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凯里市一中唐炜同学来信向我求教一道题目 :异面直线a ,b所成角为θ ,如果过空间一个定点P与直线a ,b都成 75°角的直线共有 3条 ,则θ等于 (   )(A) 30° .    (B) 60° .(C) 90° . (D) 75° .为了解答此题 ,先将课本《立体几何》甲种本P32例 1与P12 题 12的结论综合引申为命题 1 已知∠A′OB′ 平面α ,过∠A′OB′的平分线与其补角平分线分别作α的垂面M与N ,那么过点O作与两直线OA′ ,OB′成等角θ的直线只可能在平面M或N内 (除非不存在 ) ,而且这样的直线不超过 4条 .命题 1的验证留给读者完…  相似文献   

2.
变换在数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有关的几何命题 ,利用这些命题作为变换的依据 ,更好地解决问题 .1 变换位置1.1 变换点的位置命题 1  (课本例题 )如果直线l∥平面α ,那么直线l上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图 1 例 1图例 1 如图 1,正四棱锥S -ABCD的顶点S在底面上的射影为O ,SD的中点为P ,且SO =OD =a ,直线BS上有一点G ,求点G到面PAC的距离 .解 连结BD ,AC ,BD与AC交于点O ,连PO .知PO∥BS ,BS∥面PAC ,因此直线BS上的点G和点S到面PAC的距离相等 .由SO =OD ,知OP⊥S…  相似文献   

3.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 2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 6 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Rt△ABC的斜边AB∥平面α ,则此三角形在α上的射影不可能是 (   )(A)直角三角形 .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 (D)线段 .2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2a ,CD 平面α ,AB与α的距离为 2a ,那么AC与α所成角为 (   )(A) 1 5° . (B) 30°.(C) 45° . (D) 6 0° .3 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M ,N分别是棱AA1和BB1的中点 ,θ为直线CM和D1N所成的角 ,则cosθ=(   )(A) 1…  相似文献   

4.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就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谈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几种常用方法 .图  1题目 如图 1,已知两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AC和BF所成角的大小 .解法 1  (直接平移 )如图 1,在平面AC内过点B作BP∥AC与DC交于点P ,则∠FBP与异面直线BF ,AC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 .由于正方形边长为a ,在△ABP中用余弦定理计算得AP =5,在Rt△PAF中 ,易得FP =6a ,在△BPF中 ,由余弦定理知 ,cos∠FBP =- 12 .∴AC与BF所成的角…  相似文献   

5.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有意加强数学学科内综合题的解题训练 ,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仅就“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综合 ,略举几例供参考 .1 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例 1 设两异面直线a、b成 60°角 ,它们的公垂线EF长为 2 ,今以长为 4的线段AB两端A、B分别在a、b上运动 ,试求AB中点P的轨迹 .解 如图 1(甲 ) ,作EF的中垂面α ,设α交EF于O ,易知P∈α且易得AB在α内的射影|CD|=2 3 ,∠COD =60° ,在α内以O为原点 ,∠COD的平分线为x轴…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8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 2 6 设m >0 ,n >0 ,α∈ (0 ,π2 ) ,求证 :msecα ncscα≥ (m23 n23) 32 .(江苏省灌云县中学 朱兆和  2 2 2 2 0 0 )证明 设点P的坐标为 (m ,n) ,直线l过点P ,倾角为π-α ,l与x、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如图 ) .则 |PA| =nsinα,|PB| =mcosα则 |AB| =|PA| |PB|=msecα ncscα .又设A(a ,0 ) ,B(0 ,b) ,则直线l的方程为 xa yb =1 ,l过P(m ,n) ,所以 ma nb =1 .|AB|2 =a2 b2 =(a2 b2…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4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66 如图 ,⊙O1 和⊙O2 是△ABC的边AB、AC外的两个旁切圆 ,E、J、G和F、K、H是切点 ,直线EG、FH交于P点 ,直线EJ、FK交于I点 ,AD ⊥BC于D ,求证 :P、A、I、D四点共线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 沈建平  2 1 5 0 0 6)证明 设BC=a ,CA=b,AB =c ,R是△ABC外接圆半径 ,直线EG、AD交于P′ ,直线FH、AD交于P″,下面设法证明P、P′、P″是同一点 .因为c+AH=a+CF ,所以c + (b-CF) =a +CF ,CF =b+c-a2 .在Rt△…  相似文献   

