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滴撞击固体表面时的流体动力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速摄影机及胶片图象分析,系统研究了水滴撞击光滑固体平表面及锯齿状固体表面时的流体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滴撞击表面时的流体动力过程可分为相互力学作用及压缩波传播和流体散流和破裂两个阶段,水滴撞击锯齿状表面时与撞击平表面的流体动力现象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速摄影机及胶片图像分析,系统研究了水滴撞击光滑固体平表面及锯齿状固体表面时的流体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滴撞击平表面时的流体动力过程可分为相互力学作用及压缩波传播和流体散流和破裂两个阶段;水滴撞击锯齿状表面时与撞击平表面时的流体动力现象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固体—气幕—液体耦合问题的水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对已有的流-固耦合问题的水弹性理论加以扩展,使之满足气泡振动方程、速度连续条件和压力连续条件,以建立固体-气幕-液体耦合问题的水弹性分析方法,用来解气幕中结构的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4.
充液航天器液体晃动和液固耦合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青  王天舒  马兴瑞 《力学进展》2012,42(4):472-481
随着火箭运载能力、卫星工作寿命和深空探测器任务复杂度的不断提高, 液体推进剂占航天器总质量的比重也不断增加. 液体推进剂的晃动影响着航天器的运动稳定性和姿轨控系统的可靠性, 是航天器动力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充液航天器中晃动的液体是一个分布参数系统, 理论上是无穷维的, 而工程上希望建立的数学模型是简单、低维的, 因此对液体晃动等效力学模型的研究经久不衰. 另外, 液体推进剂对航天器的结构动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建立充液航天器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时需要考虑液体推进剂与贮箱等结构的耦合效应. 本文首先结合液体晃动动力学理论和航天工程实际, 从理论研究、数值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充液航天器液体晃动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航天工程中液体晃动等效力学模型的应用进展情况; 然后, 以液体运载火箭为例概述了国内外在充液航天器液固耦合建模方面的成果,介绍了求解液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和应用软件; 最后, 根据航天器工程的发展需求, 对充液航天器液体晃动和液固耦合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固—液耦合Timoshenko管道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Hamilton原理的固-液耦合振同分方程用幂级数法计算了Timoshenko管道的固有频率和临界流速。给出了管道前三阶固有频率-流速的关系曲线,分析了转动惯量对该输流管道的稳定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转动一对两端简支的固-液合Timoshenko管道的静力失稳没有影响,但对其频率特性和动力失稳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速破片(钨球)撞击充液容器(贯穿前后壁面)时容器壁面的毁伤情况,利用ANSYS/LSDYNA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破片撞击动能对充液容器前后壁面毁伤程度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高速破片撞击充液容器形成的液压水锤对充液容器前后壁面的破坏程度可分为3个等级,即前后壁面均未出现裂纹、前壁面没有出现裂纹后壁面出现裂纹和前后壁面均出现裂纹且后壁面呈花瓣式开裂;破片撞击充液容器过程中,前后壁面的最大变形量和前后壁面的裂纹总数随破片撞击动能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舱内液体对VLCC舷侧结构碰撞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0kDWT超大型油轮(VLCC)货舱区舷侧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MSC.Dytran对 该VLCC在满载和压载工况下的碰撞损伤机理及耐撞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碰撞过程中液货与结构之间的 流-固耦合力、碰撞力、结构变形、结构吸能等进行计算分析,并将这些参数与空载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 比分析,阐述舱内液体对结构损伤机理及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舱内液货对VLCC舷侧结构碰撞后期 的损伤变形、碰撞力等产生一定影响,对整体碰撞性能影响较小;压载水对结构的损伤机理、耐撞性能均产生 显著影响,结构的变形模式发生明显改变,碰撞力显著增大,系统吸能大幅增加,其耐撞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用激光多普勒分相测量方法,考察了水平含颗粒水流的主流区,亚毫米颗粒对水流湍流有抑制行为,湍流削弱程度与颗粒浓度、流动发展长度、水流雷诺数等因素有关.按照不出现尾涡脱落和至少能响应一部分大尺度涡的运动这两个基本条件,分析了湍流抑制与有关参量的依赖性.结果表明,流动尺度和颗粒尺寸之比,对于颗粒消耗而不增生湍流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在一定的水流雷诺数下,只要这一比值很大,亚毫米颗粒就会表现出对湍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平液─固流中颗粒抑制湍流的行为和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激光多普勒分相测量方法,考察了水平含颗粒水流的主流区,亚毫米颗粒对水流湍流有抑制行为,湍流削弱程度与颗粒浓度、流动发展长度、水流雷诺数等因素有关.按照不出现尾涡脱落和至少能响应一部分大尺度涡的运动这两个基本条件,分析了湍流抑制与有关参量的依赖性.结果表明,流动尺度和颗粒尺寸之比,对于颗粒消耗而不增生湍流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在一定的水流雷诺数下,只要这一比值很大,亚毫米颗粒就会表现出对湍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一侧部分受有液体作用悬臂梁的横向自由振动,同时考虑了液面波动和液体可压缩性对悬臂梁自振特性的影响。利用一组广义三角级数的正交完备性,求得了悬臂梁与液体耦联振动的振型函数和频率方程的精确解析解,最后给出了几个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1.

