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游记>作为一本游戏之作,对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采取了戏谑的态度.就算是观音,也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庄严法相,呈现出了一种世俗女性的形象.观音形象的转变正是因为明朝时宗教的世俗化、本土化以及当时追求个性解放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如牛毛,程朱礼学提倡妇女要贞操守节,更将这种残酷的制度发挥到了极点。然而考察诞生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却发现《诗经》时代的女性可以自由地与自己喜欢的男子欢会、定情,甚至结合。她们大胆为自己歌唱,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吐露对心仪男子的爱慕。一切所谓女性的德行在她们身上几乎不留痕迹,贞节观念更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3.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如牛毛,程朱礼学提倡妇女要贞操守节,更将这种残酷的制度发挥到了极点。然而考察诞生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却发现《诗经》时代的女性可以自由地与自己喜欢的男子欢会、定情,甚至结合。她们大胆为自己歌唱,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吐露对心仪男子的爱慕。一切所谓女性的德行在她们身上几乎不留痕迹,贞节观念更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首例将”贞操”作为侵权赔偿的形式提出的一起强奸案的附带民事诉讼引出了”贞操权”这一概念以及是否应当将贞操权作为一种人格权利来加以民法上保护的争议.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争议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贞操权不宜作为一种权利.将其归结为特定主体之间双方的义务更加合适。  相似文献   

5.
李锋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186-186,14
解读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我们从中感悟出孙悟空是一个不凡的人物,他热爱生活,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他历经磨炼,创新开拓;他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不辱使命等丰富的精神内涵正体现了当代的人才观。孙悟空的形象在新时代对青年一代具有深刻而强大的启发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旨在破除传统概念、观点等。用这一方法分析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西游记》,可以看出其中贯穿着较明显的解构痕迹。吴承恩以游戏笔法对神佛进行解构,消除了其身上的种种光环,体现出一种诙谐的智慧与幽默。同时,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对这种思想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文在引述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文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者,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中后期,是封建福建日趋没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变 思想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理学思潮。《西游记》正式成书于这个时期,其艺术精神深深地打下了朝代的烙印。小说积极肯定和颂扬对封建秩序的大胆冲击,对群权至上的轻蔑,要求恢复人的尊严。解除人的精神枷锁,以及孙司空百折不挠、卤无不 的英雄主义,强化了人的主体力量和奋斗精神。在文化观念上,《西游记》汲取了千百年来宗教发展的智慧而又超越具体宗教的局限,以超宗教的自  相似文献   

9.
四百年《西游记》作者问题论争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问世时是一部未署名的作品,当时即有多种猜测,明清问“邱长春作”说曾流行一时,至今仍有信从者;近世“吴承恩作”说几定于一尊,却是因证据薄弱。不断受到质疑和否定,不时有新说包括新的猜测与主张提出,使这一问题在《西游记》研究中日益突出。本文综述古今有关《西游记》作者各种主张与猜测为十一题十说。诸家根本分歧只在“出今天潢何侯之国”、“邱长春”、“吴承恩”、“李春芳”、“陈元之”等五说之问。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儒家中和意识的支配下,它通过情节来展现人的命运,显示了一种保守的人格精神———儒家文化的中和主义,以此来表述一种“中庸”的人生观念,倡导一种理想的社会伦理道德,《西游记》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西游记>中众多形象之间的数种主要关系,以及形成这样种种关系的基础,认识此多种关系的意义,从而探索与分析了这样复杂关系的本质,展示出描写形象间众多关系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中第20、40回出现了一段“奇怪”的韵文,这引起了当下研究者的聚讼射覆,其实这段韵文乃是由元代中峰禅师所作《天目山赋》缩略而成;《西游记》中“奔波儿霸”等乃是出自民谣中;濯垢泉故事来源于佛经等.  相似文献   

13.
黄肃秋先生点校的《西游记》是一部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善本,但失校、误校时有所见.《西游记》取材于唐僧取经的宗教故事,小说中的某些寻常字眼源出宗教典故或阐发宗教义理,阅读时需要了解其特殊的语言表达.对《西游记》失校、误校的宗教用语“大雨缤纷”、“教网张罗”、“总发挥”、“万境皆清”、“侮慢”等词语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4.
五行观念的流行即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相互结合产生了万事万物,组成了这个完整的世界。天上、地下、人间以及自然界都有五行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相互影响。这在小说《西游记》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不仅存在于孙悟空的成长中,存在于取经五人众之间,也存在于妖魔的世界中,这就是五行观念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里乌鸡国王被御弟谋杀的故事,受欧洲历史上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传说影响。对《西游记》与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进行平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化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晓梅 《海峡科学》2007,5(9):58-59,62
该文认为,在《闽都别记》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使男性显得笨拙,黯然失色,在思想意识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古代女权主义的崇尚.向读者表达了其对女性的同情和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呼唤,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6):103-107
观音是《西游记》中的重要形象。她既是西天取经行为的筹划者,又是取经团队的监护人;既有外在高深的法力,又有内在完美的人格魅力。她勇挑重担,忠于职守,保证西行取经的顺利进行;因材施教,知人善任,督促取经团队成员性格不断完善;心怀慈悲,容纳万物,成为《西游记》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形象。  相似文献   

18.
儿童对<西游记>有着很大的喜爱度,<西游记>博得儿童的喜爱有很多的原因.<西游记>中描绘的动物世界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同时孩子的偶像崇拜情节和<西游记>中的"童心"是<西游记>长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写道:“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如今,我国有多处名为花果山的景点,其中位于江苏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的花果山。  相似文献   

20.
灵山是《西游记》中西天佛祖的居住地,也是唐僧取经的目的地,那么,灵山原型究竟在何处?它又经历了何种演变?结合《西游记》成书、版本的相关文献与《西游记》文本描写实际,以及既往学者已有之研究,对之作一番考察,对认识《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机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