8.
一、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 3 6分 ,每小题 3分 )1 .-3的绝对值是 .2 .sin60° =.3 .函数 y =x -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4.分母有理化 :12 +3 =.5 .若实数a ,b分别满足a2 -5a +2 =0 ,b2 -5b+2 =0 ,则 ba +ab =.6.分解因式 :x3-4x =.7.若直线 y =2x +b过点 ( 2 ,1 ) ,则b =.8.如图 ,如果m∥n ,∠ 1 =40°,那么∠ 2 =.9.如图 ,△ABC中 ,AB =AC ;△DEF中 ,DE =DF .要使得△ABC∽△DEF ,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情况 ) .1 0 .如图 ,A ,B是⊙O上两点 ,且∠…  相似文献   

9.
命题 两个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 ,等于这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比例中项 .正数a和b的三个平均数的意义 :几何平均数G =(ab) 1 2 ,算术平均数A =a b2 ,调和平均数H =2aba b.求证 :G2 =A·H证明 画线段BC使BC =BE EC ,其中BE =a ,EC =b .以BC为直径画半圆 ,设圆心为O ,过点E作BC的垂线交半圆于D ,连结OD ,过点E作EF ⊥OD ,垂足为F .如图所示 ;于是OD =a b2 =A  ∵DE2 =BE·EC即DE =(BE·EC) 12 =(ab) 1 2 =G ;由Rt△OED∽Rt△EFD得DF∶ED…  相似文献   

10.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角 ,若能构造向量 ,将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则可在不作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情况下 ,巧妙而简捷地求出异面直线所成角 .例 1  (2 0 0 2年春季高考理科题 )在三棱锥S ABC中 ,∠SAB =∠SAC =∠ACB =90° ,AC =2 ,BC= 13,SB =2 9.图 1 例 1图1)证明SC⊥BC ;2 )求异面直线SC与AB所成角的大小 .解 如图 1,1)∵SA⊥AB ,SA⊥AC ,∴SA⊥面SAB ,∴SA⊥BC .∴SC·BC =SA +AC·BC =SA·BC +AC·BC =0 + 0 =0 ,故SC⊥BC .2 )…  相似文献   

11.
沈玲 《数学通讯》2002,(9):27-27
文 [1]给出了如下结论 :如图 1,在矩形ABCD中 ,AB =2a ,AD =2b ,P是上半平面上一点 ,PD ,PC与线段AB分别交于D1,C1,若AD1,D1C1,C1B图 1成等比数列 ,则P点的轨迹为椭圆 (上半部分 ) .本文将考虑该问题的逆问题 ,并将该结论进行推广 .结论 1 如图 2 ,P(x ,y)是椭圆 x2a2 + y2b2 =1(a >b)上一点 ,y >0 ,以长轴AB为边作矩形ABCD ,AD =2b ,PD ,PC分别交AB于D1,C1,则AD1,D1C1,C1B成等比数列 .图 2 结论 1图证 过P作EF∥AB交DA的延长线于E ,交CB的延长线于F ,则PE =a…  相似文献   

12.
张宪铸 《数学通报》2003,(3):47-48,F003
20 0 3年 2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1 6 Rt△ABC中 ,AB =AC ,∠BAC=90°,D、E为BC边上的两点 ,△ADE的外接圆分别交边AB、AC于点P和Q ,且BP +CQ =PQ ,求∠DAE的度数 .(安徽省南陵县第二中学 金旗 2 42 40 0 )图 1引理 如图 1 ,梯形ABCD中 ,AD∥BC ,E、F分别为AB、CD上两点 ,且AE=BE ,EF=12 (AD +BC) ,则有EF ∥BC .(该引理较易证明 ,略 )解 如图 2 ,过P点作PF ⊥AB ,PF交BC于F点 ,取PQ的中点O ,连结OE ,PE .图 2因为AB =AC ,∠B…  相似文献   

13.
一、已知a <0 ,-1 <b <0 ,则a ,ab ,ab2 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 ?解 :∵ -1 <b <0 ,∴b<b2 <1 .又a<0 , ∴ab >ab2 >a .二、如果二次不等式ax2 +8ax+2 1 <0的解是 -7<x <-1 ,求a的值 .解 :考虑二次函数y =ax2 +8ax +2 1的图象 ,由已知条件可知它与Ox轴的两个交点为 (-1 ,0 ) ,(-7,0 ) ,故由韦达定理知 (-7)× (-1 ) =2 1a .∴a=3 .答 :略 .三、在△ABC中 ,∠CBA =72° ,E是边AC的中点 ,D在BC边上且 2BD =DC ,AD与BE交于F ,求△BDF和四边形FDCE的面积之比 .解 :过E作EG∥AD交…  相似文献   

