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椭圆双曲线准线的几何作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解析几何教材中 ,对于椭圆 x2a2 +y2b2 =1和双曲线x2a2 -y2b2 =1 ,都给出了它们的准线方程x=± a2c,而未给出准线的作图方法 .鉴于准线有着重要的几何意义 ,本文将根据椭圆、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结合平面几何知识 ,给出准线的几种作图方法 .图 11 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作图先说明椭圆、双曲线的一个共同性质 :(图 1和 2 )焦点F、顶点A和对应的准线交x轴的垂足H与中心O构成三条线段 ,它们的长度成等比数列 ,即|OA|∶|OF|=|OH|∶|OA|.图 2证明 因为|OF|=c=a· ca =ae,|OA| =a ,|OH| =a2…  相似文献   

2.
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公式 ,有着广泛的应用 .推导公式的关键是将有向线段P1P2 投影到坐标轴上 (如图 1) ,化点P分有向线段P1P2 所成的比λ为点M分坐标轴上有向线段M1M2所成的比 .即应用了公式 :  λ=P1PPP2=M1MMM2=x -x1x2 -x (Ⅰ )  λ=P1PPP2=M1MMM2=y - y1y2 - y (Ⅱ )(1)        (2 )图 1 推导公式 (Ⅰ ) ,(Ⅱ )所用图然而 ,定比分点公式一经推出 ,公式 (Ⅰ) ,(Ⅱ)往往不再被重视 .事实上 ,公式 (Ⅰ) ,(Ⅱ)启示着我们 :求解与线段之比有关的问题时 ,可以将其转化为在同一坐…  相似文献   

3.
蒋文化 《数学通报》2002,(4):36-36,38
1 问题的提出公式|x1 -x2 |=(x1 +x2 ) 2 - 4x1 x2 是实数集上恒成立的一个重要公式 ,在解析几何和代数等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该公式在复数集中是否成立呢 ?请看下面一例 :例 1 设x1 、x2 是方程x2 -x+t =0的两个虚根 ,且 |x1 -x2 | =3,求实数t的值 .解 由韦达定理得 x1 +x2 =1 ,x1 x2 =t,所以 |x1 -x2 |=(x1 +x2 ) 2 - 4x1 x2 =1 - 4t =3,所以t =- 2 .2 问题的研究粗看上面的解法似乎完全正确 ,但仔细审题 ,就发现例 1中尚有条件x1 、x2 是虚根未考虑 ,因此所得结论需要检验 ,当t=- 2时 ,…  相似文献   

4.
由中点坐标公式x =x1 x22 ,y =y1 y22 知x1 ,x ,x2 及y1 ,y ,y2 均成等差数列 ,若分别设其公差为d1 ,d2 ,则x1 =x -d1 ,y1 =y -d2 ,   x2 =x d1 ,y2 =y d2 .即若线段AB的中点为P(x ,y) ,则可设A (x-d1 ,y -d2 ) ,B(x d1 ,y d2 ) .不难验证 ,kAB=d2d1,|AB| =2d21 d22 .例 1 定长为l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y2 =x上移动 ,求线段AB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 设P (x ,y) ,A (x -d1 ,y -d2 ) ,B(x d1 ,y d2 ) ,则  ( y -d2 ) 2 =x -d1 ( 1)( y d2 …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知识点及重要方法本单元有几个重要概念 :有向线段 ,有向线段的长度 ,有向线段的数量 ,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 ;二个重要公式 :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 :解析法 .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是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深刻理解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概念 ,是灵活运用有向线段定比分点公式解题的关键 .练习选择题1 若点P分有向线段MN所成的比为 - 13 ,则点N分有向线段MP所成的比为 (   )(A) - 13 .      (B) 13 .(C) - 23 .  (D) 23 .2 已知点A(x1 ,y1 )关于点B(x2 ,y2 )中…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 [1]介绍 ,方程|x|+ y-1+ |x|=1(1)是“绝对值方程”研究历程中的第一个三角形方程 .现对 (1)表示的图形再给出一种推演证法 ,然后给 (1)一个推广 ,由此得到一个三角形区域的绝对值方程 .解 将方程 (1)改为下列形式|y-(1-|x|) |=1-|x|由此不难得到 :(i) |x|≤ 1,即 -1≤x ≤ 1;(ii) y=0时有 1-|x| =1-|x| ,对|x|≤ 1,均成立 ;(iii) y=2 (1-|x|)为 (1)的解 .由 (i) ,(ii)得线段AB ,由 (iii)得线段AC及BC ,所以△ABC便是方程 (1)表示的图形(见图 1) .图 1         图 2从抽象的角度审视方程 (1) ,它…  相似文献   