罐车属于典型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防波板对罐车液体晃荡产生冲击载荷的影响对于罐车的设计、防翻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典型罐车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了载液高度、激励频率、激励幅值对液体晃荡引起的冲击载荷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有无防波板时自由液面的形状、罐车端面和防波板位置的冲击载荷峰值。试验结果发现:防波板会改变自由液面的固有频率,自由液面剧烈晃动的激励频率较无防波板时增大;防波板能有效降低相同激励频率和激励幅值下的冲击载荷峰值。在试验的激励频率范围内,中等载液高度时,防波板自由液面处的冲击载荷峰值大于同高度的罐车端面;高载液工况下,在自由液面以下的位置,罐车端面受冲击载荷峰值变化比防波板明显。在本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际罐车参数和液体晃动数值模拟,可对罐车和防波板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对分离效率与液相流速、油水比例和旋流器级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通过受力分析从理论上对细颗粒易受参数影响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根据量纲分析和实验数据得到了分离效率与$Re$数和$St$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液固旋流器的现场应用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构承受位于一定高度重物无初速度释放的冲击响应是材料力学动应力部分的主体教学内容,其结构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结构单独承受冲击与缓冲组合结构承受冲击两种模式的差异,容易造成学生在规律理解上出现疑惑。本文通过几个经典例题剖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结合基本公式的参数方次分析,为教学活动中解释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建立了描述同轴旋转可压缩流动中超空化条件下液体射流稳定性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模型中考虑的射流及气体可压缩性、气体同轴旋转以及超空化等因素对射流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中考虑射流及气体的可压缩性后,与不考虑可压缩性相比,计算得到的射流稳定性明显变差,最小液滴直径减小,分裂液滴直径变化范围变宽,且小液滴数量增多. 气体的同轴旋转在轴对称与非轴对称扰动下对射流稳定性的影响完全相反;轴对称扰动时,气体旋转使射流稳定性增强,而非轴对称扰动时则正好相反;气体旋转有可能导致影响射流稳定性的扰动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超空化使射流稳定性变差;超空化程度较弱时,超空化使分裂液滴最小直径减小,分裂液滴直径变化范围增大;而超空化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提高超空化程度,分裂液滴最小直径几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黄再兴  樊蔚勋 《力学季刊》1996,17(2):132-136
本文通过考虑局部化残余力的影响对线性非局部弹性理论进行了修正,由修正后的理论所导出的应力边界条件包含了物体微观结构的长程力的作用,这个结果不仅解释了在裂纹混合边界值问题中线性非局部弹性理论方程的解在常应力边界条件下不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自然地得到裂纹尖端的Barenblatt分子内聚力模型。  相似文献   

16.
高速液体射流流动特性的实验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LPG高压喷射环境建立了射流流动特性的实验测定系统和分析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测出高压下喷口的流量系数,得到射流头部贯穿速度及射流核形态.  相似文献   

17.
腹部撞击伤时血流压力的变化对肝脏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撞击载荷对动物下腹部撞击致伤、并测量了动物胸、腹主动脉和肝门静脉等主干血管内血流压力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腹部撞击伤时血流压力的急剧升高及其传播对肝脏损伤的作用和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基底弹性对蒸发超薄液膜去润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底的弹性变形对蒸发超薄膜的稳定性和去润湿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基于长波近似, 得到了关于液体薄膜厚度的演化方程. 运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 研究了基底弹性、范德华力以及液体蒸发等因素对液体薄膜的稳定性和去润湿过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基底的弹性系数或者减小液体的表面张力, 都能加速液膜的破碎, 并且能够影响气液界面波的波长; 液体蒸发能促进气液界面扰动的增长, 有助于液膜的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