14.
圆锥曲线通径长公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 过圆锥曲线焦点作垂直于过焦点的对称轴的垂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线段叫做圆锥曲线的通径 .定理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通径长为2ep( p为圆锥曲线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 ) .证明 抛物线 (略 )、椭圆、双曲线的通径长均为2b2a ,而 | a2c-c| =b2c=p ,∴ 2b2a =2× ca×b2c=2ep .例 1 过抛物线y2 =2px( p >0 )的焦点且垂直于x轴的弦为AB ,O为抛物线顶点 ,则∠AOB(   ) .  (A)小于 90°  (B)等于 90°  (C)大于 90°  (D)不能确定与 90°的大小图 1解 ∵ 通径长为2 p ,如图 1 ,∴  |AF| …  相似文献   

15.
A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b=c·cosB    B.b=a·tgBC.a=c·sinA D.a=b·ctgB2.在Rt△ABC中,∠C=90°,AC=3,BC=4,则cosA=( ).A.34  B.35  C.43  D.453.当锐角A>60°时,sinA的值( ).A.小于12      B.大于12C.小于32D.大于324.如果∠A为锐角,且cosA=35,那么( ).A.0°<∠A≤30°  B.30°<∠A≤45°C.45°<∠A≤60° D.60°<∠A≤90°5.已和α…  相似文献   

16.
选择题1 已知点M (a ,- 8)和△ABC的三个顶点A(2 ,3) ,B(6 ,- 5 ) ,C(- 5 ,- 7) ,G为△ABC的重心 ,若点M ,A ,G在同一直线上 ,则a的值是(   )(A) 116 .  (B) - 116 .  (C) 16 .  (D) - 16 .2 已知点 (12 ,- 1)在直线l上的射影为 (- 1,12 ) ,则直线l的方程是 (   )(A) 2x 2 y 1=0 .  (B) 2x - 2 y 3=0 .(C) 2x - y 1=0 .  (D)x - 2 y 2 =0 .3 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x·sinα 2 y =1,直线l2的方程为 2x ysinα =2 ,且直线l1到l2 的角为6 0°,则sinα的值为 (   …  相似文献   

17.
所谓补形法 ,即以已知的几何体为基础 ,将其补形成为更好利用已知条件的几何体 ,从而使问题获解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求多面体体积时经常用到 .1 将锥体补成锥体例 1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段的长分别为a ,b ,夹角为θ,距离为h ,求以此两条异面直线段为对棱的四面体的体积 .解 如图 1,四面体ABCD中 ,AB =a ,CD =b ,AB与CD的夹角为θ ,距离为h ,过B作BE∥DC ,过C作CE∥DB交BE于E ,连AE ,则∠ABE =θ或π -θ .因为CD∥平面ABE ,图 1 例 1解答用图∴AB与CD的距离为h ,即点C到平面ABE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数学》2 0 0 1年 1 0月上期所发表的《用定义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误解、误用平行公理之一例 .为了便于说明 ,先将该文证法照抄如下 :图 1已知 :直线a 平面α ,直线b α ,a∥b(如图 1 ) ,求证 :a∥α .证明 设点P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点 ,则P∈b或P b .若P∈b ,由a∥b ,知P a ;若P b ,仍有P a .不然 ,则P∈a .在α内过P作直线c∥b ,又a∥b ,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之平行 ,可知a、c应为同一条直线 .从而a α ,与已知a α相矛盾 .因此 ,P a .综上 ,α内任意一点P…  相似文献   

19.
1 换一个视角,提出了猜想T:由我们学过的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知,如图1,直线l1∥l2∥l3,直线l4、l5分别被l1、l2、l3所截,如果AB=BC,那么DE=EF.换一个视角,对于图1,如果ABBC=1,那么DEEF=1;还有如果ACBC=2,那么DEEF=2;如果ABAC=12,那么DEDF=12.由此可以引出什么样的猜想呢?图1         图2如图2,直线l1∥l2∥l3,直线l4、l5分别被l1、l2、l3所截,那么有ABBC=DEEF,ABAC=DEDF.2 通过一个个图式、比…  相似文献   

20.
四面体是空间较简单的几何体 ,笔者通图 1 命题 1图过将它与三角形进行类比 ,得到如下两个命题 .命题 1 如图 1 ,E ,F ,G ,H分别是四面体A BCD棱AB ,BC ,CD ,DA上的点 ,则E ,F ,G ,H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是AEEB·BFFC·CGGD·DHHA=1 .证 先证充分性 .分两种情况 :   1 )当EF∥AC时 ,有 AEEB=CFFB.由 AEEB·BFFC·CGGD·DHHA=1知CGGD=HAHD.∴HG∥AC .∴EF∥HG .∴E ,F ,G ,H四点共面 .2 )当EF∥\AC时 ,设直线EF与直线AC相交于点P ,连结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