7.
杨绍业 《数学通讯》2001,(22):20-21
线段的定比分点是指 :P1P2 是直线l上的有向线段 ,点P是直线l上除P1,P2 外的任意一点 ,点P把有向线段P1P2 分成两条有向线段P1P和PP2 ,且两线段的比为 P1PPP2=λ ;若P1,P2 ,P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 ,y2 ) ,(x ,y) ,则λ =x -x1x2 -x或λ =y - y1y2 - y,从而有分点的坐标公式x =x1 λx21 λy =y1 λy21 λ(λ≠ - 1) .其中当λ >0时 ,P为内分点 ,特别当λ =1时 ,P为中点 ;当λ <0时 ,P为外分点 .巧用线段的定比和分点公式解一些代数题 ,简捷方便 ,快速准确 .请看下面例子 .例 1 如果式子中…  相似文献   

8.
定比分点公式是解几中非常重要的公式 ,利用它解 (证 )不等式将非常巧妙而有效 ,特介绍如下 :1 解不等式 对于解形如x1 <x <x2 (或 |x| <a)的不等式 ,我们是把x1 ,x ,x2 分别对应数轴上三点 :P1 ,P ,P2 ,P是有向线段P1 P2 的内分点 ,由定比分点公式λ=P1 PPP2 =x -x1 x2 -x,因为λ >0 ,所以 x -x1 x2 -x>0 ,通过解此不等式可得原不等式的解 ;而对于形如 |x| >a的不等式 ,我们同样把-a,x ,a分别对应数轴上三点 :P1 ,P ,P2 ,而此时P是有向线段P1 P2 的外分点 ,λ <0即 x aa -x<0 ,解此不等式即可…  相似文献   

9.
试卷 1 (3月 )1 解不等式|x- 4|- |x- 1||x- 3|-|x- 2 | <|x- 3| |x- 2||x- 4| .2 已知一个递减等差数列的前 7项的 5次幂之和等于 0 ,而它们的 4次幂之和等于 51 .求这个数列的第 7项 .3 在区间 [- 92 π ,- 32 π]上 ,求下列方程的所有的根 :cosxsin x4 91 0 sinx 2sin x4cos x2 sin x4 - 12 cos x4 - 92 0 =0 .4 经过梯形ABCD的腰AB的中点K作出AB的垂线与边CD相交于点L .已知四边形AKLD的面积是四边形BKLC的面积的 5倍 ,CL=3,DL =1 5,KC =4.求线段K…  相似文献   

10.
焦点弦长度与斜率的换算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定理 设AB是圆锥曲线过焦点F的弦 ,其长度记作d ,AB相对于焦点所在对称轴的倾角为θ(θ≠ 90°) ,tgθ=k ,e为离心率 ,p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 ,则有d与k的关系式 :d=2ep(1 k2 )(1 k2 ) -e2 ,或k2 =e2 dd - 2ep- 1 .证明 由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 ρ=ep1 -ecosθ(坐标建法略 ) ,得|AF|=ep1 -ecosθ,|BF|=ep/[1 -ecos(π θ) ]=ep1 ecosθ,从而d =|AF| |BF|=2ep1 -e2 cos2 θ,再把cos2 θ= 11 tg2 θ=11 k2 代入整理 ,得d =2ep(1 k2 )(1 k…  相似文献   

11.
定理 如果A、B两点的坐标是A (x1,y1) ,B(x2 ,y2 ) ,点P在直线AB上 ,APPB =λ(λ≠ -1) ,那么xP=x1+λx21+λ ,yP=y1+λy21+λ .这是大家熟悉的定比分点公式 .运用该公式解题时注意“数形结合” ,明确P在直线AB上的位置与数λ的相互对应关系 ,不仅能使某些问题化难为易 ,而且能体味其解法的简洁美 .P在直线AB上的位置λ的变化情况P在有向线段AB内P为线段AB中点0 <λ<+∞λ =1P在有向线段AB的延长线上 -∞ <λ<- 1P在有向线段BA的延长线上 - 1<λ <0  例 1 解不等式 0 <x2 -5x + 6x2 + 5x …  相似文献   

12.
双曲线焦点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如图 1 ,设F1,F2 是双曲线x2a2 -y2b2 =1 (a>0 ,b>0 )的焦点 ,P是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异于实轴端点 ) ,则称△F1PF2 为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 .图 1设∠F1PF2 =θ,∠PF1F2 =α,∠PF2 F1=β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则△F1PF2 具有如下的性质 .定理 1|PF1|·|PF2 |=b2sin2 θ2.证明 在△F1PF2 中|PF1|2 +|PF2 |2 -2 |PF1|·|PF2 |cosθ= 4c2 (1 )又因|PF1|-|PF2 | =2a ,所以 |PF1|2 +|PF2 |2 -2|PF1|·|PF2 |= 4a2 (2 )(1 ) -(2 )得2|PF1|·|PF2 …  相似文献   

