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即使60℃时,电池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使用红外光谱和偏光显微镜对PVDF(聚偏氟乙烯)-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PVDF-DMAc(N,N-二甲基乙酰胺)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PVDF薄膜的结晶受制备溶剂,后期热处理温度和膜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升高温度,β相含量减小;当温度低于90℃时,PVDF-DMF体系的F(β)值较DMAc体系大,在90~160℃之间则相反,且两种体系的F(β)值分别在约90℃和80℃发生“突变”;同时,结晶还明显受到薄膜厚度的影响,厚度大,结晶较完善.  相似文献   

14.
15.
聚偏氟乙烯的辐射交联及其交联度的XPS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用XPS研究了聚偏氟乙烯的辐射交联机理,交联度的XPS表征。计算出聚偏氟乙烯的β值为0.7,发现聚偏氟乙烯的辐射交联的溶胶分数与辐照剂量的关系符合我们提出的通式[1]。用XPS方法求得聚偏氟乙烯的凝胶化剂量为1.59mrad。  相似文献   

16.
沈烈 《高分子科学》2008,(5):639-644
The theological behavior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samples of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high pressure capillary rheometer and rotational rheometer.Information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ch materials above melt temperatures is of interest as this can lead to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polymer behavior in processing and fabrication technologies.Shift factors derived from 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 showed good fit to the Arrhenius equation with a flow act...  相似文献   

17.
聚偏氟乙烯取向膜在拉伸过程中的晶相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勇  陈晔 《应用化学》1993,10(2):115-116
聚偏氟乙烯(PVF_2)的多晶型、压电和热电性引起人们关注。一般认为PVF_2有α、β、γ、δ4种晶相,另有报道存在一ε相。其中具有压电和热电性的β相最为重要。通常从PVF_2熔体只能获得α相。为了获得β相结晶,人们尝试过很多方法。本文研究拉伸过程中PVF_2结构和晶相的变化。PVF_2为Polysciences产品,MW 1.4×10~5。经熔体拉伸制成厚50nm的取向膜。仪器为H-600型透射电镜,工作电压100kV。以及Alpha Cenfauri付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