13.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有意加强数学学科内综合题的解题训练 ,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仅就“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综合 ,略举几例供参考 .1 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例 1 设两异面直线a、b成 60°角 ,它们的公垂线EF长为 2 ,今以长为 4的线段AB两端A、B分别在a、b上运动 ,试求AB中点P的轨迹 .解 如图 1(甲 ) ,作EF的中垂面α ,设α交EF于O ,易知P∈α且易得AB在α内的射影|CD|=2 3 ,∠COD =60° ,在α内以O为原点 ,∠COD的平分线为x轴…  相似文献   

14.
公式|z|~2=zz(z∈C)的应用(教案)武汉市一中邱应麟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此公式的意义,熟练它的应用,并在应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明确实数集中“|x|=x2”是复数集中“|z|2=zz”的特例,加深对复数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 1.Introduction Forthewell knownBernsteinpolynomialBn(f;x) = nk=0f kn pn,k(x) , pn ,k(x) =nk xk( 1 -x) n-k,BerensandLorentz[1]provedthatforf∈C[0 ,1 ] ,0 <α<2 ,onehas| (Bnf-f) (x) |=O x( 1 -x)nα/ 2 ω2 (f;t) =O(tα) . ( 1 .1 )Ontheotherhand ,DitzianandTotik[2 ]obtainedthatforf∈C[0 ,1 ] ,0 <α<2 ,onehas| (Bnf -f)…  相似文献   

16.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有不少方法 [1 ].[2 ].本文用柯西不等式给出其又一推导 .已知点P(x0 ,y0 )及直线l:Ax+By+C =0 (A2 +B2 ≠ 0 ) .设点P1 (x1 ,y1 )是直线l上任意一点 ,则Ax1 +By1 +C =0 . ①|PP1 |=(x0 -x1 ) 2 +(y0 -y1 ) 2 .②点P ,P1 两点间的距离|PP1 |的最小值 ,就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 .求②的最小值 ,由柯西不等式有 :A2 +B2 · (x0 -x1 ) 2 +(y0 -y1 ) 2≥|A(x0 -x1 ) +B(y0 -y1 ) |=|Ax0 +By0 +C- (Ax1 +By1 +C) | ,由①、②得 :A2 +B2 ·|PP1 |≥|…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告诉我们 :对于均匀分布的凸n边形A1 A2 …An,若各顶点的坐标依次是A1 (x1 ,y1 ) ,A2 (x2 ,y2 ) ,A3(x3,y3) ,… ,An(xn,yn) .则这个凸n边形的重心 (几何重心 )G的坐标是1n∑ni =1xi,1n∑ni=1yi .而且重心G位于凸n边形A1 A2 …An 的内部 ,当这个凸n边形存在外接圆时 .重心G必在外接圆的内部 ,这个外接圆的圆心Q到重心G的距离小于外接圆的半径R .即|QG| <R.特别地 ,当凸n边形A1 A2 …An 的各顶点A1 ,A2 ,… ,An 重合时 ,|QG|=R ,利用物体的重心公式G 1n∑ni =1xi…  相似文献   

18.
圆内接星形的一种奇特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圆内接星形的一种非常奇特的属性.为此,先给出如下概念和引理:图1定义1从点C向有向线段AB引垂线(图1),交AB或其延长线于D.设有向线段CD的数量为d,则d称为点C到线段AB的有向距离.当点C位于AB所指方向的左侧时,d=|CD|>0;当点...  相似文献   

19.
椭圆有两种定义,定义式分别为|PF1|+|PF2|=2a(常数2a>|F1F2|)和|PF|=e(0<e<1).椭圆定义中的数量关系十分明显,若能正确应用椭圆定义解题,则可以优化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引出的几个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向线段P1P2 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x =x1 λx21 λ ,y =y1 λy21 λ (λ≠ - 1) ,这是一个结构整齐、对称、富于数学美的公式 .该公式是点分线段得到的 ,若用线段分面 ,用面分体会有什么结论呢 ?笔者就λ >0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结论 1 梯形上、下底边长分别为a ,b ,平行于底边的线段长为x ,此线段把梯形的高自上而下分成m∶n两段 ,记λ =m∶n ,则x =a λb1 λ .图 1 梯形证 如图 1,设梯形AEFD的高为h ,梯形EBCF的高为h2 ,作DQ∥AB交EF ,BC于点P ,Q ,作FG∥AB交BC于点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